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涛哥瞎白话”时间,今天和大家唠唠一种从发现到灭绝只用了不到30年的悲催生物。

1

相信许多人都会对史前神秘物种充满好奇,倒不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年代离我们过分遥远,而是人天生对于自然界中的巨物充满崇拜。

想象一下,恐龙时代的霸王龙,沧龙,要不是它们动辄数米体重十几吨的模样,我们还会如此津津乐道吗?

即便放在今时今日,某些体型超出常识之外的物种一样能勾起人类莫名其妙的敬畏,譬如在我们的印象中,鹿通常是这般模样——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

小巧而灵动,对吗?但是有一种巨大无比的驼鹿,冷不丁从路旁的丛林里窜出来,假如你没有一点生物知识,很可能当场脑袋空白,紧接着怀疑自己是否穿越到了侏罗纪: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2)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3)

而海牛亦然。

如今的海牛本不多见,即便涉猎广泛者知道地球上有这么一号生物存在,多半也是因为感觉它可能和海豹、海狮、海象有点沾亲带故,要问它有多大?可能就这么大吧: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4)

但历史上曾经有一种海牛,被称为海中“巨无霸”,根据目前的科研证据判断,它们成年后的体长10米以上,体重不低于11吨——斯特拉大海牛。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5)

最下方的就是斯塔拉大海牛

但遗憾的是我们再也无法看到它们,因为在200多年前,最后一只斯特拉大海牛死在了毛皮猎人的钢叉之下,它们作为地球大家族中的一员,甚至连一具标本都未能留下,永远在蓝星上消失了。

从发现到灭绝,短暂到只过了27年。

2

1724年,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派人对帝国东海岸进行勘探,想要查明亚洲和美洲的北部是否相连。

维图斯·白令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横穿西伯利亚,耐受着极北的凛冽苦寒,5年后终于到达了当时帝国的尽头,但他发现横亘在眼前的是一片浩瀚的海洋,至于这片海洋有多大,白令不得而知,因此他空手而归,惹来了彼得大帝一些颇嫌不满的微词。殊不知白令在看到大海之前,就已不经意间驶过了后世那条以他名字命名的位于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的著名水道——白令海峡。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6)

维图斯·白令

为了平息沙皇的怨气,白令在2年后又一次率领船队前去勘探,但这一次,他所乘的“圣彼得号”被撞碎在阿留申群岛上,他和一些同行者因饥寒交迫,死在了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值得欣慰的是,这座岛后来再次以白令冠名。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7)

位于勘察加半岛东侧的白令岛

幸存者中有一名叫做斯特拉的生物学家,肩负起了带领众人回到家乡俄国的重任,他需要穷尽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带领几十号船员在船体的残骸上修建新船,不然他们只能永远如孤魂野鬼般被困在这个寒冷又荒凉的地方。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8)

斯特拉肖像

但在船修完之前,有一项更为迫切的需求放在众人面前,那就是过冬的食物。于是斯特拉派出船员在岛上寻找食物,在一阵慌乱的寻觅后,众人总算是发现了一些诸如海獭之类的生物。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9)

海獭

当时的俄国包括整个欧洲,对海獭皮毛有着执著的需求,经常用它来编制成昂贵的衣帽,所以斯特拉麾下的探险队员们,不仅为了吃,更是为了日后能带回国发一笔横财而开始大肆捕杀营地周围的海獭,很快海獭的数量就不足以支撑日常消耗,队员们又把目光转向了北海狮。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0)

海狮

但海狮的脾性不如海獭般温顺,并且体型较大,简而言之就是肉的一匹的同时伤害还高,所以队员们就算搭上受伤的危险去猎杀海狮,其实成功率并不算太高。

就在整个探险队饥一顿饱一顿之际,斯特拉大海牛的出现,让众人眼前一亮。

在一个寒冷彻骨的日子里,斯特拉沿着海岸线搜寻可以用作燃料的物什,却意外发现了有一团巨大的身影在不远处的浅滩上移动,并且时不时露出鼻子。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1)

斯特拉大海牛

作为生物学家的斯特拉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从外形判断,极有可能是海牛,但斯特拉万万想不到,海牛竟可以如此之大!

这是后世被称为斯特拉大海牛的生物第一次与人类照面,而我们如今对于它们的全部认识,几乎都来自于斯特拉当时的日记。

在斯特拉的记录中,大海牛被形容为“温柔的巨兽”,尽管体型庞大到难以置信,却对人类没有丝毫进攻性。

它们体下脂肪层极厚,几乎能达到10厘米,这是它们在寒冷气候中保存体温的法宝。它们的食物来源极其单一,并没有依仗牛高马大而去欺负其他小个子的生物,只是默默在海底咀嚼海带和海藻,并且因为没有钙质化的牙齿,斯特拉大海牛只能依靠一对宽大的角质垫慢慢地“磨碎”食物,进食时间非常长,看起来像是一位牙口不太好的慈祥老人——斯特拉将这种场面形容为,仿佛温厚的黄牛在吃草。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2)

当一种生物,前无爪牙之利,后无铠甲之坚,那么它必然成为人类眼中漂浮于汪洋之上的一块大肥肉。起初,探险队员尚且有些忌惮大海牛的体型,但随着食物越来越难以获得,它们开始打起了大海牛的主意。在前几次试探性地接近后,人们发现大海牛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的攻击性,于是,屠杀开始了。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3)

