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满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适合早恋的书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适合早恋的书籍(早恋悲歌序)

适合早恋的书籍

许满贵

当光进先生洋洋近30万字,即将付梓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早恋悲歌》书稿,呈现在我的案头请我写时,我眼前猛然一亮,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多年不见,他居然写出了这么多东西,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喜的是他居然是我的“粉丝”,能够脱口背出我昔日获奖新闻作品中的导语,甚至整篇稿子。

乍看书名,倏尔以为是光进先生自己因“早恋”故事,而诉说“悲愤”经历成书;细嚼慢咽,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光进先生的个人新闻作品集,《早恋悲歌》只是其法制通讯中的一篇代表作。

品味《早恋悲歌》,你不能不为之动容,那是一篇“无话可说”、“有话必说”、“非说不可”的法制通讯。记述的是一个14岁妙龄少女与一位16岁花季男孩,因早恋致使女孩香消玉殒、警方快速侦破、男孩锒铛入狱、法庭公正判决的社会新闻。新闻背后的深沉思考,振聋发聩的提问警示:社会、法制、家庭,教育、人伦、道德,五味杂陈、呼之悲歌!

光进少小离乡,历经坎坷。18岁参军,戎边新疆。沙尘霧霾,风雪雨霜。军旅四载,酷爱文章。三等功臣,佩戴勋章。返乡务农,笔会获奖。职教打工,不甘守望。专业从文,终生志向。他没有听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做文可,做人亦可,做文人不可”的劝告:“我劝诸位,能做军阀为上策;其次做官,成本轻,利息厚;再其次,入商,卖煤也好,贩酒也好。若没有事可做,才来做文章。”(《林语堂散文·做文与做人》81页,范炎选编,《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7-1)。

光进认为,前三者特定的历史背景已不是他想做而做的职业选项,便一头扎进新闻事业里,开始了记者生涯。他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他觉得记者这个职业非常神圣!正如美国职业新闻家约瑟夫·普利策所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伫立在船头上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汹涌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并及时发出警报和预告。”([美]威•安•斯旺伯格:《普利策传》第64页。新华出版社,1989-4-1。)

我与光进相识已有20年了。回想起来,大概是在1994年前后。他是1985年退役的,初识在一次新闻工作表彰会后。他没有诉说艰难苦痛,却侃侃而言遣词造句的快感:“人家都是上大报大块头,而咱则是些小报豆腐块、火柴盒”,他自谦自责。我曾慰抚他:别可觑视小报,小报影响不小,内容比大报丰富,可读性强,读者群大,文章能写长是本事,能写短也是本事。北宋朝民间办的报纸,就叫“小报”。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九月,小报刊登了一则皇帝训斥蔡京的诏书。说蔡京这个人眼有毛病,耳朵又聋,硬是霸着太尉宝座,搞得百姓失业,各地民众起来造反,臭骂奸相蔡京罪该万死。后来官方严格审查诏书出处,发现是民意巧妙杜撰的诏书,但那“小报”正对大众口味,竟相传播,影响极大,就连皇帝都害怕“小报”。

听此典故,光进“嘿嘿”一笑,减压、轻松了些许。但他禀性难移,那曾放弃上大报的执着。如今,“大报小报见其名,此时无声胜有声”。

光进的新闻作品,由五部分组成。《专题报道》:邓帅,籍贯邓州,是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普通士兵。其英勇救火事迹,被光进第一时间釆访报道,并步步跟进,10多篇系列新闻,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邓帅荣立一等功,保送解放军陆军军官学校深造,被誉为“张思德传人”、“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式警卫战土”。不仅给邓州人争了光,也为他自己新闻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言论·散文》:“乡恋之情”、“甘苦足迹”、“求职经历”,真情实感,力透纸背。《消息》:一百多篇简洁、明快、及时、迅速、准确报道日常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人和事。可谓包罗万象,形形色色,举一千从。“杏山小流域治理擂响战鼓”气势如虹,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邓州三农民成立地下市政府,多名大学生纷纷应聘”轰动全国,给人以鞭策和警示。《读者来信》:“一个农民卖粮的遭遇”、“汕头特区汽车总站车匪横行”等20多封“以语为刀、亲身感受”的信函,向党报党刊倾诉心声,发表意见和建议。有来信、有回音、有结果。《法制通讯》:精心鳞选人物,典型案例,以案说法,题材新颖,可读性强,是一部活生生的普法教材。运用特写、专访、侧记、速写、集纳、故事等手法,生动细致地报道了许许多多法制事件。一宗一案,一警一示:法律至高无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

从光进的新闻作品集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四点值得关注:

一是目光犀利。他洞察社会底层,管窥社会边角,透视民间苍生,挖掘“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让我们读后能够每每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他眼里,正义战胜邪恶、法律公正天秤、人伦道德平等、真善美受人尊崇。

二是耳聪敏行。睁大眼睛看世界,出奇制胜写新闻。无论茶馆地摊、街头巷议,凡是民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都是他耳聪目釆的新闻素材。凡是民众的心声,他都鼓与呼。他说,新闻的定义告诉人们,追踪新近变动的重要事实的传播,稍纵即失。“思者无界,行者无疆”。因家境贫寒,他曾在城区多年租房,居家动迁10余次。为捕捉新闻素材,他骑坏了一辆又一辆自行车、跑换了一双又一双鞋子。他说:“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耳朵听来的,坐在家里写小说可以;关门闭屋,炮制新闻绝对不可。

三是笔勤手快。近30年间,光进所用的釆访本、日记本、剪报本、稿纸,可用袋子盛、箱子装。为查证有据,真实感人,每篇稿件背后都留下了他心血和汗水浸润的笔痕。

四是存真保诚。“人心是杆秤,诚心是天平;法制新闻,记者良心”,必须维系一个“诚”字。光进说“为民鼓呼,贵在心诚;无动于衷,法理不容。”正是以此理念,他敢于向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敢于为普通百姓伸张正义!

我与光进多年未曾谋面,淡水之交,今见如故。光进为文为人与“文人”的定义有些相符,又似乎带点武林人那种“侠肝义胆”之气!有胆有识有操守,不取媚于世,不随波逐流。所言真知灼见,所击针砭时弊,所善乐于助人,所文秀美感人,存真保诚。一本本荣誉证书和获奖证书,展示了他辛勤采写的足迹;一篇篇有影响的社会新闻和法制新闻,也使他声名鹊起,誉满四方。

光进、光进,向着光明前进!

最后,我想用清代文豪蒲松龄的一副对联作为本文结束,并与其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盛情难却,权以为序。

(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原中共邓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多次荣获全国好新闻作品奖)

2015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