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优酷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用5集的篇幅为大家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所遭遇过的重大疫情,以及面临疫情时国家所实行的重要举措,展现公共卫生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代代防疫医务工作者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

之《抗击非典》编导手记

本集导演:郑嘉欣

今年春节,当时还在日本休假的我接到了制作《山河无恙》的任务。很快,团队微信群开始讨论分集选题的话题,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非典”这个选题,因为 2003年的非典对我个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1)

那一年,正值我高考,当时还在幻想那年的高考可以推迟。可是事与愿违,高考时间不但没有推迟,反而从原先的7月提前到了6月。那一年,我以为题目会因为疫情变得简单,可是那年的数学题目堪称史上“最变态”。那一年,我进了大学,却因为疫情取消了军训。这是“非典”带给我的复杂感受,恐慌,紧张,无奈,至今仍印象深刻。

17年后,通过制作这档节目,再回首那段与病毒抗争的岁月,我发现那些人、那些事情已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无数个体的命运,而我对于“非典”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2)

节目制作的初期,也是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提及新冠肺炎,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非典,甚至拿两者作比较。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是新型冠状病毒,同样是来源与传播路径不明,同样是发生在春运期间。从“非典”到“新冠”,17年来我们从中获得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节目始终在思考,并为之深入探讨的问题。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以“小汤山医院模式”为代表的疫情防控应急措施被再次启用。2020年2月2日,仅用了10天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这座建设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战地医院”是参照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工图纸建设而成的,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小汤山模式”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提供了经验。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4)

火神山医院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5)

雷神山医院

为非典而生的小汤山医院,被称为是“7天建起来的中国奇迹”。2003年4月30日,小汤山医院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用于集中隔离救治非典患者,有效中断疫情进一步扩散。医院采用模块化、标准化方式组建,内部有严格的分区,防止病人和医护人员发生交叉感染。

非典期间的小汤山医院在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不到1.2%,而院内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人被感染,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6)

突发的非典疫情给大型城市带来严峻考验。通过翻阅当年的旧报纸,我们意外发现,当时国内常住人口最多的上海市在疫情期间仅8人感染,2人死亡,并且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无群体爆发,堪称“上海奇迹”。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7)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8)

非典期间的上海机场

在疾控一线征战几十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将外界称作“上海奇迹”的防疫措施总结为“及时诊断发现病人”“全覆盖追溯管理密接”“政府快速响应,多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民众自律、积极配合”。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9)

吴凡院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非典过后,全国公共卫生系统开始了空前的大规模建设。上海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医院的救治能力,将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整体搬迁至金山区,创立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公卫中心是以传染病科为主、其他科为支撑的综合性医院,也是全国拥有负压床位最多的医院。

相比一般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还集合了科研、防预、治疗和教学等多种功能,可以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暴发。因此,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突发病疫情期间相当于“北京小汤山”、“武汉火神山”,在平时也可以做一些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这就是“平战结合”的意义。

03年的非典如何消失的(2003年非典)(10)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公卫中心)

2003年,“非典”突然来袭,又悄然离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并未真正战胜它。非典成为了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

重温百年来抗击疫情的历史,除了天花,人类从未真正消灭过任何致病的病毒。从解放前的鼠疫、解放初期的吸血虫病,到今天的甲肝、流感、非典……人类一直在与疫情作斗争。防控疫情的方法除了依靠科学,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应急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历史不能被遗忘,历史是用来警醒的。那些人、那些事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面对疫情,每个公民都责无旁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积极培养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为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贡献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