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半生的时间翦灭群雄,击败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军阀多如牛毛的唐末乱世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但最终因为后继无人功亏一篑;

他明目张胆地要求大臣和儿子的妻妾为自己侍寝,突破人伦的极限,但在他的内心里始终有一颗朱砂痣,结发妻子就是他的白月光。

有人认为他是魔鬼,说他是古今一大忍人,恶人,伟人却认为: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曹操是结束东汉末年北方战乱的大英雄,把朱温和曹操相提并论,可见对其评价之高。那么朱温配得上伟人的赞誉吗?

五代十国朱温之死(五代大梁开创者朱温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1)

朱温像

01

朱温的出生同大多数开国皇帝一样很不平凡,要说古代的史学家也是真敢编,一个个都成了神魔小说家,什么龙、太阳、星星、闪电都成了皇帝的亲爸爸,朱温的出生还算正常一点。

据《旧五代史》记载,朱温出生的那天,他家的茅草屋突然红光冲天,邻居们以为失火了,纷纷赶来救援,到近前一看,哪有什么火情,就是朱家生了个大小子,闹了乌龙的众人啧啧称奇,都说这小子肯定不平凡,以后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牛逼人物究竟是因为不平凡所以牛逼,还是因为牛逼了所以才显得过去种种的不平凡,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后世朱重八的出生和朱温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道是不是抄袭了前辈的经历,其实抄不抄袭也无所谓,谁让人家都姓朱。

朱温出生的茅草屋也明目张胆地告诉大家,朱温的家庭条件并不优秀,这一点和以往历代的开国皇帝是不一样的,从秦朝以来的历代开国皇帝,要么是贵族,要么是门阀,或者再次一点也是祖上曾经阔过,唯一草根一点的大流氓刘邦好歹还做过秦朝的基层官吏。

朱温家境不好,虽然出生自带光环,但父亲早早过世,母亲一个人抚养哥仨,实在是独木难支,就把朱温送给邻县的大户人家收养。

或许因为父亲死得早,母亲又不得不为了生存用尽全力,所以对小儿子朱温疏于管教。朱温长大后性情乖戾,好勇斗狠,打架斗殴,游手好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个街溜子。在古代正常的社会晋升通道就是读书,退一步就做个对国家有益的务农人员,士农工商总有一款适合你。

但朱温什么都不想干,也什么都干不好,大家很鄙视他,觉得这人没救了,出生的时候自带光环还以为这家伙是个优秀的让人窒息的男人,没想到却是干啥啥不行,溜街第一名。

养父刘崇对朱温也是头疼不已,笃信棍棒出孝子,提起棍子就是干,把朱温抽得遍体鳞伤,但朱温依然故我,性情愈发乖戾。在养父家里,唯一善待朱温的是刘崇的老母亲,老妇人经常告诫家里人,朱三不是平常人,你们好好善待他。

家人一脸好奇,您老为什么这么看好那个街溜子,老妇人神情严肃,歪着头想了一会,说有一次朱温熟睡,我忽然看见他变成了一条红色大蟒蛇。众人心想老太太八成是眼花了,人怎么可能变成大蟒蛇?

或许老妇人从朱温身上看到了某种成功必备的素质,所以认定朱温不是常人。但眼光的局限让大家对此嗤之以鼻。在传统的观念里,一个人既不经商,也不务农,更不读书应考,那这个人基本没救了,朱温就是这样一个干啥啥不行的小混混。

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往往是在错误的道路上驰骋。

属于朱温的时代即将来临。

02

公元877年,盐贩黄巢在山东定陶一带招兵买马,反抗唐王朝统治。

朱温投奔黄巢麾下,因作战勇敢,很快就当上了领兵队长。随后几年,跟随黄巢南征北战,在大半个中国流窜,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黄巢军攻克长安后,任命朱温为长安东面重要屏障——同州的防御使,对朱温不可谓不信任器重。

五代十国朱温之死(五代大梁开创者朱温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2)

