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才无数,但才华媲美李杜,更兼有一手丹青妙笔、堪称诗画双绝的就只有诗佛王维了。王维一生跌宕,少年时期便才华出众,二十岁名动天下。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年就因案被贬。后来虽得张九龄提携赏识,却又因李林甫而调至边塞,可以说是命途多舛。然而王维在塞外结识了孟浩然等至交,过得随心舒适,也算是因祸得福。经历了波折之后,王维追随禅宗,无论诗作还是画作皆直指人性,寓意深远,风格清适,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王维是不是南宋山水画之祖(他可能是王维那首画的真正作者)(1)

王维偏爱隐逸,旷淡成性,其后期山水作品大多意象清幽,山形水势皆别具一格,浑然天成。苏轼曾对王维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足见其高才。据传王维曾写过一首名字就叫做《画》的诗,传诵至今,颇有意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赞画之作,描摹了一幅远山如黛、溪水潺动却不闻其声、花儿永葆青春新鲜不凋谢、人走近了不会惊走鸟的画作,其用意是赞叹画作立意鲜明,视野宽阔且景物逼真,可见画师技法之高超。这首诗与知画懂画的王维来说,确实相匹配。然而《全唐诗》却并没有记载这首诗。后人所见,这首诗是题在王维的画作上,题跋之人早已不可考。王维真迹散佚极多,很难就此确认此诗是王维的手笔。后人对此诗作者一直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王维是不是南宋山水画之祖(他可能是王维那首画的真正作者)(2)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据说这首诗改自南宋道川禅师在注解《金刚经》时题的佛偈。看佛偈诗原文与《画》的改动,似乎只有“观”字和“犹”字,且并没有变更实际意义,是这首诗能寻找到的最早记载。也有人认为诗作是宋朝时所作,诗人同样不可考。也有人认为其真正的作者,是清朝的高鼎。高鼎历史记载甚少,但有数首不错的诗作流传。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高鼎在江南隐居避祸时所写的一首《村居》

王维是不是南宋山水画之祖(他可能是王维那首画的真正作者)(3)

村居赏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高鼎

白话意译:

恰逢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农历二月,杨柳已长得非常不错,垂下的柳条微微拂过堤岸,一派烟雾缭绕的景象,似乎迷醉在春天之中。刚放学的孩子们回来得很早,因为要趁着现在东风吹拂正好放风筝玩耍。

王维是不是南宋山水画之祖(他可能是王维那首画的真正作者)(4)

这是一首通篇都是写春景的诗。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季节,此刻春暖花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村野之间尤其能感受到这种春光烂漫的清新适意。第二句则将杨柳拟人化,“醉”字跟“拂”字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杨柳低垂随风舞动的景象。诗人一句将杨柳写活,其娉婷袅娜跃然而出,不仅是杨柳,连读者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之中。

王维是不是南宋山水画之祖(他可能是王维那首画的真正作者)(5)

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写人。淘气活泼的儿童一放学就急急赶回家,好趁着东风玩一会风筝。稚童们追逐嬉戏,纸鸢在空中飞翔,欢声笑语的人们早已融入了春景之中,说是写人,又何尝不是写景?一个“早”字,一个“忙”字更是将儿童贪玩的形象凸显出来,与春天万物积极奋发的情形互相映衬,将这一幅万物争春的春景图构建的完美而自然,极具和谐的美感。

王维是不是南宋山水画之祖(他可能是王维那首画的真正作者)(6)

这首诗非常有名,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其简练而细腻的笔触,将春天描摹的生机勃勃,实属上乘。虽然有学者力证他才是《画》的作者,然而同样没有太多的直接证据。《画》真正的作者,尚待更多的文献来证实。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探讨,期待您的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