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

“看我介包浆!”随着这一声呐喊,文玩界彻底沸腾了,人人拿出自己的文玩、手串,将手里的物件儿重新调整了在心里的位置。2015年的文玩市场,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天津沈阳道每周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游客。

文|张三四

在一档节目上,收藏名家马未都对郭德纲说,当年在沈阳道碰到个人,手里拿着个郎窑红的盘子,管马未都要价80元,马未都嫌贵就绷着劲儿,转一圈回来发现人走了。

郭德纲问:“这个盘子如果在今天拿出来,值多少钱?”

马未都说:“我想起码是当时的一千倍吧。”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3)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4)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5)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6)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7)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8)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9)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0)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1)

早年间,王世襄、马未都、冯骥才等文化名家经常到沈阳道逛一逛,据说他们一经出现,并未像现在明星出现在街头那样,蜂拥围堵,而是大家跟没事人一样,各看各的,互不打扰。

先有沈阳道,后有潘家园。据马未都说,他喜欢古董的时候,古董不让进京,就被天津拦下来了,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

沈阳道东入口处最早有一个牌楼,上面挂着“沈阳道古物市场”的牌匾,为溥佐先生所书,后被拆除新建。这块匾见证着一个历史,沈阳道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古物市场。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2)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3)

沈阳道今日的古物市场,不过是昔日文化基因的重现。21世纪的沈阳道,不仅是各路玩家的乐园,也是很多年轻人爱逛的地方,这里总是能淘到点小玩意儿,有的人本命年,需要一枚铜钱来压,就去沈阳道上买来穿绳挂在脖子、手上。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4)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5)

但仍旧是小众,当人们都想去捡漏的时候,这里早就没有了漏可捡,而大部分却是以看走眼为结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规矩——盘道儿。

沈阳道上的老人儿常客们,至今还保留着天津古玩的许多规矩。他们也是天津文化的坚守者之一。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6)

如果买瓷器,卖家拿出来时,顾客不能直接从人手上接,得卖家放好了,再去拿来瞧瞧,这叫不过手儿。不管卖家卖的是什么,10块还是几万块,问完价再摸,不问价别摸,这也是规矩。东西买假了,不能反悔,不能退货,有句话叫“买假了拽墙去”,说明眼力不行,会被人笑话。店家把东西卖便宜了怎么办,也就是一间东西卖了100块钱,后来一研究,是个好东西,值好几万,对不起,不能后悔,这是一诺千金的讲究,行里叫“翻把”。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7)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开始的沈阳道,也仍然是小众人的聚集地,除了文化水平因素,还有一个原因是钱。在八九十年代,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元,也是笔不小的数目,普通人是玩不起的,诗和远方真的很远。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8)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19)

不知从何时开始,各路门派的手串开始活了起来,光是菩提手串就有好几种,搞得很多人眼花缭乱,什么星月、金刚、莲花菩提、凤眼菩提、千眼菩提、缅茄菩提、菩提根、千丝菩提、佛眼菩提子等高达20种。

突然有一天,古玩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或许是真东西越来越少了,捡漏几乎不可能了,而且那都是职业玩家的最爱。

“大哥,我这都是拿货价。”不光是普通的散客买家,还有很多在前几年那波火爆的时候,散落在天津各地的文玩店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他们都是来这里批发拿货的。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0)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1)

在达到火爆顶峰时刻,天津顽皮哥和北京辉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他们因文玩手串而起,让更多人知道了手串这么个东西。

此时此刻,一串难求,一串12瓣的金刚有钱也不好买,一串橄榄胡素串圆珠稍微好一点的也一串难求。

星月菩提正月,色正,从两三百元炒到了两千元,尺寸大小稀缺的甚至更贵。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2)

一对好核桃,在当时已成了硬通货,甚至现在也价值不菲。

这些被人们称之为:文玩泡沫。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3)

当核桃农看到核桃这么价格这么高,这么贵,开始大量种植,大量的核桃涌入市场,打响了刺破文玩泡沫的第一枪。

文玩界开始熄火,从最初的疯狂回归了理性。

后来沈阳道的商贩们都分散到很多小型集市去了,周四主力都去了在鼓楼。而沈阳道的江湖也慢慢成为了传说。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4)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5)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6)

● 曾经的沈阳道,买一条手串,就像当年买房一样,下手不快的话就被别人买走了。而现在,可以安安静静的挑选。

各家店面也没那么早开门迎客,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去了鼓楼,人少了,也就没必要这么早开门了。这里曾经是人们络绎不绝,有买家、路人、进货的商人、游客,曾经蒸蒸日上的繁荣与现在的样子略显巨大反差。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7)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8)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29)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30)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