在同州,朱温得到了一个妙人——张惠。

要说朱温还真是个痴情种子,张惠和朱温本是同乡,父亲做过宋州刺史。年轻的朱温家境贫寒,依托在别人家,偶然和张惠有过一面之缘,惊为天人,念念不忘,发誓此生非张惠不娶。

由于身世相差太大,朱温一直都是单相思。后来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张惠也随家人流落外地。此时的朱温已经是黄巢手下的得力干将,娶了几房小妾,但正室位置一直空着。

千里姻缘一线牵,朱温带大军占领同州后大肆劫掠,虏获一个绝色美人,军官不敢私吞,把人献给了朱温,朱温一看这不正是心心念念的张惠吗,大喜过望,顺水推舟结为夫妻。

张惠这个女人很了不起,她精通谋略,待下宽容,在她的劝说下,残暴的朱温减少了很多滥杀行为,缓和了和手下将领们的关系。张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朱温性格的缺陷,朱温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张惠功不可没。

生性狡诈多疑的朱温,终生只信服两个人,一个是第一谋士敬翔,另一个就是老婆张惠。

据说朱温带兵出征,半路上张惠派人追上他说一声:夫人叫你回去。

朱温会毫不犹豫,立马带兵回城,事实也往往证明张惠的判断是正确的。

朱温在同州得到一个好老婆,如虎添翼,工作生活两不误,一时间风生水起,走路带风,但很快,他就碰到了烦心事。

攻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的黄巢集团迅速腐化,再加上固守长安,丧失了流动作战的优势,唐王朝组织起新一轮的反攻,形势岌岌可危。

朱温敏锐察觉到黄巢集团的危机,他夜不能寐,思考着是与黄巢一条道走到黑,还是趁早下船,另觅出路。

经过深思熟虑,心中有了决断,但还是想听听老婆张惠的意见。

张惠问朱温:夫君是否已拿定主意?

朱温说是的

张惠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投降是个技术活,到底向谁投降呢?

朱温懵了,是啊,向谁投降呢,投的好飞黄腾达,投的不好人头落地。

最后张惠建议朱温向大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投降,并且姿态要放低。朱温听从张惠的意见,给王重荣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主要是诉苦,攀交情,信中还说自己的母亲也姓王,和王重荣同姓,请求认王重荣做舅舅,王重荣答应了。

于是朱温断然斩杀黄巢派到自己身边的监军宦官,向王重荣投降。日后,王重荣对朱温的腾飞助力不小。

03

得知黄巢手下大将朱温倒戈,逃奔川蜀的唐僖宗喜不自胜,当即任命朱温为同华节度使,赐名全忠。

此时的唐僖宗当然不会知道,短短二十年后,这个朱全忠会终结唐王朝三百年的统治。

公元883年,长安门户华州也被攻克,至此,长安屏障尽失,困守孤城的黄巢已经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

唐军围攻长安,黄巢力战不敌,焚烧宫室,弃城而逃,逃窜至河南汝南一带。

在反攻黄巢中表现出色的朱温升任宣武节度使(治所汴州,即开封),同时升官的还有朱温一生之敌李克用。

攻克华州、长安的战斗中,李克用居功至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两个一生之敌从此都有了自己固定的根据地。

唐僖宗命令李克用、朱温协作追缴黄巢军余孽。

汝南唐军守将秦宗权不敌黄巢,兵败城破,投降黄巢,二人合兵一处,黄巢军威复盛,在中原大肆劫掠,遍地狼烟。朱温会同其他唐军,勉力围剿,却始终不能取胜,无奈写信请求李克用快来增援,兄弟扛不住了。

公元884年,眼看唐军和黄巢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李克用带着沙陀精锐黑鸦军渡过黄河参战,在河南中牟大破黄巢军,斩首万余人。黄巢平时虐虐唐军没问题,面对克星李克用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屡战屡败,四处逃窜。

五代十国朱温之死(五代大梁开创者朱温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3)

