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1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25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自称吴王。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次年正月即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先后平定西南与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又兴修水利,减免税赋,丈量全国土地等。文化上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外交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驾崩,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

明太祖像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

明太祖

2明惠宗朱允炆(1377-)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后世称建文帝。出生于应天府,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被立为皇太孙。1398年即位为帝,在位期间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祖父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由于削藩,引起了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削藩战争中,错用李景隆为将,因不愿背负杀害叔叔之名,使得朱棣逃脱。1402年南京被朱棣占领后,放火焚宫后,下落不明,相传出家当和尚,庙号惠宗,谥号建文君。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

明惠宗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4)

建文帝

3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皇帝,明太祖第四子,明惠宗叔父。在位22年,1402-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1370年册封为燕王,1380年就藩北平,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曾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纂《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1424年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驾崩于榆木川,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明长陵,嘉靖时改庙号成祖。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5)

明成祖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6)

明成祖坐像

4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明成祖长子,生母徐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4-1425年在位。1395年被太祖封为燕王世子。靖难之役中,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军队围攻。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屡次北伐过程中,以太子身份担任监国,掌管国家政事。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大规模用兵。史家称赞为仁宗之治,与明宣宗并称仁宣之治。1425年五月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孝昭皇帝,葬于献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7)

明仁宗

5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长子,明朝皇帝,明成祖孙,1425-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的喜爱。1411年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征讨蒙古,1425年即位,次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人,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对外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与隆庆诸城。在位时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与明仁宗统治合称“仁宣之治”。同时,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翰墨图书,极为精致。庙号宣宗,谥号孝章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8)

明宣宗

6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明朝皇帝,明宣宗长子,母孝恭章皇后孙氏,1435-1449年,1456-1464年在位。初立为太子,1435年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1443年亲政,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不久迎接回京,安置于南宫,1457年石亨等人策动夺门之变,废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重用门达等奸臣,导致明朝国力再度受创。1464年病逝,谥号孝睿皇帝,庙号英宗。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9)

明英宗

7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明宣宗次子,明英宗之弟,母吴贤妃,明朝第皇帝,1449-1457年在位。明英宗即位后,封郕王,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于谦等大臣奏明皇太后,拥立郕王为帝,尊英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击退了瓦剌入侵,又整顿和改革了政治措施,使明朝渐开中兴。1457年正月,明英宗策动夺门之变,得以复辟,改元天顺。随后被软禁于西苑,同年二月废为郕王,不久去世,葬于景泰陵,谥号景皇帝,庙号代宗。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0)

明代宗

8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原名见深,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长子,母周氏,在位23年,1464-1487年在位,年号成化。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位为帝。1452年被废黜,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再次立为太子。1464年即位,次年改年号成化。在位期间,平定广西瑶族和荆襄地区的叛乱,东征建州女真,创立了西厂。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商辂等人治国理政,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由于长期怠政,国家政事都交给大臣们去办,沉迷符篆方术,庙号宪宗,谥号孝纯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1)

明宪宗

9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明宪宗第三子,生母纪氏,明朝皇帝,1487-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1487年即位,即位后驱逐奸佞,励精图治,广开言路,使明朝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后期宠信宦官李广等人,沉迷于方术,对朝政有所懈怠,以致军备弛废,弊政颇多,后又重整朝政,史学家对其多有赞誉。1505年驾崩于乾清宫,庙号孝宗,葬于泰陵,谥号德敬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2)

明孝宗

10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明朝皇帝,明孝宗长子,母张皇后,1505-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从小喜欢骑射,即位后,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与张永等八人,时称为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刘瑾日益诱导其戏玩娱乐。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豹房,每日游乐其中。因恣意枉为,致使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刘瑾伏诛后,武宗日益宠信江彬,屡屡出巡江南。在位时因荒疏朝政,导致安化王朱寘鐇与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1521年驾崩于豹房,庙号武宗,谥号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3)

