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愁情小议(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难以割舍的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回望故国,沦为阶下囚的国愁。

"愁"常见于历代骚客的诗词。据统计,李清照现今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五六十篇,直抒"愁"情的有十几篇,其他写到"泪、怨、恨、凄、惨"等间接涉及到愁情的也不在少数;可见"愁"情自始至终贯穿在她的生命中。

李清照台词大全(李清照愁情小议)(1)

一.愁因探析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家庭,文化底蕴浓厚。特殊的家庭环境,为她与同时代文人提供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也让她开阔了眼界,从而造就了她亦柔亦刚的性格。

她的从小锦衣玉食,物质条件优渥,精神世界也及其丰富多彩,她的"愁"从何而来?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李清照台词大全(李清照愁情小议)(2)

(一)闲愁

李清照的家庭条件很好,她从小天赋秉异、博览群书,同时她感情细腻,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这也让她的性格变得多愁善感。于是,花开花谢……大自然的万物更迭都会让她心生愁情,这种愁是淡淡的,婉约绵长。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愁不消残酒。……应是绿肥红瘦。"她待字闺中时的词。短短几行,由物及人,叹韶光易逝,进而生出惜春之意。这种淡淡的愁绪贯穿了全文。

李清照台词大全(李清照愁情小议)(3)

(二)离愁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那是幸福美满,但是丈夫常年在外为官,夫妻倆经常两地分居,所以即便是短时间的分开,也常常会触发她内心深处深深的离愁,于是她用她的才情,为我们留下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离愁别绪深长,绵远;有时她寂寞难耐,不禁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时,便会"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这种情感在恰逢节日时,就更浓了。

李清照台词大全(李清照愁情小议)(4)

如《醉花阴》"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时节又重阳,宝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片写她独处深闺,慵懒惆怅,下片写她在重阳节的清冷之感。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是具体、传神地写出了她的相思苦。

(三)国愁

她虽是一届弱女子,却心忧天下。靖康耻,标志着北宋的灭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此,李清照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紧接着丈夫离世,她如浮萍般漂泊他乡,却依然时刻挂念故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