唐末藩镇割据示意图

黄巢逃得太快,李克用军中所带粮草不多,只能在汴州城外扎营,稍事休整再行追击。

朱温对江湖大哥李克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邀请李克用进城喝酒侃大山。李克用不疑有他,带三百亲兵来到朱温准备好的上源驿高级宾馆。

席间,朱温对李克用礼遇甚周,态度谦恭,但手下将领之间的气氛就没有那么融洽了,毕竟朱温和黄巢两军对垒多时不能取胜,形势不容乐观,还是李克用长途奔袭才解了围,面上有点挂不住。

李克用以江湖大哥自居,三杯酒下肚,神态倨傲,言辞盛气凌人,打着酒嗝对朱温说,兄弟别怕,大哥来了,啥事没有,以后我罩你了。

朱温一边陪着笑脸不停劝酒,一边给心腹大将使个眼色。心腹悄悄退了出去,李克用和随从很快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

酒宴到黄昏才结束,烂醉如泥的李克用刚被搀起,驿馆周围喊杀声四起,朱温大军蜂蛹而来。

亲兵一边奋力抵挡,一边用冷水浇不省人事的李克用。醒来的李克用一脸懵逼,等到搞明白状况,把朱温的祖宗十八辈问候了一遍。所幸沙陀兵骁勇,硬是拥着李克用翻出院墙,在城中杀出一条血路,用绳索把李克用缒下城墙。三百亲兵却战死殆尽。

李克用和朱温就这么结下了血海深仇。

从这一刻开始,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将伴随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走完最后的二十年,并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后代身上,最终演变成五代初年国与国之间的连年征战和惨烈杀伐。后梁开平二年,李克用弥留之际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把自己刻骨铭心的三个仇人的名字告诉了李存勖,叫他报仇雪恨,否则自己死不瞑目。三个仇人的名字,第一个就是朱温朱全忠。

04

公元884年,一代枭雄黄巢在山东兖州狼虎谷被外甥所杀,历时九年的黄巢起义结束。

在这九年里,他转战大半个中国,攻陷了唐朝的东西两京,创建了大齐政权,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也把大唐王朝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狼虎谷这个透着凶险的地方,黄巢陨灭了,一切就此结束了吗?

一个黄巢踉跄跌倒在血泊与尘埃中,而更多的黄巢,却正凶猛地驰骋在唐朝末年血雨腥风的天空下。

在中原大地经过多年的不断折腾,朱温的地盘越来越大,小小的开封已经装不下他的野心。

公元904年,朱温逼迫唐僖宗的弟弟昭宗迁都洛阳,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当然这把戏也不是谁都能玩的,要有相应的实力,昭宗就是朱温领军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手里抢过来的。

不久,感觉昭宗不容易控制,朱温就指使手下杀死了他,另立了一个皇帝,是为唐哀帝。三年之后唐哀帝让位梁王朱全忠,唐亡。

五代十国朱温之死(五代大梁开创者朱温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4)

大梁统治范围示意图

登基之后的朱温大行封赏,追封先人,值得一提的是朱温的老婆张惠已经在前几年病逝,朱温没有忘记她,追封她为元贞皇后。

元贞皇后是朱温的爱人,也是他最为敬畏的一个人,张惠在临死前向朱温提出两点忠告,一是戒杀,二是戒淫。这两点建议很中肯,果然最了解你的人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枕边人

张惠在时,朱温还有所收敛,张惠死后,朱温开始放飞自我,在嗜杀和淫乱上一骑绝尘。

05

朱温曾经在大臣张全义家避暑,结果把张府的女眷基本上宠幸了一遍,其中包括张全义的妻子,女儿,儿媳,府内有点姿色的丫鬟婢女估计也逃不了朱温的魔掌。

朱温这不挑食不忌嘴的精神也是无敌了。

这样的事在当时有很大的普遍性,很多大臣都经历过,说起来匪夷所思,朱温却觉得稀松平常,驾轻就熟。

张全义的儿子和老父亲一起被带了绿帽子,当时就忍不了了,拔剑而起,要去干掉朱温。张全义拦住了儿子,告诉他朱温救过自己的命,如果杀朱温就是忘恩负义,况且被戴绿帽的也不止咱一家,还是忍忍算了,张全义的儿子这才罢休。