明武宗

11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侄,明武宗堂弟。明朝皇帝,1521-1567年在位,年号嘉靖。出生于兴王府,1521年武宗驾崩,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其继承皇位。即位后,通过大礼议事件掌握皇权。在位期间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后期宠信严嵩等人,崇信道教,自称万寿帝君,导致朝政腐败。1542年壬寅宫变中差点被宫女勒死,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率军侵扰边境,1550年兵临北京城,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侵略东南沿海,任用戚继光等人平定倭寇。1566年12月驾崩,庙号世宗,谥号孝肃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4)

明世宗

12明穆宗朱载坖(垕)(1537-1572)明朝皇帝,明世宗第三子,母杜康妃,1566-1572年在位。初封裕王,因母亲失宠,很少得到父爱。1566年12月即位,改元隆庆。在位时重用徐阶,高拱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与蒙古俺答汗议和,促成了隆庆和议。1567年废除海禁,开放互市,允许民间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统治期间,社会与经济得以发展,史称隆庆新政。1572年驾崩,庙号穆宗,谥号孝庄皇帝,葬于昭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5)

明穆宗

13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1572-1620年在位,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即位之初,朝政大权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把持。张居正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万历中兴的局面。1582年张居正死后,开始亲政。曾经主持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明朝地位和统一,但也耗费巨大。执政后期厌恶朝政,在与群臣爆发国本之争,28年不理朝务,但国家未发生大的混乱。1596年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填补长期用兵造成的经费短缺。后金势力崛起后,加紧对女真围剿力度,并派辽饷补充军费,引起当时百姓不满。1619年调军赴辽东讨伐后金,萨尔浒之战中被击溃,从此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次年去世,庙号神宗,谥号孝显皇帝,葬于定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6)

万历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7)

明神宗

14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明朝皇帝,明神宗长子,母孝靖皇后王氏,1620年8月-9月26日在位,年号泰昌。从小不得明神宗喜爱,1601年立为太子,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万历间经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位时期废除矿监和税监,选拔一批良臣,后期沉湎酒色,因纵欲享乐导致身体羸弱,1620年驾崩,庙号光宗,谥号孝贞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8)

明光宗

15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明朝皇帝,明光宗长子,生母王选侍,明思宗异母兄。1620-1627年在位,年号天启。即位之初,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宠信宦官魏忠贤等人,牵制东林党官员。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提拔袁崇焕等人守卫边关。1622年下旨给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与荷兰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1625年魏忠贤执掌东厂,到处排挤东林党人,屡兴大狱。喜欢做木匠,对政务疏怠,但大权握在手中。东林党中,以杨涟,左光斗为首最为著名,被阉党陷害入狱致死。1627年因嬉乐溺水而死,庙号熹宗,谥号悊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19)

明熹宗

16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字德约,明朝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1627-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出生慈庆宫,1622年封信王,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即位时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山,庙号怀宗,改庙号思宗,谥号孝烈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0)

明思宗

南明皇帝

1明安宗朱由崧(1607-1646)小字福八,明神宗之孙,福忠王朱常洵之子,南明开国皇帝,1644-1645年在位。出生于福王府,1620年封福王世子。1643年袭封福王,崇祯帝自杀后,即位于南京,建立南明,年号弘光。在位时期沉湎酒色,内政不修,政治腐败,1645年兵败逃亡芜湖,次年被俘至北京处死。庙号安宗,谥号孝简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1)

弘光帝

2明绍宗朱聿键(1602-1646)小字长寿,河南南阳人,明太祖九世孙,唐王朱硕熿孙,朱器墭子,南明皇帝,1645-1646年在位。出生于唐王府,1632年袭封唐王。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明宗室建立南明政权,同年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次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郑芝龙与黄道周等人扶其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隆武,后世称隆武帝。南明有作为的君主,可惜无法改变整个局势。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后在汀州被俘获,绝食而亡,庙号绍宗,谥号孝襄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2)

