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由于它短小精悍、韵律优美、又知识丰富,所以深受各地群众喜爱、流传甚广、雅俗共赏。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1)

老百姓围观写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对联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大家都知道对联历史悠久,但到底是啥时候开始有对联的呢?

又是谁写了第一副对联呢?

其实这些都并无定论!

远古时代,人们由于自然知识缺乏,面对不能解释的一些自然现象,就以为是有某些神灵在作怪。而我们祖先最敬畏的一位大神就是老天爷!

人们以为世界上一切都是由老天爷在主宰。风云雷电、日月星辰都是老天爷手下的天兵天将!

人们耕种需要风调雨顺,而老天爷很忙,这些小事就交给风神、雨神、雷公、电母等搞定就行了。由于每次闪电以后就有雷声,然后风和雨就跟着来了,所以古人就以为电母是这四位神仙的领导。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2)

电母不是省油的灯


每当土地干旱不能播种,或者洪水泛滥淹没庄稼、房屋的时候,人们就要想法请求老天爷保佑。于是就出现了拜天祭神的法师。

上古时候的法师,因为号称可以通达老天爷的旨意,所以权力非常大。他们常常和氏族、部落的首领一起掌管社稷。

那么这些法师真的有通天本领吗?

这当然是骗人的。

那他们又是怎样让别人相信他们的呢?

答案就是画符!

所谓的画符就是仿照闪电的样子画几道别人看不懂的线条。他们说可以把人的请求通过这些符上传给电母,继而传达给老天爷。然后老天爷就会督促风云雷电等诸神就位工作,以达到风调雨顺,造福苍生的目的。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3)

鬼画符 ,几人能够看透?


既然画符的作用这么大,雷神电母都要卖它的账,那么用它来指挥镇压一般的妖魔鬼怪自然更加不在话下。

但是,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轻易经常请到法师来家里做法事的。

那么怎么办呢?

办法还是有的。部落首领请法师画的符当时就在大鼎里烧掉了!老百姓好不容易请法师画的符舍不得烧掉,他们把画符留下来照着画符的样子刻在桃木上面,挂在家门口以求保护自己一家子。这就是最初桃符的来由。

由于一边挂桃符,一边不挂的话,老百姓怕鬼怪从另一侧进家门,所以就两边都挂一个一模一样的桃符,这就是桃符成对的缘由。据说这样的桃符可以管一年呢,真的是很神奇哟!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4)

各种生肖桃符成品


那么为什么要把画符刻在桃木上呢?

这是因为传说中上古时候的两位大神,神荼和郁垒两兄弟就住在一颗大桃树下。由于他们可以镇压一切鬼神,所以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桃木也可以辟邪的。

这就是对联最初的起源,也就是有的地方至今都把春联称之为桃符的原因。

后来随着国家的出现,位高权重的法师也就成了国师或者宰相,丞相。虽然称谓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事务繁多。他们不可能每年春节为每家每户去画那道符了。

既能法师没空来画符,老百姓自己又不会画符,那怎么办呢?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5)

是不是很威武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6)

是不是很霸气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看了上面的图案,相信答案您已经想到了。答案就是把神荼、郁垒两位大神的画像贴在大门两边镇邪,兄弟俩成了门神。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推广,老百姓为了简单方便,干脆用两位门神的名字代替了他们的画像,这就是对联的雏形了。

前面已经说过,最初对联的鼻祖——画符是用来传达给老天爷的一种术法。后来的法师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更是号称自己是“天师”!而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欺骗老百姓说自己是老天爷的儿子——天子!

时间来到了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认为自己本领很大,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已经不需要那两个门神来保护自己的家和国了。所以他大胆的把桃符上面门神的名字改成了歌功颂德的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据说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春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7)

门神春联一起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唐朝的时候,随着格律诗的发展定型,对联也有了严格的格律,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并不是说唐朝以后对联就没有发展了。到宋代的时候由于长短句——宋词的兴起,对联不再局限于五言、七言。但是上下联中的对应部位,包括各分句还是依旧要保持对仗。当然由于水平的不同,对仗的工整度自然也有差异。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非常喜欢对联的。据说当年为了歌颂自己的治国功绩,他命令京城官员们,春节必须在自家门旁贴春联。然后他自己微服出行去欣赏春联!

对联真正的高峰期是在清朝。

清朝的文人学子们让对联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了,并且对联越对越长。几十上百字的对联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一千多字的长联,让人叹为观止!更让我这种记忆力差的学渣,看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苦不堪言!

民国的时候,一方面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另一方面由于战乱的原因,对联也受跟着伤了。

某某“才子”(因为他从最初的一个革命者变成了后来的大汉奸,所以名字我就不提了)根据孙中山总理的遗嘱写了一幅对联,曾经闻名全国,但是它的质量真的太差劲了!

这幅对联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前的电影电视中都出现过,大家可以看一下。

时间来到了新中国。国家迅速进行了扫盲运动,文字改革。现在更是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文盲几近绝迹!

由于文化的普及,曾经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有机会学习的对联、已经进入了寻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一个胸无半点墨的学渣,也能来和大家一起来对对联啦!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简短(对联知识:对联的历史沿革与前世今生)(8)


好啦,对联的历史知识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有喜欢诗词、对联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学习,共享诗词、对联的盛世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