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讽刺的艺术(别拿创新当成破坏相声行规的借口)(1)

  相声是种表演形式上较为简单的民间艺术,并不用繁冗的舞台道具来辅助呈现。仅通过演员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的协调配合铺垫组织包袱。简单的表演形式决定了凡是与表演无关的东西一概不准带到舞台上。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分散或影响观众的注意力,这也是历代相声艺人传承下来的行规祖训。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别拿创新当成破坏相声行规的借口)(2)

  然而,少数青年相声演员却并不在意这些细节,比如德云社的王鹤宇在包头演出时穿“七彩LED灯”的大褂,还带着近两米长的“金链子”上台;东北相声演员刘骥表演时带手表;还有的青年相声演员上台带金银首饰、带耳钉……诸如此类现象在当今的相声界不胜枚举,可他们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已经违反了行规。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别拿创新当成破坏相声行规的借口)(3)

  相声艺人穿大褂表演是尊重观众的一种表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间相声园子、杂耍园子逐渐兴起,一部分成名响蔓的艺人进到了高档剧场演出,演员出于对观众的尊重一般都会穿上相对体面的大褂登台。1939年常连安先生在北京创办的启明茶社以及1943年李寿增、孙少林师徒在济南开办的晨光茶社,都要求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相声时必须穿大褂。沉稳质朴的大褂既表达了演员对于观众的尊重,也代表着演员的自尊自爱。一般来说,穿着没有过多修饰的深色大褂不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更便于演员快速将观众带入表演内容中,理解人物形象。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别拿创新当成破坏相声行规的借口)(4)

  演出不准带金银首饰甚至是眼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金属和玻璃在舞台灯光照射下会反光,很容易晃到观众眼睛;再者是照顾观众的消费心理。细心的观众不妨回忆一下,马三爷晚年使活时很少戴眼镜,哪怕是在春晚的舞台上也坚持不带眼镜;高英培先生以及高峰,栾云平都是高度近视,但为了避免眼镜反光影响演出效果,他们也都坚持上台不戴眼镜。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别拿创新当成破坏相声行规的借口)(5)

  同样的道理,手表、金银首饰、项链耳钉等也不能带上台,这就是为了照顾观众的消费心理。观众花了钱买票,看演出时不经意看到台上演员露出了金银饰品,有的人就会觉得演员穿金戴银都是用观众一张张票钱买的,难免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观看演出的心情。为了避免让观众被其他无关的东西干扰影响,故而要求演员登台一律不准带首饰、手表。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别拿创新当成破坏相声行规的借口)(6)

  相声艺人是吃开口饭的,卖的就是这张嘴。艺术能不能被曲艺观众认可,花哨的大褂和贵重的饰品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演员身上的能耐才是最重要的。马三立先生说过“相声不是出洋相,出怪声音,超刺激,我们不要这种逗乐,那不是真正的相声!”任凭演员打扮得再光鲜亮丽,只有经得住时间和观众的检验才能算是真正的好相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