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在吴越封王,被当地百姓称为海龙王,因为大家相信,钱镠在江海面前,能够呼风唤雨。

那波涛无尽的大海才是他的靠山,真正被钱镠当做仇人的,基本都会为钱镠所杀。

吴越王钱镠 家训(海龙王钱镠自比孙仲谋)(1)

钱镠一生大战小战无数,但是让他真正吃瘪的一战,却是他部下徐绾的背叛,徐绾本是孙儒手下,因为孙儒战败,而投奔钱镠。

徐绾在钱镠麾下,并不得人心,因此在钱镠巡视衣锦城之时,发动了兵变。

徐绾起兵,许再思相应,包围杭州,并且将淮南的宿将田覠引来,着实让钱镠吃了一次大亏。

钱镠不但损失了银子,还送出两个儿子,一个去做了杨行密的女婿,一个成了田覠的人质,这才保住杭州不失。

钱镠把徐绾,许再思,田覠列入仇人的行列。

田覠如果稳稳当当地给杨行密当好部下,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可惜的是,田覠过于高看自己,也小瞧了淮南的当世英雄杨行密。

田覠居然造反了,发动兵变,背叛了杨行密。

田覠认为自己当年同杨行密一起加入军队,一起起兵,结果杨行密成了首领统治了淮南,自己却成了下属,他心有不甘。

如果他不造反,他的仇人只有钱镠,钱镠要想动他,得看杨行密答不答应。

这一下到好,不但钱镠与他为仇,同时又让杨行密以除他而后快。

南方豪强之中两大英雄同时要对付的人,绝不会有好下场。

钱镠接到杨行密的书信,说手下田覠反叛,希望越王能够起兵相助。

要说对付别人,钱镠或许还有迟疑,对付田覠那是毫不犹豫。

钱镠马上派出大将方永珍率师直奔京口以屯兵润州,紧接着又派出从弟钱镒出师宛陵驻防宣州,以接应杨行密的军队。

钱镠虽未亲自出征,然而却心系一人

吴越王钱镠 家训(海龙王钱镠自比孙仲谋)(2)

,就是他的第七子传瓘,当日钱镠被困杭州,田覠要得到人质方可离去。

钱镠当时看遍了自家的几个儿郎,当时竟无一人敢上前应命。

只有钱传瓘排众而出,奋然请行。

钱传瓘的生身之母,庄穆夫人大哭,拉着儿子只说,这是把我的儿置于虎口之中。

哪知钱元瓘面不改色,毅然说,忘身以纾国家之难,虽死无憾。

钱镠自此对这个第七子刮目相看,越加器重。

此时钱传瓘正在田覠的手中,田覠与杨行密麾下大将台蒙即将殊死一战,田覠出战前已是透露,若是此战失利,回城第一个便杀了这钱家的儿子。

上天保佑钱镠没有失去这个儿子,也是钱传瓘有封王之命,所以才能遇难呈祥,正是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田覠这一出战居然没能回来,直接就被台蒙斩杀于战场之上。

田覠的母亲,战后将钱传瓘送回钱镠的军中。

吴越王钱镠 家训(海龙王钱镠自比孙仲谋)(3)

失而复得,其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方能体会。

钱镠的第六子钱传璙,没过多久,也与成了亲的夫人一同回到吴越。

阖家团聚自然是分外高兴。

随之而来的是徐绾在宣城被淮军所抓,淮南杨行密为了答谢钱镠出兵相助,直接就把徐绾押送到杭州。

此时说到徐绾,就还有一个人需要介绍一下,这个人叫做高彦。

高彦曾经被钱镠授予密旨,暗中除掉他的上司徐及,高彦果然在徐及死后将其首级交予了钱镠。

钱镠认为高彦醇厚忠义,便把湖州刺史的官职给了他。

高彦感激钱镠的赏识之情,更是兢兢业业守护湖州。

钱镠在杭州被徐绾反叛,消息传到高彦那里,高彦立时就派自己的儿子高渭带兵前去支援。

高渭知道一些易理,因此对高彦说,今日事情太急,若是这便前去,恐怕是大为不利。

高彦却怒道,主公有难,焉有不速速前去援助之理,哪有时间选择良辰吉日。

高渭见父亲催促,不敢抗命,只得带兵直奔灵隐山而去。

徐绾因为打不进杭州城,正好带着自己的兵马藏在灵隐山。见高渭带着一队兵马前来,便暗中偷袭,在山上杀了高渭。

钱镠听说高渭遇袭而亡,自然是替高彦扼腕叹息。

因此徐绾被押到杭州,钱镠直接命人将徐绾剖腹挖心,以祭祀高渭的在天之灵。

吴越王钱镠 家训(海龙王钱镠自比孙仲谋)(4)

钱镠杀了徐绾的当月,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直对钱镠青睐有加的唐昭宗死了,唐昭宗之死,意味着本就苟延残喘的唐王朝进入了最后倒计时。

