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的故事背景(有故事的天台济公传说)(1)

【有故事的天台】

济公传说•济公尊称的来由

赵达枢

济公,原名李修缘,但是人们都把他的原名忘记了,都叫他济公。

这 是什么缘故呢?说起这个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

济公的父亲李茂春与人为善,母亲也非常慈祥,受到村民们的尊敬。

修缘在父母的质陶下,脑子里从小就深深地烙下了一心为民的思想。他做 了许多好事,却从来不喜欢人家知道和褒扬。

可是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 的,修缘每次做了好事,到后来总是被人们发现。

修缘家在永宁村里要算数一数二的富户了,他家有一片良田,足有几 百亩哩。还有一个庄园,里头富丽堂皇,什么都齐全。他家雇着许多长 工,修缘对待他们如同亲人一 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这一年,修缘的父亲李茂春要做六十大寿,那些亲戚朋友和村民们纷 纷前来拜寿。

天台的风俗,拜寿的人来了,都要吃长寿面。

这么多人吃面,该要做多少麦面呀!这些麦面粉都交给一个名叫石墙 的长工去磨。

离做寿还有好几天,石墙就开始磨粉了。他一个人推着沉重 的大石磨,不停地转呀,转呀;石墙一边磨一边想,这样磨下去,五天五 夜也磨不完呀!

石墙已经不停地磨了两天两夜了,到了第三夜,石墙觉得浑身酸痛, 两眼发花,但他还是打起精神继续推着磨。

这件事让修缘知道了,别看他 年纪小,天下的事情他样样都知道。他来到磨房,一把推开石墙,接过石 磨的把手。可是人太矮啦,怎么办呢?他就踮起脚来推。

石墙一见是修 缘,急了。公子怎么可以干这种活儿呢? 虽然李员外和李夫人待人和蔼,不会计较这些事情。可是,修缘是李 员外和李夫人的独养老来子呀!

他忙说:“修缘乖,快将磨把给我!”一边 说,一边上去拉开修缘的手,修缘哪里肯呀!

两人推来拉去。到后来,石 墙急中生智,蹲在地上,双手捧着头,“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修缘见石 墙哭了,觉得奇怪,停下磨,忙问:“石墙哥哥,你为什么哭呀?”

石墙 说:“你把我的饭碗抢走了,我要饿死了”

修缘奇怪地说:“我怎么抢走 了你的饭碗?”

石墙说:“你抢着给我磨粉,这事要是让老爷知道,责怪下 来,不要我在这里做工,我岂不是要饿死了!”

听了这话,修缘一想,对 呀!于是只得停下石磨,回书房去了。

修缘没有帮石墙磨成粉,放心不下。他想,石墙的年纪比自己大不了 几岁,身子又单薄,这样下去,一定要累坏的。

怎么办呢?他睡不着呀 忽然,听见窗外潺潺的水声。

突然,他把大腿一拍,坐了起来,有了,办 法有了 。

修缘这人的脾气也是挺怪的,想做什么,就得干什么。

夜,黑漆黑的。人们都进入梦乡,修緣蹑手蹑脚地开了院子后门, 来到赭溪边。

他用一根竹竿在地上一划,地上就出现了一条水沟,紧跟着 溪水潺潺流了进来。

他轻轻地“嘘”了一声,水就停了,不动啦。

接着 他敏捷地跳下水沟,取出一些五颜六色的石子,往地上一撒。呀,真怪, 一座石砌房子顷刻拔地而起,里头有三对水碓和两台水磨呢!

修缘又轻轻 地“嘘”了一下,停着的水又哗哗地流过来了,从两人高的坎上往水碓房 里冲。哈哈!水碓和水磨全都动起来了,转得飞快。

这时,修缘从怀里取 出一包稻谷和一把麦子,放在石臼和石磨里一试,行,真灵!修缘就悄悄 地走了。

修缘以为自己这样做,任何人都不知道。但他不知道他的这些举动却 被一个人看到了,谁呢?是石墙。

原来,石墙的磨房也建在赭溪边上,正 和修缘搞的水碓隔溪相望,只隔十多丈呐。石墙看修缘在搞这玩意儿,看 神啦!竟忘了推磨磨麦粉。等到修缘走出了磨房,石墙才 想起磨粉。

一推,哟,轻轻的!磨呢?没有了。麦子呢?也没有了。石墙急得身上渗出 了冷汗,晕头转向,四处寻找,没有哇。他想,会不会是修缘将这些东西 拿到对面那个水磨房中 去了。于是,急急忙忙开了门,跑了过去。

进了水磨房,呀,真的,那些麦子、谷子全在这儿了。水確“嘣、 嘣”地在舂米,水磨“呼噜呼噜”地在磨麦粉。真稀奇哟!

这磨房没有其 他的声音,只有流水的潺潺声。

石墙看得愣乎乎的:舂出来的米没有糠,不要人筛,不要人扇了;磨出来的面粉呢,雪白雪白的,没有麦麸,也用 不着人去筛了。

石墙巴不得天快些亮,好将这个消息告诉大家。

天亮了,永宁村的老老少少都惊奇了,一夜工夫,村对面的溪岸上 多了一个水確房,都来看啦!一看,右墙在里头呢。

石墙可激动呀,结结 巴巴讲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镇静了一些,才将他看到的经过原原本 本地对乡亲们讲了。

这事儿,像风吹一样,快哩,一传十,十传百,一下 子传遍了整个永宁村。后来,还传到了城里,城里的人也挑着麦子和稻谷 来这儿磨粉和舂米。

不知是何人提出,要给这个磨房起个名字。大家七嘴 八舌,都说要用修缘的名字,但都知道修缘是不肯的。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 头儿想了想,这磨房是石墙头一个用的,而且又是他头一个知道的,提议 就将这座磨房起名叫“石墙头”。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现在,这座磨房 早就没有了。要不,到现在,这磨房肯定还会磨出无麩面粉和舂出无糠的 大米呢!但“石墙头”这地名,却一直叫到现在。

虽然如此,人们总感到过意不去,一定要给修缘起个尊敬的称呼。

还 是那个满头银发的老头儿提议:“修缘向来以百姓为公,济贫于民,今后, 我们就叫他为济公如何?”

永宁村的老老少少异口同声,拍手称妙, 但修缘自己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呢!

自此以后,再没有人叫他名字了,都称 他“济公”哩。

天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济公传说》

来源:天台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