斯特拉命人将锋利的鱼叉绑在超过15米的长绳上,然后派出一支小船接近大海牛,船上的人手持鱼叉往大海牛身上扎去,一旦命中,长绳另一端的几十个人便奋力拖拉,将体重超过10吨的猎物拽上岸来。从命中到大海牛死亡,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第一头斯特拉大海牛的死亡,换来了几十人探险队整整一个月的口粮。并且人们意外地发现,大海牛的肉质出奇得好!一向挑剔的斯特拉在记录中写道:海牛的肉质肥厚,口感类似牛肉,其油脂的醇厚仿佛天然的荷兰奶油。

除了可以提供食物,斯特拉还发现,大海牛厚厚的脂肪层能刮下来制成灯油,照明效果丝毫不亚于鲸油,用不了的海牛油还能进一步加工成黄油改善伙食,至于巨大的海牛皮更是可以用来缝制成各种各样的日用品,甚至用来包裹船身用以防护。

就这样,大海牛的出现彻底拯救了斯特拉和他的队员们,他们顺利依靠大海牛度过了白令岛上的寒冬,次年8月,在新船造好之后,斯特拉一行扬帆回国。

斯特拉和队员们迎来了新生,但大海牛的噩梦就此开始。

3

在失联一年多后,回到故土的斯特拉为俄国人带回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帝国探险家白令先生,永远长眠在了勘察加半岛东部的一座小岛上。

好消息是,那座岛周围有一种浑身是财富的生物,从肉到毛皮,每一种出产物都是当时社会的畅销商品。

为了嘉奖斯特拉的发现,这种海牛从此被冠名——斯特拉大海牛。

在见识过斯特拉从岛上带回的海牛皮后,贪婪的皮毛猎人激动而疯狂地涌入了这片海域。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4)

19世纪的白令岛猎人

这些远道而来的“淘金者”们借鉴了斯特拉的方式,一头又一头地收割着大海牛的生命。

更要命的是,海牛是哺乳动物,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和人类一样的社会感情。在斯特拉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这种海牛似乎遵循着一夫一妻制度,并且有着温柔而多趣的社会关系。

这代表着,当一头大海牛被人们扎上钢叉拖拽到岸上时,它的配偶和同伴会焦急地围聚过来,有些会盲目地顶撞人类的小船,还有些会咬住绳索想要把要命的鱼叉拔出来。

总之,它们想从人类手中救下自己的同类,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猎人们经常能看到大海牛连续好几天到岸上,或远或近地凝望着自己同伴的尸体。

这种海牛间深厚的感情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无异于一颗催泪弹,但对于当时的皮毛猎人来说,反而是将其一锅端的最好策略。甚至因为体型过于巨大,猎人们光杀,却拖不动,只能依靠潮汐的力量等待其自然上岸,许多海牛因此连作为商品死去的价值都没有,白白沉尸海底,成为了一堆毫无意义的腐肉。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5)

作为发现者的斯特拉,在看到人们对于大海牛的疯狂捕杀后,也滋生出了敛财的心思,他决定在白令岛上以垄断形式开设一个皮毛贸易站,专门贩卖海牛肉和海牛皮。

但还未等到斯特拉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1768年,一头大海牛死在了俄国毛皮猎人的鱼叉之下,往后的100多年中,无论人们如何搜寻它们的踪迹,再也没有人看到过斯特拉大海牛。

人们不得不沮丧地将斯特拉大海牛的灭绝时间,回拨到了之前的1768年,算起来,从发现到灭绝,不过短短27年。

3

根据科学家对于斯特拉大海牛的骨骼研究,这种生物理应活跃在环太平洋的大多数冷水海域中,至少在日本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附近,应该有相当数量的分布。

而当斯特拉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其实大海牛已经处于相当危险的境遇,数量大致不超过2000头——换言之,白令岛,是它们在地球上最后一片栖息地。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6)

大海牛骨骼

人类的出现,给了它们致命一击。

一方面,短短三十年,人类捕杀大海牛的速度,远远超过它们自然繁殖的速度。另一方面,海藻系统遭到全方位的破坏,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因为白令岛一带还有大量的海獭。

那些海獭由于皮毛的珍贵性,早先一步被人们猎杀殆尽,如此以来,海獭的食物,海胆,由于失去了天敌,借机疯狂繁殖。

已经被人类猎杀灭绝的鲸(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到荒岛)(17)

海獭正在食用海胆

很不幸,海胆和斯特拉大海牛的食谱,完全一致。当海胆的数量越来越多,它们每天消耗掉天量的海藻,而同样以海藻为食的大海牛就免不了遭受饥饿,长此以往,这场毁灭性的食物短缺终于夺走了余数不多的海牛们的性命。

这也可以解释,在自然界中并无天敌的斯特拉大海牛,为何最后会龟缩在荒无人烟的白令岛周围。也许在此之前,大海牛家族曾经繁盛过,但因为人类对其生活领域的生态破坏而成批死去,最后2000头海牛迫不得已,来到了无人居住的荒岛上,在苟且了数百乃至上千年后,终究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海难,迎来了它们命中注定的煞星。

好了,我是涛哥,爱钓能聊,喜欢就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