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味小吃花样繁多,地方风味小吃更是丰富多彩,如果您到贵州旅游一定要找时间亲自尝尝下面这些味道,保证绝对不虚此行。

一、贵阳肠旺面 原料由面条、肥肠、血旺、脆臊、鲜汤、红油6部分制作而成,面条为加鸡蛋精制,食不粘牙;肥 肠同花椒、八角一起煨炖,老嫩适中;血旺由沸水烫熟,鲜滑细腻;脆臊经滚油炸制,松脆酥香鲜,汤由猪骨和鸡骨熬出,回味悠长;红油系食用油与辣椒练就。以6大件为本,再配以8种佐料,经12道工序制成的肠旺面辣而不猛、油而不腻、满口飘香,自清同治年间问世以来,已成贵阳地区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

二、贵阳恋爱豆腐果 将特制的小豆腐块加入适量碱水腌制后,放在糠末文火上反复烘烤至两面焦黄、内部膨胀, 然后用竹片当腰划开填进多种辣香佐料,趁热而食。相传抗日战争时期,为避空袭人们常到城郊躲警报,当警报解除后,人们便去豆腐果店充饥,时间一久,一些青年男女便在此谈上了恋爱,“恋爱豆腐果”由此而来。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

三、贵阳丝娃娃 又称春卷,用薄面皮小饼包进萝卜丝、豆芽丝、酸菜丝、折耳根丝、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卷制而成,食之酸、辣、凉、脆,极富特色。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3)

四、贵阳鸡肉饼 选用上等面粉加水和面,内包仔公鸡嫩肉、虾米、香菇等多种原料,做成馅饼,用油炸至橙黄,酥脆、皮薄、馅鲜、香气浓郁扑鼻。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4)

五、遵义豆花面 用上等面粉加适量土碱和水,手工揉拉成宽面条,煮熟后以豆浆为汤,上盖白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配有姜末、细葱、肉臊、麻油、鸡丁、花生米、鱼腥草等佐料,食用时将豆花与面条挑入碟中蘸佐料吃。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5)

六、遵义羊肉粉 羊肉粉为遵义特产,历300年而不衰。遵义羊肉粉用当地特产肥嫩少膻气的矮脚山羊,小火炖熟羊肉,汤内放冰糖、香料、鸡块等物,用上等大米泡磨挤压成形米线,将羊肉片用开水烫热加入鲜羊肉汤即可食,汤的佐料配制独特,分红油、白油两种。遵义羊肉粉不仅色、香、味俱全,还是滋阴壮阳的保健食品。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6)

七、遵义黄糕耙 将白米磨成粉、糯米蒸烂、黄豆磨浆反复揉捏成团,用笋壳包紧成长方形,放入蒸笼用猛火蒸熟,再用文火煨软,其色金黄、滋润香甜、营养丰富,切片煎、炸、烤、蒸均可。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7)

八、毕节汤圆 毕节汤圆的馅心制作很有讲究。其最大特点是“多”与“一”的统一,所谓“多”是指馅心制作的多样化,每碗10枚有10种馅心,计有洗沙、蜜枣、冰糖、芝麻、橘饼、玫瑰、火腿、蜜樱桃、核桃、花生等(也有5种馅心的),所谓“一”是指汤圆外形的浑圆一致,均匀好看。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8)

九、兴义刷把头 取优质竹笋切碎轻煮,滤干后用猪油烹调并加入切碎的瘦猪肉,用鸡蛋、面皮包之,捏成刷把头状,蒸熟后将调兑好的佐料汤汁灌入馅内,鲜美醇香。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9)

十、威宁荞酥 用当地盛产的苦养粉加猪油等多种配料精制而成的糕点。相传明朱元璋时,贵州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便是用养酥为贺礼,赴京拜见皇帝,并受到朝野称赞。养酥因其色泽金黄,又叫金酥,味甜酥软、营养丰富、老幼喜爱。威宁生产的有火腿、玫瑰、水晶、洗沙等多个品种的荞酥。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0)

十一、安顺荞凉粉 以荞麦磨浆熬制,冷却成固体状,切成小块,浇以腐乳、油蒜水、姜末、葱花、炸黄豆等佐料,其 味辣香浓烈、极富刺激,为民间最为喜爱的小吃。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1)

