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

专业名片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

专业简介

合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前身是1986年中德共建应用微生物专业,2000年建立生物工程专业。2008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同年获批安徽省微生物学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进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8年获批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在学习和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引进模块化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我国的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学校特点和社会需求实际加以本土化改造,形成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特色鲜明的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安徽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产品大规模制造的科学原理,熟悉生物产品加工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够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从事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质量保证、技术研发、生产组织和运营管理等复杂工程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2020年,依托材料与化工硕士点,生物化工方向硕士点顺利招生,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也获得批准,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专业特色及成效

一、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紧扣安徽省生物产业建设与人才重大需求,培养在生物制造和生物材料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生产与管理等工程实践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形成鲜明专业特色:

1、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以教学理论研究系统地推进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完成本专业以能力为导向(OBE理念)的“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

2、基于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平台,打造中德生物质能源中心、中英德3D生物打印中心国际合作平台和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

3、构建安科生物、安徽华恒、浙江泛亚等省内外30多家企业网络合作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深度产教融合育人合作平台。

二、虚实结合的科研与实践特色平台

1、科研创新平台

以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核心,积极拓宽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切实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水平。基于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平台,打造中德生物质能源中心、中英德3D生物打印中心国际合作平台和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增材制造实验室。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

生物工程特色方向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

生物工程专业教科研平台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

生物增材制造实验室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

科研平台仪器设备

2、实习实践基地

生物工程专业持续进行科研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各类科研、实习场所。包括校内改建酶工程、生物产品后处理工程实验室,扩建基因工程实验室,新建生物工程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材料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借助校内发酵工程及应用实训(实验)中心、生物工程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坚持以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能力培养、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色,依托本专业已建立的实验实训中心继续建设食用菌培育实训基地。通过引进实验管理人员或实验工程师扩建和加强极具本专业特色的啤酒生产实训中心,满足我校和应用型本科联盟高校不断增长的实习实训需求。2015年以来陆续建立安科生物、安徽华恒、安徽兰艺、中盛溯源、浙江泛亚、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省内外20多家企业网络合作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深度产教融合育人合作平台。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

实验实训中心

3、依托各专业平台,搭建多个社团促进学生个人兴趣发展

在各科研和实践平台的支撑下,搭建各类学生兴趣协会,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院设有:“生物创新之光”协会、烘焙爱好者协会、大学生环保协会、酿造协会、生物爱好者及标本制作协会、食用菌种植协会。

同时,在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

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学生协会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

各类竞赛获奖

4、专业取得成效

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上取得了诸多成效,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4项,承担136项国家级和省级的创新创业项目。2008年以来,生物工程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安徽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其他教学成果奖1项。专业现有实验室使用面积23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3700万元。出版4本省级模块化课程教材,完成24门课程教材的编写。在建省级课程2门,完成4门省级课程建设。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师资力量

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包括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其中有企业经历的教师10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13名。获批安徽省教育厅名师(大师)工作室、“生物工程专业”等3个省部级教科研团队,有力支撑了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专业学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任务。目前已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及科研能力强的高职称的“双能型”教师队伍,拥有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具备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精品课程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

就业方向

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包括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其中有企业经历的教师10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13名。获批安徽省教育厅名师(大师)工作室、“生物工程专业”等3个省部级教科研团队,有力支撑了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本专业对学生毕业5年后应达到的职业预期是:1.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理论,设计可行的工程实践方案,解决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生物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工程实践问题;2.在生物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方案设计、执行、管理和研究过程中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能够在生物工程实践中作为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发挥作用,履行相应职责,展现个人能力和价值,并与业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4.能够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活动拓展个人能力,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合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千多名生物工程领域专业人才,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巴彦淖尔华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思青,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杨满华,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质保部负责人王玮,合肥天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纯化主管常润,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产品总监陈亮等。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90%以上毕业生任职于安徽省及周边地区生物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及政府机关,凸显“地方性”办学定位。

暖心寄语

院长有话说: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

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院长

俞志敏 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

名师有话说: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

安徽省教学名师

葛春梅 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

安徽省教学名师

吴茜茜 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

学长学姐有话说: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2)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合肥学院

国家级一流专业——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

END

合肥学院新媒体团队

微信公众号|HFUU1980

QQ公众号|HFUU1980

资料来源|招生办 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

编辑|王文浩 汪静雯

审核|苏礼远

投稿邮箱|hfxywx@hfuu.edu.cn

生物工程专业全国高校排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