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其中,仅仅在2018年一年,毕节农民通过出售青贮玉米用作安格斯牛的饲料一项,预计总收入就达到1.8亿元,是2017年起步之年的3倍以上。

毕节脱贫加速度恒大再捐20亿(恒大毕节扶贫攻坚1095天)(1)

时代周报记者 王峰 发自毕节

坐在奢香古镇“古彝人家”超市中,老板陈国勇正在忙着招呼顾客。

奢香古镇,位于贵州毕节大方县大方城北4公里处,古镇整体建筑风格融入了独特的水西古彝文化元素,突出彰显梯田风采、彝家古楼、花海韵味、民俗底蕴。特色的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016年2月,恒大集团总投资11.6亿元的奢香古镇破土动工,这是恒大援建的重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也是其精准扶贫以及产业扶贫的重要项目。

三年前,这里并没有古镇,超市老板陈国勇也还是大方县理化乡金鸡村安坝组的村民,因为贫穷,全家住在年老失修、风雨飘摇的老房子里面。也因为贫穷,他不得不在外务工,四处漂泊。

2002年,他和同乡的彝族姑娘吴树云结婚,连新婚棉被都是亲戚凑钱买的。“别人都是用轿车接新娘子,我用的是火车。一结婚,我就带她坐上了去昆明打工的火车。”

恒大来到大方后,建设了50个恒大新村和县城安置区奢香古镇,陈国勇终于住上了三室一厅漂亮的新房。陈国勇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居住条件的提升,他还找到了自己未来的生活,他在奢香古镇内开了一家小超市,孩子到了恒大十一小和恒大十一幼读书,全家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陈国勇是一个缩影,大方县乃至毕节市,有很多人的生活因为恒大的精准扶贫而得到了改善。3年来,恒大着眼于当地的贫困根源,既“输血”又“造血”,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方面重点着手,打造了颇有成效的恒大扶贫模式。3年来,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覆盖扶贫措施将如期脱贫,黔西县于2018年9月成功脱贫摘帽,2020年,脱贫百万的目标仍然坚定。未来,这种成功的政企合作协同模式将会得到推广与复制,更多人将会告别贫穷,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毕节脱贫加速度恒大再捐20亿(恒大毕节扶贫攻坚1095天)(2)

扶贫攻坚恒大速度

2015年,大方县城50公里处的大山乡新坝村,村民陈朝会带着三个小孩住在老屋里面,每逢下雨,屋内都会漏水。多年耕种她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因为地里玉米一年出产不到500斤,自家都不够吃。相反,年逾古稀的老母亲体弱多病,突发急病,看医生的钱都要赊账。陈朝会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因为无力改变。

大方县乃至毕节市,陈朝会这样的贫困户并不是少数,正是为了改变这些人的生活,给他们的未来带来希望,在过去的1095个日夜,2108人的恒大扶贫团队陆陆续续奔赴毕节。

2015年11月6日至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委员们建言献策的主题是:如何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分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常委、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提出,像恒大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能不能率先与一些贫困县结对子,“整体帮扶脱贫”。

毕节脱贫加速度恒大再捐20亿(恒大毕节扶贫攻坚1095天)(3)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发出号召,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会议结束当晚,许家印就连夜召开高层会议部署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决定由副总裁带队到毕节市大方县实地调研,随后又成立了由副总裁姚东任主任的集团扶贫办公室。

毕节市地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乌蒙山区,全市共7县3区,总人口927.52万人,2015年底贫困人口115.45万人,其中大方县贫困人口18万人。可以说,恒大最初选择的扶贫目标大方县,是贫中之贫,穷中之穷,扶贫难度极大。

随后,一批又一批从恒大各分公司抽调的精英组成了扶贫团队,不断挺进乌蒙山区。

2017年7月,陈朝会成为了2万多名搬迁群众之一,入住新居奢香古镇后不久,恒大扶贫队员便邀请陈朝会参加就业培训,并很快在古镇物业管理处为她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去年,已有固定收入、不再为生计发愁的陈朝会摆脱了贫困,找回了生活的自信。

恒大集团高效的执行力,赢得了广泛赞誉。投身精准扶贫,恒大也是“兵贵神速、狠抓落实”。短短两三年,大批贫困户已经走出了贫困,进入了全新的生活,用曾经的贫困户陈国勇的话来说,抓住好的机遇,加上自身的努力,用“恒大速度”开辟新的生活道路。

毕节脱贫加速度恒大再捐20亿(恒大毕节扶贫攻坚1095天)(4)

精准扶贫恒大模式

恒大摸索出了一条政企合作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12月5日,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中国社科院共同发布《企业扶贫蓝皮书(2018)》。其中,恒大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脱贫攻坚案例入选扶贫蓝皮书,被评为“企业扶贫优秀案例”。据了解,这是继去年之后,恒大凭“政企合力整体脱贫攻坚”创新模式第二次入选扶贫蓝皮书。

从2015年12月开始,恒大无偿捐赠11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协助毕节各级党委政府,帮扶全市1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稳定脱贫。截至2017年底,已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2018年9月,毕节市黔西县成功脱贫摘帽,2018年底,将帮扶大方县当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恒大的精准扶贫模式更是从大方县帮扶扩展到帮扶毕节全市10县区。

事实上,在恒大110亿元的扶贫专款中,有很多都投向了产业扶贫。以牲畜养殖为例,恒大将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帮助毕节引调并繁育10万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母牛,改良50万头土种牛,建设10万头饲养规模的养殖基地,50万亩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

同时,恒大集团引进中禾恒瑞等18家肉牛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通过青贮玉米种植、养殖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脱贫。其中,仅仅2018年一年,毕节农民通过出售青贮玉米用作安格斯牛的饲料一项,预计总收入就达到1.8亿元,是2017年起步之年的3倍以上。

恒大在帮扶毕节中,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帮扶模式。

在机制上,恒大层面成立了扶贫办,在毕节成立了恒大大方扶贫管理有限公司;而在县区层面,成立各县区恒大扶贫工作指挥部,建立政企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通报进展、协商规划、解决问题。人员配备上,恒大选派的管理骨干与毕节市委、市政府从全市抽调的优秀干部混合办公,齐心协作。正是在这种模式创新之下,在整个毕节市的帮扶中,恒大的精准扶贫工作效果显现。

毕节脱贫加速度恒大再捐20亿(恒大毕节扶贫攻坚1095天)(5)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