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日本语或者接触过日文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文的汉字中,“国”这个字,也是口玉结构,而日本文里面的汉字源自古代中国,而现代的中国字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简化而来的,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简化字“国”会出现在日本,换句话说,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國”也简化为“国”?

这一切,要从数千年前说起。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1)

仓颉传说

汉字是何人发明的?在中国传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上古时代,有个叫仓颉的人,创造出了汉字,结果,鬼神为之哭泣:因为天地间的秘密、造化,自此都被仓颉泄露了。

当然从现代历史研究科学的视角可以知道:仓颉是一个虚拟人物,因为文字的创建,对于原始社会来说,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汉字的产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化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2)

不过,神话中“鬼神为之哭泣”,则折射出这样的一个真理:那就是古人也深深知道汉字的产生,具备着划时代的意义。事实上,人类文明如果没有文字作为信息承载工具,那么,科技研究也好、社会管理也罢,都将处于原始社会的水平——这一点在近代就可以看出来:英法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澳洲很多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

文字产生之不易

华夏先民创建汉字,历经了极为漫长的过程。

首先,先民为了记载一些简单的事情,会通过符号刻画的形式来记载一些想要记载的事情,这种符号被称之为“图画文字”,但是,由于处于萌芽状态,加之符号形式太少,不足以用来表述大部分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图画文字”并不被视为文字的一种。“图画文字”仅仅是比结绳记事有一定的进步性而已。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3)

不过,“图画文字”在之后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里不断进化,最终,形成了较为成体系的文字系统。在中国历史上,目前已知的最早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在当下,能有效识别甲骨文的人并不多——这倒不是因为甲骨文有多么高难,而是因为甲骨文已经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之后历朝历代,汉字不断进化,最终进化成了繁体字的形态,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进行了一番汉字简化活动,由此,有了当下我们所掌握和使用的简体字。

文化输出

华夏文化在远东的领先地位,也让华夏文明成为了远东的文化输出中心,远东列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包括文字方面。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4)

正如前文所说,创建文字是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周边各国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在文字创建这方面,选择了“抄作业”模式:历史上,高丽人、日本人和越南人,都曾长期使用汉字来作为自己的官方文字,甚至越南直到近代,才全面废除汉字。

在当下,韩国的文字是使用以四十个朝鲜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越南的文字则是使用拉丁字母拼读的文字,唯独在日文中,还能找到大量的汉字,很多人注意到日文的“国”字也是简体字,于是惊讶为何日本也采用这种简化方案。

这种认知,其实也是一种误区。

汉字多元化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细节:那就是孔乙己和酒店里的小伙计卖弄学识,于是告诉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有N种写法。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5)

其实,在古代,同一个字,存在不同写法的情况很常见,不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其实在古代,绝大部分都是并行的写法——只不过,这里面,有的字是朝廷钦定的,而有的字是民间认可的。并且,朝廷钦定的文字里,也有个别属于简体字范畴。

而所谓汉字简化活动,其实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有关部门出于简便、让老百姓易于掌握的角度考虑,选择简化较为彻底的汉字写法,这一方案,基本上就是当下中国大陆的汉字书写方案。这套汉字方案,被称之为“一简方案”。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6)

第二个阶段,可以用矫枉过正来形容:将汉字在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简体字方案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简化,这套简化字被称之为“二简字”,不过,二简字推行到民间没几天,便因为各种原因,而宣布作废,一简方案开始回归,并且影响至今。

事实上,在中国进行文字改革的同时,周边国家对文字也有过一定的改革。

比如1946年左右,日本政府进行汉字修订方案,而日本的此次修订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化繁为简。

起初日本选择的简化国字,是口、王组合。但是这一方案被日本所否决。因为早在1942年,日本就考虑简化汉字,当时有人提过用口、王组合的国字,来代替繁字体国字,但是这一决议遭到当时官方的反对,理由是口、王这个国字会让人联想到日本帝国,因此为了出于对天皇的尊重,这个字不应该在民间流传。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7)

1948年,日本已经被美国接管,天皇也仅仅成为一种象征,因此,修订国字的话题又被提起,最终,日本各界经过一番讨论,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就是用口和玉的组合,来代替繁体字国字。

而在中国,中国的一简字改革方案是在1956年开始通过的,在制定过程中,关于国字,郭沫若主张是口、王这个方案。而口、王这个国字在中国同样遭到抵制:理由很简单: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怎么能有个“王”?尤其是封建余孽还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绝对不能采用这个方案。

日本为什么重视汉字(为什么日本要把汉字)(8)

于是最终国字的简化,借鉴了日本的经验,采用了口、玉这个国字。

就这样,日本和中国的汉字国字,选择了共同的简化方案。

当然,虽然按照时间线来看,似乎是中国借鉴了日本,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如同前文所说,古代一个汉字有很多种写法,而不论是口王国还是口玉国,其实都是自古以来在中国就存在的汉字写法——最起码南北朝时期,口玉国的写法就存在,而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往中国派遣谴隋使(当时还没有隋朝),自然很少接触汉字,因此,口玉国其实是古代中国的原创。只不过中国简化汉字的时候根据日本的选择情况,做出了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