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芳华》在心里头酝酿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我一直觉得它是一个美好景象,挺模糊、不具体,但是好像又有好多的这种画面在脑子里头,所以一直想把它拍下来。
其实拍这个片子是没有任何企图心,和拍《1942》《我不是潘金莲》是不一样的。我觉得那两个作品在文学上非常深刻。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其实就是想满足自己对那段生活的一个眷恋,而且可能我还放大了一点那种美感。
所以有的人是一入手做导演,第一部就要拍自己的一段个人经历。我等于拍了二十部电影,才开始拍这么一部。它离那个时代很远了,离那个时代很远的一个好处就是,你没有特别陷在那些细节,比如说你刚刚经历了这个,事隔三四年,你就要把它拍成一个电影的时候,大量的素材不知道,抽开之后很多东西都忘了,但是最重要的那些都留在记忆里了,反而可以抓住重点。
当然也刚好和严歌苓碰上,因为我在文工团那些事其实更有趣,但是把它拿出来拍成电影,可能审查就有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其实想拍那些女兵,我觉得一个女性的作者来讲这个故事,可能和我们男性的角度还不太一样。
我大概就和两个女性作家合作过,一个是《唐山大地震》的苏小卫。另一个就是严歌苓。正好她在文工团待过,她有过这段文工团的生活经历,你要没待过你作家还无从落笔,这个比较难得。
拍戏时,大家要很早就在一起排练,融在一起,到开拍的时候就像她们已经是文工团的人了,所以我们之前从最早集中到最后开拍是四个月的时间,这四个月的时间,这些人每天在一起,排戏、排练舞蹈、一起吃饭,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已经不陌生了。那你明星谁会给你四个月,给你一礼拜都挺难的,大家都太忙了。
李安当时用子怡也是训练,咱先别说用你不用你,你先训练去,你先练,练完了我再看,这批导演对拍电影是这样一个方式。当然时代变了,也有另外一批就是把你抓过来,我后儿开拍,你明儿来都行。所谓就是什么,现在变成最必要的就是,你怎么着给我一天试个造型,完了在我拍的十天以前某一个下午,你给我个两三个小时或者半天,我有时间去做这衣服。
我觉得黄轩这个演员有一个优势,虽然他也是俗称的那种小鲜肉,但是他好像演技真是比较被认可的那种。这人特别经得住接触,黄轩这人耿直、义气,但是又特别知分寸,然后再一个就和你看到他脸上的那个笑容一样。
他真诚,内心很善良的一个人,当然别的人也都很善良,就是说他更突出吧,这个相由心生,你看黄轩的眼神里头,整个传达出来的气质,他确实是非常诚恳、友善。
他一切就说以剧情为主,没提过任何问题,只是在表演上有时候跟我商量一下,其实对他的表演,我都没有更多说什么,我觉得他都把握得挺好,一直很安静地动脑子在琢磨。
冯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