对于绝对的心腹,第一谋士敬翔,朱温可谓言听计从,即使这样,也没阻止朱温给敬翔戴绿帽子。

朱温当皇帝之前,四处征战,在剿灭徐州时溥的时候,虏获了时溥的美艳宠姬刘氏,朱温一见之下神魂颠倒,就在军营和刘氏成了好事。

后来该班师回汴州了,朱温犯了难,带回去吧,不敢,张惠可不是善茬,就此抛弃,又心有不甘,左右犯难之际,灵机一动,把敬翔叫过来,将刘氏许配给他。

从此亲上加亲,不单单蹲过一个战壕,还拥有过同一个女人。事情到此为止,也不失为一桩美谈。可是朱温依旧对刘氏念念不忘,时不时要和刘氏深入交流一番,敬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鼓起勇气教训刘氏,反被刘氏威胁,够胆就休了我,敬翔没有和朱温翻脸的勇气,只能不再提这件事。

但朱温的生猛还不止于此

后来,朱温病了,病得很严重,就把自己的儿媳召到宫里伺候饮食。

伺候就伺候吧,儿媳伺候公公,天经地义,但朱温卧在病榻上还把儿媳妇给宠幸了。

被宠幸的儿媳妇有朱友文的妻子王氏,也有朱友珪的妻子张氏,两个儿子对此并没有心生怨恨,反而要求妻子尽力逢迎,原因无他,都盯上了大梁皇帝的宝座。

朱温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对于继承人问题是该考虑了,朱友文虽然是养子,但比较有才干,是仅存的朱家子弟中能堪大任的,朱友珪虽然是亲生的,但却是行军途中和营妓所生,他不太喜欢,再加上王氏比较有姿色,更受宠一些,朱温的内心比较倾向于朱友文。

问题是朱温中意的朱友文现在远在洛阳,朱友珪却在眼皮子底下的开封,还统领着部分京城守卫部队。

脑子烧得有点糊涂的朱温对王氏说:你快去把友文叫回来,朕有大事托付于他。

却没注意,张氏也在身边,把这话听得一句不落。

接着,朱温又把敬翔召进宫,嘱咐他:友珪能力有限,给他一个郡就可以了,赶快让他上任。

关键这个上任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好话,朱温生性猜疑心重,被杀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那些被贬谪的官吏,一旦去地方上任,往往还在半道上,就被一道诏书赐死了。朱友珪以前好歹是个京官,现在让去地方,这就是赤裸裸的贬谪,还让即刻上任,这意思还不明显吗?

朱友珪再综合妻子张氏提供的老爸要召朱友文回来即位的消息,心惊不已,难道一切都结束了吗?

朱友珪和张氏抱头痛哭,手下看不下去了,还没到那一步呢,你还有机会,别忘了您手里还有控鹤军。

朱友珪一听,瞬间明悟。一边派人截杀王氏,另一边抓紧时间联络京城守卫部队。最终,王氏还没来得及出发就被杀,京城左龙武军也被拉拢过来。

一个寂静的夜,三鼓刚过,朱友珪带着控鹤军和部分左龙武军,破关斩门进入宫城。卧病在床的朱温腹部被划开,肠胃直流,倒毙当场。

公元912年6月,一代枭雄,大梁皇帝朱温,卒。

结语

朱温的个人品德是令人不齿的,他的缺点和优点一样多。

但在唐末乱世,社会分崩离析,一个不够霸气的政治家怎么能承担起镇国护民的重任。朱温治下,士兵虽连年苦战,疲累不休,但人民还算安居乐业,也能推行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相比小军阀多如牛毛,白骨遍于野,人命如草芥的局面岂不是好很多?

朱温在某些行事风格上确实像魔鬼,但在渴望安居乐业的百姓眼里,他就是带来稳定的天使,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