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微软Edge浏览器发文称,北京时间2022年6月15日21:00,IE浏览器正式退役了。IE发布于1995年夏天,在2022年的夏天,结束了它最后的旅程。

“微软永久关闭IE浏览器”的话题随即冲上热搜。有网友称“再见了!我的青春”,也有网友表示,“希望不要耽误正常业务”。

ie浏览器6.0或以上版本有哪些(IE浏览器正式退役)(1)

实际上,目前主流的浏览器已可以实现IE大部分功能的兼容,老旧网站也将逐步升级。不过,目前业内还在期待国产自研浏览器内核的出现。

IE浏览器忽视创新伤感落幕

IE的落幕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6年,微软就停止了老版本IE浏览器的安全更新。一个月前,微软还发出预告,将彻底终止IE,由同为微软旗下的Edge浏览器“接棒”。

IE浏览器全称为“InternetExplorer”,于1995年推出,通过系统预装成为Windows第一个默认浏览器,IE浏览器一问世便拥有了巨大的下载量。

随着Windows系统快速占领市场,2003年IE浏览器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网络浏览器。那也是IE浏览器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计算机课上,蓝色的鞋套与蓝色的IE也留存在众多网友的记忆中。

从2001年到2006年,IE浏览器整整五年停止更新,此后也没有给网友带来太多惊喜。此时越来越多轻便简洁、兼容性强、功能丰富的浏览器陆续出现,抢食了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

“IE浏览器长期停更并且忽视创新研发,致使其体验性和兼容性越来越差,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IE7版本成为IE浏览器最后的巅峰。随后的IE8、IE10和IE11版本虽然进行了较大的迭代,但依旧被谷歌等快速超越,丧失了竞争能力。”社汇联合创始人、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统计网站StatCounter数据显示,如今IE浏览器市场份额不足2%。

对于IE的正式关闭,Edge内部人士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公司保留它主要出于企业兼容性的考虑,然而由于缺乏更新,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主流浏览器将逐步实现替代和兼容

据了解,用户在使用浏览器过程中,仍会遇到部分网站显示在IE模式下才能正常访问的现象。

对此,Edge内部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新版本的Edge浏览器,已实现IE模式的适配,IE用户可以在Edge浏览器中通过这一模式浏览。Edge浏览器采用Chromium内核,可以满足IE代码的适配需求。”他表示,用户可以在Edge浏览器中打开自动模式,对适配IE的网站进行浏览。

据了解,不仅是Edge浏览器,目前有相当一批浏览器已经兼容IE的部分功能,如360安全浏览器的IE8版本等。与此同时,百度、猎豹等众多浏览器都支持浏览器扩展等诸多功能。如今华为也加入了浏览器市场的争夺。

“目前,很多老旧网站仍存在IE模式下才能访问的现象,但低版本的IE使用率已经很低。在IE关闭后的一段时间里,老旧网站会得到逐步升级,同时微软还会加快对低版本IE浏览器替代,主流国内浏览器也将逐步实现替代和兼容。”看懂研究院研究员袁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国内浏览器主要使用兼容和极速两种模式。针对市场的需求,已加入一系列云端存储服务,快速完成对IE的覆盖。

国内自研浏览器内核还会出现吗?

“除苹果的Safari浏览器、影响力较小的Opera浏览器外,目前主流的浏览器基本上都是基于谷歌的Chromium,或在谷歌的Chromium内核上进行研发的,因此浏览器市场实际上已经趋于统一。这也是为何IE浏览器会被微软淘汰的主因。目前,Chromium内核市场占有率第一,有九成浏览器均采取该内核或者包括其的双内核。”袁博称,“我们还是期望华为等巨头能够带来真正的自主研发的国产浏览器内核。”

据了解,浏览器最早的四大内核分别为以IE浏览器为代表的Tident(也称IE内核)、以火狐浏览器为代表的Gecko、以Safari浏览器为代表的WebKit、以Opera浏览器为代表的Presto。Chromium是谷歌于2008年基于以快而闻名的webkit渲染引擎内核所开发的开源浏览器内核,随后其将源代码开放。近年里,Chrome浏览器内核被统称为Chromium内核或Chrome内核。

由于Chromium是开源的,为了避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全球大部分开发者都将开放生态Chromium的标准视为其遵循的行业标准,于是有了基于这一内核研发的360、UC、QQ、搜狗等一众浏览器。在微软放弃自家的Trident内核,将新Edge浏览器转向Chromium生态时,也注定了浏览器市场将逐步形成Webkit内核一家独大的格局。

据国际统计网站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谷歌Chrome浏览器以67.55%的份额稳居浏览器市场第一,Safari浏览器与Edge浏览器的份额占比分别为9.75%、8.81%。

业内人士认为,开发一款成熟浏览器内核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金,其代码量在数千万至上亿条间,如果聘请1000名熟练工程师进行开发,需要花费5年以上时间研发,过程中仅人工成本便高达数十亿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浏览器已经系统化,极度复杂化,且还不断需要迭代升级。这也让众多厂商及开发者却步。

“我国目前缺乏自研内核技术,开发者大多基于IE和Webkit双核开发,最后都转用了Chromium内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流下,浏览器和搜索引擎这两大PC端互联网入口都不再那么有效。因此,浏览器的内核研发并未吸引到太多‘大佬’。另起炉灶确实很难,显然面对竞争,拥有核心竞争力是掌握话语权的最直接路径。”张书乐认为。

如今,已有火狐、谷歌、360、搜狗、猎豹等众多浏览器展开竞技,而浏览器也逐渐成为元宇宙的入口之一。未来的日子,对于浏览器厂商而言,如若不能拥有自主研发的内核,必然会经历一场场残酷的竞争与替代。

(编辑 乔川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