十二、豆沙窝 以糯米为主料,浸泡蒸熟后捣烂如泥,再制成糯米包皮。馅料为芸豆,将芸豆煮烂压成茸泥, 加盐、味精、花椒粉、姜末、葱花搅匀制成馅。将糯米皮包入馅料捏成窝形,放入油锅中炸至表面酥脆,色泽金黄即可。豆沙窝色泽金黄,外酥内软,糯香爽口,曾获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2)

十三、米豆腐 以大米为主要原料,也可用玉米等。将优质大米或玉米磨成米浆,在米浆加热过程中加入适量石灰水,加热搅拌至熟,盛入器皿中,冷却凝固后即成米豆腐。将米豆腐切成丁、条、块等形状, 淋上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味精、姜、蒜兑成的汁,再放酥黄豆、大头菜丁、葱花等佐料即可。米豆腐酸辣滑嫩,可清热解暑,是盛夏酷暑受群众喜爱的小吃,1998年获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3)

十四、盘县火腿 取鲜猪腿,洗净滤干后加适当精盐,与少许花椒、茴香、八角末等香料拌匀,用手将香料用力揉搓于猪腿表面,腌制数日,然后用缸密封,约一周后启封,将猪腿取出悬挂于空中,用青松柏枝叶焚火熏干,待出现轻微的色、香时,即可灭火。然后将熏干的猪腿挂于室内通风或接近炉火附近,数月后即可随吃随取。火腿挂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火腿食法多样,可烧、炸、蒸、炒等,还可纯汤,其汤鲜香可口,是盘县多种高档菜目的配菜之一。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4)

十五、鸡枞 据《普安直隶厅志》记载:“芝菌之属,有菌,有鸡枞菌,鲜肥脆美。”盘县盛产鸡枞历史悠久,鸡枞素有山中珍品之称,颇受食者青睐。夏末秋初之际,盘县各乡村的山坡地头、林间草丛中便长出一种身色雪白油黑、叶大茎粗、略有清香的真菌,称为鸡枞。新鲜鸡根可用于炒菜,或与火腿烧汤,清新可口,香味绵长。或将鸡枞撕成细条,用食用油炸至浅黄微脆,盛入器皿,制成鸡极油,用以配制凉拌菜、煮面条,口感独特,余香持久。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5)

十六、水拌甜酒 是盘县彝族人民酿制,用来接待宾客、喜庆吉日、婚丧嫁娶等场合饮用的上等佳品。其主要原料是糯米。先将糯米淘干滤净,蒸熟冷却,然后洒上自制土酒药,拌匀后装进备好的箩筐进行发酵,待3天至5天后,把发酵好的甜酒粒放凉盛入坛罐内并加适量冷水(夏天必须加凉开水)浸泡,密封坛口,数日后开坛,清香之味溢飘四周,喝之甘甜醇香。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6)

十七、乌蒙竹根水 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属国际首次发现,为超低钠、低矿化度的极软饮用水,被人们称为“神奇的乌蒙竹根水”,长期饮用,具有口感好,防癌、治癌、延年益寿之功效。

十八、白果炖鸡 白果又称银杏,人称树木的“活化石'',外壳银白、坚硬、果仁淡绿色,鲜嫩面甜,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白果炖鸡为餐中上品。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7)

十九、龟杰郎精肉渣(发耳布依族“精肉渣”) 发耳乡布依族的特色食品“精肉渣”,用瘦猪肉加工生产的传统特色菜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冬、腊月农家杀年猪,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精心制作“精肉渣”,装在土罐里保存,四季食用,还赠给凉山、城里的亲友分享。发耳布依族生产的“精肉渣”,色香味俱佳,独树一帜,闻名 省内外。长期食用发耳布依族的“精肉渣”,能抗疟疾、健胃消食、发汗解表、增温祛寒,防治中暑、 伤风感冒等。

二十、凉都峡谷香瓜 又名甜瓜,产于土壤富硒的水城县野钟乡、国家级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北盘江大峡地带,全无公害化栽培、味甘醇、气味芳香、富含铁、锌、钙、硒等多种物质,营养丰富,能增加人体造血功能, 并能消渴、祛热、利尿、治口鼻疮等功能,是新时期人们享用的保健佳果。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8)

二十一、粉蒸肉 粉蒸肉以黄小米、肋条鲜肉、滇产竹园糖为主料,掺与微量糯米及猪油。将黄小米舂熟洗净,加入少量精糯米,用清水浸泡数小时后,上笼于旺火上蒸熟,加少量油和糖,搅拌均匀,然后将洗净红烧好的肋肉切成长条,整齐置于碗底,再将拌好的熟小米盛入肉条之上,入笼后重置于火上续蒸,即熟时取出倒扣盘中,整盘粉蒸肉黄白分明,油米交融,状如珍珠,甜咸可口,色香味俱全,食之既不腻嘴,又酥软适中。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19)

