明月何时照我还武汉加油(我们站出来奔赴方舱)(1)

“我想站出来,为守护大上海而战!”在上海防控任务最吃劲的时候,一支代表着隧道股份城市运营的精兵队伍,以同心守沪的责任和担当,奔赴上海抗疫一线,全力协助嘉定F1方舱医院的调试与运营,城市运营疫情防控志愿团队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顺利完成ABCDEF 6个区的近15000张病床标识张贴任务及整个方舱的指引系统布置。平时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办公室里“挑大梁”,到了方舱现场,他们化身为守沪的“大白”。

拿上通行“单程票”,开赴方舱最前线

当接到上级要求支援建设、运营嘉定F1赛车场方舱的指令后,隧道股份公司连夜召开战前动员会。得知这一消息,隧道股份城市运营的广大青年纷纷报名请战。“我是党员,我报名!”“算我一个!两年前我就去过高速道口支援,有经验!”一封封“请战书”,一声声“让我去”纷至沓来,主动申请加入战疫的青年职工遍布城市运营的每一个单位。他们当中有支部书记、经理助理、技术骨干,也有参加过2年前支援上海各个高速道口管理,具有丰富防控经验的“老法师”,以及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阿弟”。“只要有需要,随时奔赴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隧道股份城市运营人的铁肩担当。

明月何时照我还武汉加油(我们站出来奔赴方舱)(2)

短短3个小时,首批12名队员便手持“单程票”:单位发出的协调函,告别家人离开社区,火速集结待命。经过动员和培训后,城市运营疫情防控志愿团队驰援F1方舱青年小组正式启程,开赴方舱抗“疫”一线。

“我们多走1步路,入住患者就能少走10步路”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设施管理部经理助理周勇建作为青年小组的组长,为了熟悉情况,主动提前入驻嘉定F1赛车场方舱指挥部。在报到后,周勇建立即勘踏现场,在方舱各点位留下了每天20000多步的足迹。为摸清流程,重活细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喷涂编号标识,安装点位示意图,张贴引导标识等都有他穿着大白的忙碌身影。为工作方便,他还主动承担起了短驳司机和搬运工的角色,所有的行驶路线和物资点位都已经牢牢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烈日、汗水的炙烤和洗礼,周勇建明显瘦了一圈、也黑了几分,他乐观而坚定地说:“我们志愿者每天多走1步路,以后入住患者就能少走10步路,让患者安心休养、安心住下,是我们最要紧的活儿”。

工作不能马虎,住宿凑合就行

青年小组大部队抵达方舱医院建设现场的第一天,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领到了A、B、C三个区舱内近6000张病床标识和公共区域指引标识的张贴,6000份病人慰问信和胸卡的封装任务。从烈日当头到繁星点点,整整17个小时的现场高强度工作,志愿者们个个汗流浃背。作为城市运营总部第一党支部和青年小组临时党支部的书记,史斌斌的认真和仔细是出了名的。无论队员们喷涂张贴标识、封装材料,还是穿脱防护服、喷洒消毒,他都会在一旁认真监督指导。他说:“在战‘疫’一线,既要对病患负责,也要对我们的队员负责,既然组织上把活和人都交给了我,就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明月何时照我还武汉加油(我们站出来奔赴方舱)(3)

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已经是后半夜了,本应回驻地休息的队员们突然接到通知,因为疫情管控要求,当天只能在大巴上“凑合”一晚。大家谁也没有抱怨,而是抓紧时间在车上休息……

“扎个钉子算什么,再疼也要上!”

志愿者范建荣此次也是前方宣传报道组的成员,每天扛着照相机穿梭在方舱现场,用心记录着每一个志愿者的光影瞬间。在一次拍摄过程中,突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脚部袭来。因为现场仍在施工,工作环境较为复杂,正认真工作的范建荣不慎踩到了散落的钉子。经过前方指挥部紧急协调,志愿者小组马上将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经过清创并注射破伤风后,范建荣看到志愿者孙琪也来到了医院接受治疗。

明月何时照我还武汉加油(我们站出来奔赴方舱)(4)

此刻,方舱建设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方舱运营总指挥部收到通知,要尽快做好开仓准备工作,将在48小时后,收治第一批病人。仍有大量运营准备工作没有完成,怎么办?“扎个钉子算什么,再疼也要上!”当晚,他们两人就悄悄回到了方舱现场,继续投入到战斗中去。

“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准备战斗”

随着方舱医院分批交付,方舱指挥部人手紧缺,城市运营疫情防控志愿队的队员们闻讯而动,第一时间就地“转岗”,投入到方舱运营的客服、物流、餐饮等各个保障管理组中,全天候驻守在现场指挥中心,时刻待命,持续为方舱医院的高效运营贡献力量。

明月何时照我还武汉加油(我们站出来奔赴方舱)(5)

史斌斌、李伟转入物资运输组化身方舱“快递小哥”,为生活、医疗等物资能够顺利运进方舱保驾护航;赵桢、夏一帆转入物资保障组化身方舱“外卖员”,每日凌晨便要起床为方舱病人以及各工作人员准备早中晚餐;孙琪进入防疫消杀组,与工勤区待转运病人沟通联系确保能够及时得到隔离;葛立博进入行政后勤组,负责指挥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成为了保障整个指挥中心的“大管家”;郁聪伟、吴泽希、吴泽汉以及顾佳蓉化身物资“搬运工”,他们几天下来全都练出了“麒麟臂”。虽然不在一个组内,班次也被错开,但他们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物资、餐饮、消杀、客服等各个保障工作中继续共同守护方舱的有序运转。

别样的生日祝福,一样的快乐满分

4月19日恰好是赵桢和郁聪伟两位队员的生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临时党支部书记史斌斌带领青年突击队的这群“直男”,为他们准备了生日惊喜,条件简陋但形式却不简单,共同在凌晨的驻地过了一次在抗疫前线的特殊生日,欢乐的气氛进一步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抗疫情”。

无论是面对天气转暖后穿着防护服密不透风的不适,还是极强传染性的病毒,又或是“白加黑”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模式,青年小组的队员们始终坚持着城市运营青年先锋精神,挺身而出、奋战抗疫一线,在这场上海抗疫攻坚战中“青”尽全力,守“沪”安康!

明月何时照我还武汉加油(我们站出来奔赴方舱)(6)

作者:王雪瑛 孙凌晔

编辑: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