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火车站,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60年前的今天,北京火车站通车运营。北京市东城区毛家湾胡同甲13号——这是北京火车站的官方地址。

前世

北京火车站的前身始建于1903年,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俗称“前门火车站”,由英国人修建,1906年建成并启用。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

车站是为了京奉铁路而修建的。京奉铁路是中国比较早的铁路之一,从1877年始建,1930年随着辽宁总站(沈阳北站)的落成而竣工,前后经历了53年的时间,可谓是断断续续、修修停停。

正阳门东车站自清朝末年至20世纪中期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车站。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南来北往愈加频繁,旅客数量猛增,候车大厅早已不适应形势,旅客不得不在露天广场排队候车。1958年,新的北京火车站建成投入使用,正阳门东车站于1959年停用。如今是“北京铁路博物馆”。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2)

今生

20世纪50年代,为迎接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北京兴建了10个大型建设项目,被称为“十大建筑”。1959年2月,“十大建筑”最后确定,北京火车站就是其中之一。北京火车站于1959年1月20日开工兴建,9月15日开通运营,是全国铁路客运的重要枢纽。毛泽东同志为“北京站”题写站名。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3)

如今的北京火车站虽历经多次修建,但建筑依旧是当年竣工完成时的样子。北京站巨型穹顶总面积逾1500平方米,无任何立柱支撑,无不彰显设计者、建造者的工艺精良、构思巧妙,体现出当时最大迎宾场所的宏伟气势。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4)

截至2017年底,北京火车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北京站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0000平方米。北京站为中国铁路系统内第一个设有无站台柱雨棚的车站,北京站的无站台柱雨棚覆盖面积81887平方米,柱距大约33-34米,最大高度为13米。雨棚以横跨站场、长170米的桁架为基础,通过以悬挑部分、中间下挂部分、中间上部3种形式的檩条连接波浪形的钢板,达到站台视觉通透的效果,实现包括基本站台在内的所有站台无柱。

承载无数人的回家历程

随着春运规模不断扩大,出行方式不断丰富,团聚方式更加多元。由于铁路交通的大众性和普遍性,春运记忆的中心始终是火车站。下面,就让我们从毛家湾胡同甲13号开始吧!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5)

春暖人心,北京站做好春节客运。(新华社 摄于1978年1月31日)

这是1978年春运中的北京站。为方便旅客中转签字加快,北京站搭起了活动板房,增加临时窗口。这是旅客们秩序井然地在办理手续。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6)

春节的北京火车站。(新华社记者 马洪中 摄于1984年2月1日)

春运候车室还有演出吗?对!1979年全国春运人数突破1亿人次大关。1980年,《人民日报》使用“春运”一词不胫而走。

1984年的春运,已处于“井喷”临界点上,当时的北京火车站组织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轮流到候车室为旅客演出文艺节目。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7)

北京火车站有了电脑问路机。(新华社记者 郑书福 摄于1985年)

1985年,全国春运人数突破7亿人次。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输面临运能不足的尖锐挑战,当时北京站旅客发送量超过设计能力5倍。面对困难和压力,北京站开始以科技创新挖潜扩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和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联合研制成的北京交通电脑查询机,在北京火车站投入使用。旅客往机内投四分硬币,即可以查询其中从任何一站出发到任何另一站的乘车路线,由屏幕显示查询结果。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8)

北京站加强安全检查。(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 摄于1988年1月26日)

1988年春节将至,旅客运输高峰已经到来。北京站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旅客和列车安全,加强了旅客行李安全检查,以防止旅客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9)

1993年1月16日,北京站上车旅客人数超过16万人,创春运历史纪录。(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0)

1994年1月30日,当日从北京站上车的旅客约有11万人。这是大批在京打工的进城务工人员在站前广场排队等候上车。(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1)

1998年1月18日,北京火车站进入春运高峰,当天进出站旅客达11万人。由于当年春运学生流、探亲流和进城务工流交织一起,旅客人数猛增。为确保车站秩序,北京铁路公安600多名干警在站内为旅客服务。(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2)

1999年2月7日,北京站迎来春运第一个高峰日,上下车旅客达13万人。由于旅游人数猛增,北京铁路公安部门抽调300多位民警维持秩序,确保春运井然有序。(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3)

2006年1月14日,北京火车站过街天桥人流拥挤。(新华社发)

历时4个月修建完成的售票综合楼当年1月4日交付使用,新增售票窗口105个。为提升动车组品牌形象而开辟的“和谐号”候车室,至今仍是北京站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一年,春运旅客突破20亿人次。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4)

2008年1月12日,几名进城务工人员肩扛手提行李走在北京火车站广场上,准备回家过春节。(新华社记者 吴长青 摄)

这是中国进入“动车时代”第一个春运。2007年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从上海站出发驶往苏州。这是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和谐号”动车组从此走进普通人生活。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5)

2009年1月31日,从北京火车站出站的返程旅客排队安检进入地铁。这是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北京火车站迎来返程客流高峰。(新华社记者 樊甲山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6)

2010年1月27日,在北京火车站售票大厅,一个准备在火车站熬夜等票的女孩绣起了十字绣。(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7)

2011年2月8日,在北京火车站,刚下火车的旅客在地铁入口处排起长队。(新华社记者 赵冰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8)

2012年1月8日,春运正式启动,负责车票实名制检查的安检员从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上走过。这一年的春运旅客突破30亿人次。(新华社发)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19)

2013年1月26日,春运首日,两对情侣在北京火车站依依惜别。(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对于亿万普通人来说,尽管有了高铁、飞机,最难仍然是离别。春运40天的时间里,中国预计有34.07亿人次出行。

这一年我国投产新线5586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成为铁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20)

2014年1月23日,一名坐在行李箱上的儿童在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拍照留念。当日是2014年春运第8天,众多孩子跟随大人乘坐火车返乡。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21)

2015年2月23日,正月初五,返程的旅客在北京火车站广场排队等候出租车。

到2015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22)

2017年1月22日,准备在北京火车站乘车回徐州的杨永生给儿子买了件玩具挖掘机,这是他第一次给儿子买新年礼物。(新华社记者 陶淘 摄)

航拍天津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北京站开通60周年)(23)

2018年2月1日,春运首日的北京站 (新华网记者 陈延特 摄)

如今,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铁超过2.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18年,随着3038公里新建高铁加入春运,铁路整体发送人数至少增加3000万人次,其中约六成是乘高铁出行。

春运中,人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轻,步履也不像以前那么沉重。而高铁也已经成为“中国名片”。

四十年来,北京站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见证了春运从难走、到能走、到走得好的历程,见证了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眼神从迷茫到自信、淡定,见证了旅客从大包小包到如今轻装出行。

路在变,人在变。自主选座、微信支付、刷脸进站、智能导航、接续换乘、网络订餐等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旅客体验,保障着春运顺利进行。

在北京火车站,春运也是春韵。

津云新闻记者 王晓羽

综合 新华社、北京交通广播、中国广播网、北京青年报、千龙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