隆武帝

3明文宗朱聿鐭(1605-1647)南明第三位皇帝,朱聿键之弟,朱器墭之子。明朝灭亡后,1645年袭封唐王,次年被苏观生及顾元镜等人在广州拥立为帝,同年12月李成栋率军混入城内,夺占广州,兵败自缢而死,史称绍武帝,庙号文宗。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3)

绍武帝

4明昭宗朱由榔(1623-1662)明神宗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南明末代皇帝,1646-1662年在位。生于桂王府,1646年袭封桂王。1646年在肇庆称监国,同年11月宣布即位,改年号永历。依靠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在西南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比较长。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次年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同年6月在昆明被绞死,庙号昭宗,谥号孝匡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4)

永历帝

明朝(1368-1644年)明太祖建立,1368年建都南京,成祖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灭亡后,明宗室在南方建立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和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郑克塽投清,明郑政权灭亡。

南明(1644-1662年)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历时18年灭亡。

1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女真族,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首位大汗,清朝奠基者。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塔克世长子,1616-1626年在位,年号天命。初被李成梁收为义子,1583年因祖与父被明军害死,以父遗留的十三副甲胄起兵。为了反抗明朝压迫,开始对女真各部落的征服。1588年征服建州女真,随后讨伐海西女真等部落。经过长期征伐,统一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诸部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自立为大汗,建元天命,1618年以七大恨为名,正式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之战中,调兵将各路明军逐个击败,势力进入辽河流域。不久,攻克沈阳,辽阳等重镇,其势力席卷整个辽东。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辽东地区。 次年率大军进攻宁远,被明守将袁崇焕借助红夷大炮阻挡。军队久攻不下,惨重伤亡后败退,亦被炮火击伤。不久积恨成疾,导致旧伤复发,八月含恨病死,谥号高皇帝,葬于福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5)

清太祖

2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爱新觉罗氏,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1626-1643年在位,清初政治家与军事家。年少时文武双全,帮助努尔哈赤处理内政,后随努尔哈赤多次征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616年封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排行第四。1626年父亲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后,励精图治,进行内政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两次征服朝鲜,争取拉拢蒙古诸部,解除了后顾之忧。重视汉文化,采纳汉族降官建议,将掳掠的汉人奴隶,奖励农业生产。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1636年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清。在对明作战上,利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1642年与明军的交战中,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明将洪承畴,使得宁锦防线彻底崩溃。1643年驾崩,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6)

清太宗

3清世祖福临(1638-1661)爱新觉罗氏,清朝皇帝,清太宗第九子,1643-1661年在位,年号顺治。1643年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推举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理国政,政治权力掌握在多尔衮手里。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提前亲政。在位期间,派官吏巡视各地,惩治贪官污吏。为了恢复乱后的农业经济,采纳范文程等人建议,推行屯田制。1657年积极鼓励垦荒,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还接见西藏五世达赖,巩固满藏民族关系。面对全国出现的抗清高潮,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1659年率军攻占云南。后来沉迷于佛学,董鄂妃死后,曾欲出家为僧以寻求慰藉。1661年因天花去世,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7)

顺治帝

4清圣祖玄烨(1654-1722)爱新觉罗氏,清世祖第三子,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清朝杰出的帝王,政治家。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形势非常严峻,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少年时挫败了权臣鳌拜,夺回大权,开始亲政。1673年开始削藩,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1683年消灭台湾郑氏政权,曾经三次亲征噶尔丹,并取得与沙俄战争的胜利,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笼络汉族士人,晚期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皇子因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政治产生不良影响。统治期间,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1722年驾崩,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8)

康熙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29)

清圣祖

5清世宗胤禛(1678-1735)清朝君主,康熙帝第四子,生母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生于紫禁城永和宫。1698年封贝勒,1709年封雍亲王,暗自积极经营争夺储位,1722年11月康熙帝病逝,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在位期间,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1723年出兵征讨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机构。1735年八月驾崩,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葬于泰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0)

