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五天票房(国庆档票房PK铁拳)(1)

《缝纫机乐队》

铁拳五天票房(国庆档票房PK铁拳)(2)

《羞羞的铁拳》

国庆档的票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年国庆档被拿来比较的最多的便是《羞羞的铁拳》和《缝纫机乐队》。

《羞羞的铁拳》是开心麻花业已成熟的舞台剧。开心麻花从小剧场演到大剧院,上到春节晚会下到综艺节目,最后涉足大银幕,已然是一个出色的喜剧团队。这次他们把舞台剧改编为电影,在国庆档鸣枪上阵。不管是宣发的强度和票补的力度,都是他们敢为人先的可嘉勇气。

《缝纫机乐队》则是大鹏一手打造的电影。从《大鹏嘚吧嘚》主持出身,再到《屌丝男士》为众人所知。在成为了赵本山的徒弟后,一路顺风顺水,首部《煎饼侠》票房超过10亿。这次他倾尽所有人脉和资源,拍摄了这部关于梦想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口碑,将决定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可圈可点,抑或泯然众人。

很多人一直在问我,哪部电影更值得一看。这也难怪,同一档期加上同一类型,难免会拿来比较。从最直观的数据上,《铁拳》的票房已然突破15亿,而《缝纫机》还不到3亿。5倍的票房,是群众真金白银,用脚投票的结果。所以,对于多数人的审美而言,《铁拳》让他们感到心满意足。但只要别人问我该选哪个,我给出的答案都是——《缝纫机》。

接下来,我将从剧本结构、人物演技、音画细节、核心情感四条线索,来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高下异同。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评价文艺作品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所以彼此大可不必争执,和而不同是最妙。

从剧本结构看,二者都是套路化的喜剧。并没有明显的优劣。《铁拳》借用了性别交换的老梗,用男女的反串表演架构起矛盾冲突,彼此在争执中达成和解,在风波过后深情相拥。《缝纫机》是用组建乐队的事件共谋,串联起人物关系和情节,在风雨挫折中得到人格的完善和圆满结局。

不管是艾伦马丽,还是大鹏,都是诚恳的、谦虚的、饱含热情的。在这个意义上,两部作品都是所谓的接地气的、不端着的。这样的合家欢套路,再加上喜剧的设定,就注定它们在票房上有了保证,口碑上既不会收获骂名,但也很难载誉而归。

再从两个电影的演技方面谈一谈。

《铁拳》里是大主角电影,全程要靠艾伦和马丽的反串表演支撑。二人的表演虽然可圈可点,但却有着用力过猛的嫌疑。毕竟在话剧的舞台上,我们要极力放大自己的肢体动作,才能感染现场的观众。而在大银幕的特写下,脸上的每一个毛孔都纤毫毕现,过分夸张反而有哗众取宠之嫌。反串的表演,在前半个小时笑果显著,但随着影片的逐渐推进,这种设定便有点后继乏力了。

《缝纫机》在这方面却是讨巧的多,由于是群体主角,每个演员并不需要太多的反转和变化,选角合适便能四两拨千斤。《缝纫机》的演员设定包含老中医、幼儿园小姑娘、台湾鼓手、高冷女贝斯手、耍宝萌贱的主唱,还有线索人物主人公。所以全场下来,观众都不会感到单调,反而对人物的不同搭配产生的化学反应津津乐道。在观影效果上,确实是事半功倍。

接着再来看音画细节。

《铁拳》和《缝纫机》的画风都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只能说中规中矩吧。而在音乐上,《缝纫机》由于是讲乐队的电影,比《铁拳》便占据了天然优势。乔杉和大鹏都是能唱歌的人,而赵英俊创作的《都选C》《塑料袋》也都在散场后引发了一阵热议,再加上里面引用的几首乐队的走心歌,都让这部电影在听觉上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在笑点数量上来看,《铁拳》的笑料无疑更密集。开心麻花就如同一台瘙痒机器,精准地把包袱控制在平均每分钟三个;《缝纫机》的笑点虽不密集,可偶然来一个,也能把人笑得半死。

而从笑料的质量上来看,《缝纫机》多是根据人物设定产生的冲突,来进行剧本上的搞笑,多是符合人物的设定和身份;而《铁拳》多是根据性别倒错,在人体部位上来产生表演上的搞笑,走着走着就崴了,帅气飞起却跪着落下,不外乎此类。

台前幕后的创作细节,两边都不容易。艾伦为了剧本减肥三十斤,拳击还得练到糊弄外行的程度。而缝纫机里的各位演员,单是韩童生老先生,就上了四十多节乐器课。更不用说为了拍电影,在集安建造了一个22米高的大吉他雕塑了。

在开头短片和结尾彩蛋的安排上,二者可谓各有千秋。《铁拳》用动画的方式对性别的两个符号进行了排列组合,揭示了戏剧架构冲突的土壤,而结尾的一首《好运来》,可谓是画龙点睛,将恶搞真正落到实处;《缝纫机》开篇使用了延时摄影,把一个月拍摄到的大吉他成长过程,用几秒钟的时间展现出来,同时一个巧妙的长镜头,把核心主创都带了出来。片尾的人物宣传画风格非常漂亮,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最后来说一说两部片子的核心情感。

《铁拳》是一部没有目标指向的电影,它并不是郁结于心的情感要拿来宣泄。更好像是基于客户需求,完成的一件投标作品。尽管它捎带脚讽刺了拳击内部的假拳,也对记者盲目宣传博取名利有所提及。但纵观全片,你很难找到一个有共鸣的点,一个值得发自内心表扬的瞬间。它如同一篇精致的考场作文,文辞华美写法标准,让你对作者的文笔加以赞叹,却无法触到你内心的柔软。

也常有人提出,喜剧只要扮演让大家开心的工作就好了,何必要去探讨更多的意义呢?但我始终认为,一部只懂搞笑的片子,只能称为合格;而让人产生共鸣,或者对现实巧妙地讽刺,才是喜剧的优秀之作。人们喜欢赵本山,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搞笑会表演,他早期的作品《三鞭子》《牛大叔提干》都是讽刺现实的上上之作,更不用说陈佩斯的境界了。

喜剧绝不应仅仅是舞长枪耍大刀,各种绝活齐上阵。更应该让你笑过之后,感受到创作者在笑料下包裹着的,呼之欲出的真心。而在《缝纫机》里,我们看到了无数乐队的乐手来为他客串,直到黄贯中和叶世荣的出现达到感动的峰值。一个小镇孩子终于混出名堂,恨不得鸣锣开道夹道相迎,为自己的家乡修路盖房子办学校,向天下昭告那生养之地的美好。

这电影哪里是电影,分明就是他通过荧幕进行的,一次得偿夙愿的衣锦还乡。很多有故事的人,看完片子都潸然泪下。这片子哪有那么大的力量?分明是我们又想起了自己未尽的愿望。那愿望可能是上台唱歌,也可能是平凡生活里,数不清的英雄梦想。

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就连大鹏,也没法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岁月流逝让无数人饱经挫折,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我们最后也总能找到在世间安身的方式。至于那年少时光里,不切实际又光芒万丈的梦想,也成了心头的明月光与朱砂痣,永不能忘。

正如题目所言——铁拳逗你乐,缝纫机哒哒在唱歌。前者让你爆笑到流泪,后者让你在流泪中微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不管怎样,希望我们都能珍惜放肆大笑的时光,也莫忘了赤子之心包裹着的,最初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