继承王位的太子,此时被梁王朱温操纵,由李世民建立的盛唐大业已经名存实亡。

唐昭宗之死,让各地节度使都感受到了改朝换代即将到来,在此之前,最好就是扩大地盘,增加自己的实力。

对于钱镠与杨行密二人来说,心思基本一样,有机会就让自己辖地向对方的辖地扩大一点。

钱镠当年收留不少孙儒手下将领,这些人可谓是双刃剑,他们心狠手辣,战场上勇猛无匹,然而性子却狼子野心,稍有不顺就反咬一口。

这方有徐绾之叛,身在衢州的制置使陈章又生出二心。

不过陈章之叛,却是因为钱镠而起。

因为有徐绾反叛在先,便有淮将也想就此引诱陈章,此事被钱镠知晓,钱镠当机立断马上就寄密信与衢州罗城指挥使叶让,命叶让暗杀陈章。

没想到事情泄露,陈章反而先下手杀了叶让。陈章得知了来龙去脉,自然是把钢牙一咬,直接反了。

陈章反叛之后马上就与淮南那边通信,双方达成一致,淮南派出大将陶雅协同陈章一起攻取钱镠辖下的东阳。

吴越王钱镠 家训(海龙王钱镠自比孙仲谋)(5)

东阳刺史沈夏与湖州刺史高彦曾经都是董昌麾下徐及的部将,二人都被钱镠收服,甘心帮助钱镠除掉了徐及而得到今天的地位。

不过沈夏与高彦不同,沈夏性情凶猛残暴,当年杀了徐及之后,带着手下七千余人,聚在临平山下。

沈夏兵众一多,却不想在受人管辖,而是要另立山头,不过此时七千兵众之中尚有不少羸弱之人,若是带着这些人,会严重影响沈夏的计划。

于是沈夏双眼一瞪,把军中老弱病残者,尽数斩杀,所留者皆是身强体壮的精锐之士。

沈夏带着三千精锐于嘉兴入海打算大干一番,哪知事与愿违,居然一无所获。

沈夏不得已之下,这才再次想起钱镠。

钱镠倒也未跟沈夏计较前事,直接把沈夏收于军中。

沈夏心中愧疚,因此战场之上冲锋杀敌,以表忠心。钱镠对于封赏绝不吝啬,沈夏便一步步获得统领遥郡的机会。

沈夏任职期间其凶恶之性再次暴露无遗,只要下属做事让他稍有不满,立时便加屠害。

钱镠听其所为,心中虽然极为厌恶,却仍能隐忍。

直到沈夏残忍地杀死自己的长子,终于把钱镠心中的怒火彻底点燃,俗语说虎毒尚不食子,何况人呢,对于自己的亲子都能下得去手,可见沈夏不会对任何人手软。

钱镠于是把沈夏调离遥郡,迁到东阳。

东阳始终被淮南惦记,因此这个地方十分危险,一切取决于钱镠对其的增援是否及时。

这一次,陈章联合淮南陶雅共同攻打东阳,沈夏面临绝境。

钱镠派出的救兵由方永珍率领,方永珍得到钱镠的面授机宜,可谓是将一个拖字贯彻到底。

沈夏孤掌难鸣,援兵却姗姗来迟,终于被陈章打破东阳,并且为陈章所俘。

沈夏被陈章送到淮南,在淮南被杀。

吴越王钱镠 家训(海龙王钱镠自比孙仲谋)(6)

陈章一战得手,心中竟然自大起来,居然自称衢,婺二州刺史,并且分兵于淮将许野鹤,进一步攻打暨阳。

钱镠自然不会继续纵容陈章,马上派出杨习领兵讨伐,并且要求速战速决,不可拖延。

杨习这种转换风格的打法,一下子就让陈章猝不及防,直接是大败而逃,杨习则趁机收复东阳。

陈章只得逃回衢州,这一次钱镠却不再给他喘息之机,命令杨习联合方永珍火速攻打衢州。

陈章见大势已去,衢州已然难守,只好放弃衢州投奔淮南去了。

至此,钱镠手下当年收来的李儒部下,或死或逃,基本肃清。

与此同时,朱温已经撕掉了虚伪的外衣,露出了真正的獠牙。

势单力薄的唐朝皇帝,极不情愿的将皇位禅让于朱温。

梁太祖朱温即位之后,立时对四方军阀大加封赏,以示恩赐。封钱镠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

钱镠手下有人劝阻钱镠,咱们尊奉的大唐王朝,如今朱温乘势乱权,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奸贼,咱们怎么能以身侍贼。

钱镠却微笑道:“古人有言,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吾岂失为孙仲谋邪?”

大意就是我钱镠这样做不过是虚与委蛇,当年东吴孙权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也是承认了魏国皇帝吗,如今我又怎么会不如当年的孙仲谋!

钱镠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持自己能够割据一方的势力。

吴越王钱镠 家训(海龙王钱镠自比孙仲谋)(7)

如果不接受朱温的封赏,他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既有朱温的梁氏大军,又有淮南杨氏的军队。

因此只有屈身讨好梁氏,承认梁氏的帝位,才能保证吴越安稳的局面,而临近的杨氏也不敢大规模的出动军队。

这一切都是钱镠的谋略,也是他能够割据一方,控制吴越的安身立命之道。

正是因为钱镠的屈身事贼,才能让吴越安稳数十年,得到了休养生息之机。

钱镠于长兴三年去世,时年八十一岁,谥号为武穆。

一首钱镠的诗做结尾,“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相追随。牛斗无孛人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