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并非乍见之欢、付出回报这么简单,

爱应该是我爱你,但我是我,你是你,

我们却在彼此的爱里,

成为崭新的美好的自己。

娜姐善待自己(致我们终将步入的中年)(1)

01

人到中年

年轻时,一二十岁的时候吧,听谁提到哪个女人35岁了,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想“老女人了”。岁月的公允性就在于,只要你活得足够长,当初怎么轻蔑地看别人,如今便要怎样无奈地论自己。

如今,我也步入了“老女人”的行列,眼角开始长出一条条细细的皱纹,额头不再饱满光洁,眼珠与眼白不再黑白分明,叫不出名字的斑与痣轮番在鬓角与鼻翼生长;哪天有了心事或睡前多喝了一杯水,第二天早起眼袋就大得吓人;稍微奔波,怠倦感就挥之不去,休息几天也难以缓过神儿来,单身时熬通宵看一夜连续剧第二天照旧精神抖擞去采访的情景,再也没有重现过。

是的,我步入了中年。往前看,已度过了35个春秋。往后看,如果上苍庇佑,还可以再活35年。这样的定位与展望,不免让人沮丧与焦虑。看着街头那些皮肤吹弹即破的小女孩与眼神张扬无畏的小鲜肉,危机感与失落感一次次撞击心头。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有些迷茫,不知如何安放自己,不知如何面对未来。

要怎么走才好呢?

不知怎么办时,就踏实做好眼前事。我信这话。

02

寻找自我

在纸媒日渐没落的当下,我依旧相信文字与阅读的力量。我甚至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采访本身就是对采访者最高的馈赠,无关领导褒贬,无关考评奖惩,无关读者喜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只要自己足够用心和努力,便可以通过采访这一行为本身,遇见自己越来越多的未知面。

每一次采访归来,我的心中都被采访者的故事填满。在酝酿写稿的过程,我逐渐感受到,那些采访中撷取到的故事、撞击出的共鸣,可以单个凝固成雪,也可以集体融化成水,但不管它们是覆盖于地还是流淌至海,最终都会与我的心相遇,直至将其中某个干枯又疑惑的角落滋润。而这种充盈,在我端坐于电脑前通过书写形成文字时,更是发挥到极致。是的,我在对话他人、书写他事中,发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她,力求客观又不失温度,直面真相又不惧权威。我越来越喜欢她。

年龄越大,我越来越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家人。

当初,刻意逃避的小村与父母,成了如今我最大的牵挂。在田埂与庄稼地,在老屋与梨树下,我凭借记忆与追寻,一点点找到自己童年的伤口与疼痛,并通过父母的口述与回忆,追寻我今日内心焦虑与忐忑的症结所在。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多年前那个幼小的我经历过逃避过的一切,正是如今步入中年的我迷茫与困惑的源头。而我,唯有完成与故土与父母的和解,完成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的连接,才有可能成为崭新的自己,才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

03

爱的本质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更渴望抽出时间陪伴我的孩子与爱人。

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我对爱的本质有了认识。

爱的本质是什么?是臣服、占有、归属抑或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我想,都不是的。爱的本质应该是自我的拓展与完善,并由此带给他人的成长与进步。我们爱一个人,是我们需要去爱。我们付出很多,是因为我们渴望成长。我们不计回报,是因为爱本身已给予我们最大满足。爱并非乍见之欢、付出回报这么简单,爱应该是我爱你,但我是我,你是你,而我们却在彼此的爱里,成为崭新的美好的自己。

我甚至愿意回忆那些不堪的往事,愿意面对曾认为是负我或被我负了的人。我想,在那样的境遇那样的时刻遇见他(她)们,我们的生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交集,绝非偶然。因为,那些或美好或伤感的经历,在以后的日子里,都曾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反哺于我,让我从中发现自己,汲取营养,获得新生。除了感谢,我别无他法。我甚至想,往事或许是没有对错的,它唯一且重要的意义,便是一砖一瓦地构建起我,一骨一血地滋养着我,让我变得更宽容,更理性,也更有温度。

我也越来越不惧怕失败与孤独。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了现在的工作,失去了最爱的人,我一样可以擦干眼泪走向前去。我相信,凭借我的努力与真诚,即便不靠写字为生,我一样能凭借双手养活自己,照顾家人。我更相信,凭借内心的温暖与执著,即便我爱的人弃我而去,我依旧有人来爱。这是自恋还是自信?我也曾问自己,但越为往前走我越明白,答案显然倾向于后者。

是的,活到35岁,我才更加明白自己,更加喜欢自己,更加珍惜自己。

我将这归于中年的所得。

我想,这是岁月的馈赠,更是我向另一个自己逐步走近的结果。她那里,种植着智慧、良善、深情与幽默,也种植着努力、踏实、不屈与自尊,我愿倾尽一生走近她,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娜姐善待自己(致我们终将步入的中年)(2)

——END——

闲时花开(ID:ln13783770968),实名刘娜,生于80后,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问鼎晚报界最高奖,拥有情感文三百篇,被读者誉为“新闻界的八卦女人,情感界的知心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