二十二、荷叶糯米鸡 将糯米浸泡滤干蒸熟后,取干荷叶一片包上蒸熟的糯米,加爆炒过的鸡丁、白果、板栗、胡椒、 味精、精盐放于锅中清蒸,片刻后取下,拆开荷叶食用,清香扑鼻的鲜味四溢,风味独特。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0)

二十三、竹荪炖肉 竹荪又名竹参,生长于野生竹木混杂区,洁白如雪、形态奇特,鲜香脆嫩,是世界著名的珍贵食用菌。在可食用的300多种真菌中,有“菌中之王”“菌星”等美名,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竹荪炖肉的做法为,先将干竹茹泡发洗净,猪肉切片并加入少量地瓜粉和盐搅拌,锅里水开后放入竹荪再放入肉片,待肉片煮熟后取出并加少许盐和葱花即可。竹荪炖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二十四、盘县人工面 盘县人工制作的鸡蛋面俗称挂面,以精制面粉和鲜鸡蛋,外加纯碱和洋芋粉或大豆粉少许和成面团,经压面机压切而成。面条色微黄,富弹性而不碎,煮之汤不浓,且久煮不粘连。食法各异,有下锅煮熟后即捞出,加油、肉、盐、酱、花椒、胡椒、辣椒等佐料,不加汤,谓之“燃面”;或将面条煮至半熟时捞出,加熟菜油拌匀再蒸约一小时,晾干,配上甜味酱油和菜油煎制的辣椒、葱花、绿豆芽、腌菜、花生、酥豆等佐料,食之味纯美,称之为“素面”。

二十五、水城烙锅 水城烙锅起源于明末清初,时封平西王的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土司,官兵到达水西后粮草严重不足,官兵们取来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籽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荤素野味野菜等充饥。不料这无奈之举竟创造出这道美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起初使用的瓦片逐渐改革成砂烙锅,现在又出现了带边的平底铁烙锅。现在烙锅已经是无所不烙——海鲜禽畜、鸡鸭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种荤素原料,均被放到了锅中,蘸碟也比原来单一的五香辣椒面蘸碟增加了许多,像麻辣侧耳根蘸水、 烧青椒蘸水等。水城烙锅的特点为香辣爽口,味道奇香,开胃可口,油大不腻。 享有西部一绝美食荣誉的全有福烙锅可谓凉都美食的一张王牌。2001年,水城全有福烙锅 店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西部特色饮食,并命名为“西部一绝”,2003年全有福烙锅店在首届中国民间民族菜肴华西美食节上,以总分第四的较大优势在包括台湾在内的114个队中脱颖而出,获特别金奖。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1)

二十六、茨冲鸡火锅 茨冲位于贵州省水城县境内。茨冲鸡火锅以辣而香的独特制作,其名已传至全国各地。茨冲鸡火锅的主料为土公鸡,配料猪板油、豆腐和各种蔬菜,为佐料为大蒜、概耙辣椒、蒜苗和生姜等。茨冲鸡火锅风味特点为香辣驱寒,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2)

二十七、水城羊肉粉 羊肉粉的主要原料为滚烫的羊肉汤、细腻的羊肉片、白玉般的米线。配料主要有油辣椒、芫荽、蒜苗、花椒、酸菜、酱油和醋等。吃羊肉粉最讲究的是吃原汤味,当天宰杀黑山羊剥皮入锅,小火慢炖,羊肉汤清而不浊,鲜而不腥。羊肉粉在汤的调制过程中各有配方,味道也就不完全一样。在水城众多羊肉粉馆中,以场坝“尝回头”羊肉粉馆最为有名,另外是市中心区的清香羊肉粉也别具特色,区别在于熬制辣椒油的不同。“尝回头”是以“粗辣椒油”取胜,其他则以“细辣椒油”取胜。风味特色为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3)

二十八、夏家卷粉 夏家卷粉起源于六盘水钟山区场坝。场坝老百货大楼曾经是米凉粉的传统经营地,街上不少人家,都是靠卖米凉粉为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夏家在经营中鹤立而起,其卷粉和凉粉不仅用米讲究,而且拌粉的佐料也很独特,特别是用蒜粒泡制的蒜水和特制的油辣椒最具特色,世人都说他们家有秘方。