清世宗

6清高宗弘历(1711-1799)幼名元寿,自号十全老人,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年号乾隆。在位60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执政长达63年,历史上执掌国家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1733年封宝亲王,参与处理准噶尔叛乱和苗民起义等事务。同年立为太子,1735年即帝位。在位期间,重视社会的稳定,五次普免天下钱粮,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1758年平定准噶尔叛乱,随即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次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入巴达克山,被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被平定。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做出了巨大成绩,并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开设博学鸿词科,编修《四库全书》和《明史》。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爆发了白莲教起义。1799年驾崩于养心殿,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1)

乾隆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2)

清高宗

7清仁宗颙琰(1760-1820)原名永琰,清朝皇帝,清高宗第15子,生母孝仪纯皇后,1795-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自幼得到乾隆帝的宠爱,1773年立为皇储,1795年立为太子。同年乾隆帝禅位,依然独掌大权,1799年乾隆帝驾崩,掌握实权。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整饬内政,整肃纲纪,广开言路,清算和珅及其党羽,完成了对白莲教起义的镇压。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扭转政局的颓败,清朝从而步入由盛转衰的时期。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3)

嘉庆帝

8清宣宗旻宁(1782-1820)原名绵宁,清朝皇帝,清仁宗次子,母喜塔腊氏。1799年被立为皇储,1813年封智亲王,1820年即位。执政后励精图治,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解决了漕运的困难,节省国库开支。同时解除对矿藏开采的封禁,整顿吏治,扼制奢靡之风。1828年五月平定回疆张格尔,开展了严禁毒品鸦片的斗争。1838年摒弃了弛禁派的错误主张,采纳严禁派的建议,在全国实力推行禁烟,支持林则徐禁烟措施。次年批准《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该章程成为颁布最严厉的禁烟令。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南京条约》,此后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1850年正月去世,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葬于慕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4)

道光帝

9清文宗奕詝(1831-1861)清朝皇帝,清宣宗第四子,生母孝全皇后。生于北京圆明园,1846年立为储君。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即位后勤于政事,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人,处决投降派官员耆英。 此时,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葬于定陵。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5)

咸丰帝

10清穆宗载淳(1856-1874)清朝皇帝,清文宗长子,生母慈禧太后,1861-1874年在位,年号同治,1861年即位。在位期间,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65年僧格林沁的骑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依靠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灭东西捻军之乱,1868年才彻底平定。先后平定陕甘回变,云南回民等起义。兴办洋务新政,出现了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亲政,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次年12月(1875年1月)崩于养心殿,庙号穆宗,谥号毅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6)

同治帝

11清德宗载湉(1871-1908)清朝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婉贞,慈禧太后亲妹,年号光绪,1875-1908年在位。1875年正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1881年由慈禧垂帘听政。1898年实行戊戌变法,受到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反对。依靠袁世凯牵制慈禧太后为首势力,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维新变法失败后,大权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罹病不能理事,实则将其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1908年驾崩,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7)

光绪帝

12清废帝溥仪(1906-1967)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孙,载沣长子。1908年即位,年号宣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被迫退位,1917年在张勋拥戴下复辟,随即失败,并且再次退位,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1928年孙殿英盗掘清陵事件,从此与国民政府决裂,随后受到日本人蛊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天津潜赴旅顺,次年成立伪满洲国,年号康德。1945年日本战败后,在沈阳被苏联军队俘虏,关押在苏联监狱。次年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指证日本。1950年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接到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后选举为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因病逝世,葬于北京华龙皇家陵园。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8)

宣统帝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39)

晚年溥仪

清朝(1636-1912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奠定者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建立者是清太宗皇太极。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太宗改国号为清,国祚276年。从1644年清兵入关起,建立政权共268年。

宋元明清帝王顺序表(明清帝王集录)(40)

溥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