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最终目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用朱熹的容膝治理心灵的雾霾)(1)

​​​

河北古城郑定的大佛寺内,有一方著名石刻,上书“容膝”二字,苍劲从容,落款为“晦翁”。“晦翁”就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号。朱熹为何要在这里题字?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当时,大佛寺有一排专供游客住宿的小屋。名曰“雨花堂”。雨花堂的建筑格式很特殊,从大到小共18间。大者二丈有余,小者只能容下一人:客人所住房间大小,以向寺院施舍财物多少而定。

宋元宗庆元年间,大理学家朱熹与宜川观察使韩侂胄不和,两次遭排斥被贬官,免官后生活非常清苦。一天,他身着青衣,头戴小帽,一身平民打扮,前来大佛寺礼佛。天色将晚,便向寺内住持借宿。住持僧慧净是个十分爱财的和尚。他见朱熹这身打扮,也不问姓名,便安排到雨花堂内一个最小的房间。入夜,朱熹睡在地上一个草帘上,睡得很不是滋味。想起韩侂胄依仗权势,排斥异己,又想到自己一生坎坷,就连这世人视为最公平的佛教寺院,也因人而异安排住宿。思前想后,不觉慨然长叹,:“漠漠苍天,无公平之理,茫茫宇中,无容膝之地”。说罢,蘸墨挥毫,在石砌的墙上写下“容膝”二字。

宋宁宗嘉定年间,韩侂胄被杀,朱熹也已去世。皇上因念朱子功德,赠其为太师,追封为信国公,还詔令天下搜集朱熹真迹。大佛寺雨花堂朱熹所书“容膝”二字,也被视为国宝,依其墨迹凿刻于青石之上。

“容膝”本意是说地方狭窄,仅能容下双膝而已。语出《韩诗外传》:“如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也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句子。以古鉴今,对待物欲,现代人也要有点儿容膝安的精神。

容膝,是一种精神,表达所处虽狭小,胸怀却博大。

容膝,启示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不要过分,应当说,适当追求物质利益、物质享受无可厚非,这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原动力,但人类的幸福快乐绝不仅仅在物质方面,财富与幸福更不能画等号。

人心不足,得寸进尺,最终成为物欲的仆人,被压榨尽血汗、精力和时间,被剥夺了幸福感,得到了还想再得到。蛇欲吞象,贪得无厌。有人,不该要的,要了,不该拿的,拿了。不安于容膝,在生活中,引发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甚至有很多人倒下去,滑进了犯罪的深渊。

容膝,还告戒世人: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都要有度,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使心灵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