二十九、乌江豆腐鱼 主要原料为乌江流域各种鲜鱼以及别具风味的乌江豆腐,将各种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 用冷水冲入,再放入鲜鱼块,文火慢煮至沸,鱼中蛋白质、各种氨基酸溶入汤中,再加豆腐烧制。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入口即化。其风味特色为香鲜辣烫,色味俱佳,有诗赞道:“鲤鱼豆腐红油光,葱绿蒜白姜丝黄。肥嫩辣烫鲜香满,争食美味忘举觞”。乌江豆腐鱼已成为乌江旅游业中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4)

三十、务川仡佬族油茶 是极具地域特征的一种茶汤,主要原料茶叶采自本地茶树,其中又以务川本地大树茶为佳。制作方式为,把精选的大米、黄豆、花生等用文火炒成金黄色,盛入碗之类的器皿,再在锅内放入食用油,待其开始冒烟,将“茶米”和茶叶放入锅内翻炒片刻,然后放入适量的水,再用木瓢反反复复在锅里“熬”。待把茶叶熬烂,才放入猪油加盐掺水煮,涨沸之后用文火熬一刻钟左右,等到芳香愈来愈浓便可饮用了。常佐以荷包蛋、花生、包谷泡等干脆食品,油茶里还放有炒米花、猪肉做的脆哨等。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5)

三十一、社饭 据《铜仁府志》记载,社饭源于社日祭祀,是梵净山东麓地区独有的地方美食之一。社饭的主要原料是青蒿、糯米、黏米、野葱、大蒜、盐和腊肉。制作过程是:将青蒿洗净后切碎,挤出苦水后备用;野葱切碎;腊肉煮熟切成颗粒;糯米浸泡5—8小时后滤干;黏米在锅里用开水煮成半熟,滤干后与青蒿、糯米、大蒜、野葱、盐、腊肉等拌均匀,待甑子来热气时将上述原料放入甑内。放时要一层一层轻轻地放,放满后可用煮腊肉汤浇少许在面上,这样蒸熟的社饭,香味扑鼻,粘糯适中,酥而爽口,有补中益气、除瘴去毒等功效。21世纪初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社饭中加进了花生仁、核桃仁之类,更增强了社饭的清香美味与滋补功能。梵净山东麓一带,社饭已经成了一年四季的美食之一。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6)

三十二、苗乡卤鸭 主要出产于松桃自治县蓼皋镇。制作苗乡卤鸭十分讲究,包括选、泡、配、看。选:即选鸭。每选一次,须形成批量,以便于加工。鸭宜老,无病无残,个头一般,匀称。泡:即将鸭修理干净后,须用生水浸泡,将血气泡出,免去腥味。配:即配料,卤鸭药料较复杂,一般常用三奈、白扣、草果、桂皮、丁香、肉桂、葵香、干葱、花椒、生姜等30余种。看:即看药料火候,看节令气温,看锅大小,看药水比例等。药料配制既讲经验,又看实际情况,比方有的主药如三奈,放多了易闷头,少了不出味,其量极难把握。节令气候与卤色紧密联系。比如冬季气温低,光照弱,色宜加重,春夏气温高,光照强,易蒸黄,色宜放淡。药、水比例须根据锅的大小来定,使药、盐、色比例的淡浓成分从始至终保持均匀。卤料适当多样化,使其味更浓郁。苗乡卤鸭历来以色香味享誉四川省边区。游客称:“到苗乡不带卤鸭等于没来过苗乡。”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7)

三十三、江口豆腐干 铜仁市江口豆腐干是该县民间的传统风味小吃。江口豆腐干色香味别具一格,制作独特。其制作过程一般要经过泡豆、磨浆、滤浆、煮浆、点浆、上箱、过卤、切块、上抨、晾干等十道工序,才 能做成产品,用棕叶将每百片穿成一串。江口豆腐干之所以有独特的风味,主要是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选用纯净的井水;二是不揭豆油皮,以保留其精华;三是在上抨时,首先一小块地把它移放在类似斗笠的竹簟上,晾干八成左右,再晒干或烤干,使其不起泡,也没有蝴锅巴,而形成干硬、 发黄、透明的方块。江口的豆腐干,吃法多样。可直接用来下酒,细嚼慢咽,香韧可口;用油炸酥,味似响皮而更加酥脆;如用水发胀切成细丝炒肉,则形似墨鱼丝而别有风味。因而多年来,豆腐干一直是江口人民喜爱和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

贵州最好吃的小吃(吃货们必须知道的味道)(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