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备受瞩目的金鸡奖揭晓,85后“新花”张小斐荣获金鸡奖最佳女演员,成为女星中最耀眼的一匹黑马。
这个奖项对于其他30几岁的明星可能并不算什么,但对于已经做了15年小透明的张小斐来说,这份迟来的大奖实在太不容易了。
张小斐,1986年在辽宁出生。
小时候的她,痴迷艺术和舞蹈,这不仅练就了她很好的柔韧度,也给她一个完美的身材。
2006年,她和其他的女生一样兴致勃勃地考入了北影,和杨幂、袁姗姗等人做了同学。
但没过几年,这些同学便各有成就。
杨幂借着《美人心计》、《宫》等剧大火,袁姗姗也在《宫锁珠帘》中大放异彩。
杨幂
而唯独张小斐,除了在电影《烽火岁月》中演过一次女主角外,无一例外都是些跑龙套的小角色。
和杨幂、袁姗姗等人相比,她 这个科班出身的毕业生实在相差太多。
但困难的事情远不止于此,更让她心酸的还在后面。
有一次,她去剧组面试。
女 制片人问她,你没 觉得自己的脸上,这几个地方有问题吗?
虽然人家并没有直接说她哪里不好看,但感觉自己像个商品一样,被别人评头论足,张小斐自然感觉不舒服。
而且议论了半天的结果,还是不满意。
但张小斐并没有被这些打倒,北漂的时候,她每天早早地起床,晚上12点才收工。
这段时间是她最困难的时候,但也是她最幸运的时候。
因为她遇到了她一生的贵人—贾玲。
当时的贾玲,虽然上过几次春晚,但她的相声作品一直不温不火。
虽说包袱有,笑点也有,但是同样的包袱,从她师傅冯巩的口中说比她要强百倍。
那段时间的贾玲,看似风光,实际上也是创作的迷茫期。
于是,两个在事业上有些落魄的女生成为了朋友,而贾玲则在姐妹中,充当了姐姐的角色。
有一次,张小斐拍戏眼睛都炸伤,当时不仅没人给她道歉,反而被剧组的人反咬一口,说她的走位有问题,影响了正常拍摄。
当时,人微言轻的张小斐欲哭无泪。
事后,她找好闺蜜贾玲哭诉。
正义感十足的贾玲一听,立马火冒三丈,虽然也想找人理论。
但她也只是个小演员,能做的只能是帮好妹妹发个动态,发发牢骚罢了。
在发文时,她帮张小斐许下了一个愿望,你快成大腕吧,你离我的偶像也就差一部戏。
没想到2012年,贾玲无心帮张小斐许下的愿望,竟然在2021年亲手帮她实现了。
2013年,贾玲推荐张小斐去演小品,虽然张小斐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么漂亮,但喜剧这一行,长相没点特色,还真演不了。
当时张小斐的压力很大,但是在贾玲的不断鼓励和支持下,她将自己身上东北人的喜感完全激发,和冯巩等人合作的小品《小棉袄》,反响竟然十分不错。
后来,冯巩老师将这个作品直接带上了2015年的春晚,曾经的落魄女生张小斐也跟着稍微火了一把。
但和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腕相比,观众对张小斐还是很 陌生。
很多人提起她,都是说,那个和冯巩一起演小品的女孩,根本记不清她姓甚名谁。
而伴随着春晚的热度一过,张小斐的生活又开始平静了起来。
这时,贾玲也发现,自己只在相声行里混实在没什么出息。
于是,她也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小品。
2015年的春晚上,她和瞿颖、沙溢等人演的那个《喜乐街》,倍受观众喜爱,而她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但走红必须要趁热打铁,一年仅靠一次在春晚上露脸是完全不够的。
而张小斐,在跟着冯巩老师风光过那一次后,也并没有什么新的机遇。
于是,命运又将两个姑娘再一次联系在了一起。
2015年4月,贾玲带着张小斐参加了《欢乐喜剧人》。
很难想象,一个说相声的和一个演电影的,在小品的舞台上,做得那么优秀。
两个姑娘相互提携,互相帮助,一个扮丑,一个扮美,将人生的苦辣酸甜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贾玲是张小斐的真朋友。
和现在某些一起拍照都暗藏心机的闺蜜相比,贾玲的牺牲不可谓不大,而这也成就了两个人的辉煌。
但这还远远不够。
就像贾玲说的,她们离走红,还差一部剧。
2021年,这部剧终于来了,它叫《你好,李焕英》。
李焕英是贾玲的母亲。
2001年,贾玲刚刚考上大学一个月,竟然收到了家里传来的噩耗。
她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去干活,母亲害怕拖拉机上高高的稻草,走在路上倾倒,自己坐在上面压着。
没想到,这5分钟的路却成了人生的不归路。
贾玲的母亲李焕英,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
而贾玲则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了《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
影片情真意切,张小斐被贾玲拉来,演了自己年轻时的母亲。
为了给贾玲帮忙,也为了了却贾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张小斐使出浑身解数去演这部戏。
她每天认真地听贾玲回忆自己的母亲,对片中的每一场戏都尽心尽力。
特别是小酒馆那个片段,张小斐听说贾玲对这场戏很看重。
于是,她喝了点真 酒,想来点真实的状态。
没想到,这一喝不要紧,她摇摇晃晃地直接喝多了。
微醺变成了大醉,搞得在一旁看着的贾玲哭笑不得。
不得不说,真实的剧本,加上演员的真情实感,影片一上映就大获好评。
票房达到了54亿。
首次导演的贾玲竟然跻身50亿导演之列,而且张小斐也因此获得了金鸡奖影后称号。
或许,最好的朋友关系就是相互成就。
如果不信,看看《你好,李焕英》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