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在朋友圈走红。它由《人间世》导演秦博执导,央视网出品,通过人生十二个第一次,展现了当下中国人恬淡平凡却又美好的一生。该片上线于2020年1月15日,完结于4月15日,陪伴我们度过了这个冬天最艰难的时期。它就是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的中国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入伍、买房、结婚,无数个第一次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生。
第一次在隔离病房拜年,第一次在工地吃年夜饭,第一次给医护人员剪去长发,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罢了。
所以,《人生第一次》如同一条人生长河,看似恬淡平静,其实暗潮汹涌,蕴含诸多人生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你明白生孩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的意义吗?
在《人生第一次》里,它解释到,“没有生过人,不足以谈人生”。
初读这句话,似乎说得过于绝对,难道女人的人生价值要用生孩子来衡量吗?
其实不然。
当我认真看完影片里三位孕妇的故事后,才明白,对于那些经历过十级剧痛,甚至是从鬼门关回来的妈妈来说,生孩子的确能让她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生第二胎的吴丽辉,在规律宫缩的时候,疼痛了两个小时。
抹眼泪,捶墙,抓床单,都不能缓解阵痛。
她一遍遍地喊着,“妈呀,差不多了吗,差不多可以打无痛了吗”,却还是没能宫开二指,只能继续忍受难熬的痛苦。
然而,到了终于可以打无痛的时候,却是我看得最为扎心一刻。
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即便这被誉为“最痛的一针”,对于吴丽辉来讲,也已经不过如此。
她虽然疼痛的发抖,可还是笑着说,“麻醉医生就像天使一样”。
之后,吴丽辉又申请了导乐,让丈夫握着她的手一起生产。到了真正顺产的时候,吴丽辉用尽全身力气,吐气又哈气,脸憋得通红,终于如愿以偿生下一个妹妹。
妹妹使劲地哭,父母使劲地笑。
这一刻,吴丽辉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了吴丽辉之外,看得更让人抓心的是向爽。今年27岁的她怀了一对双胞胎,不幸的是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必须提前手术换上人工心脏瓣膜。
手术风险很高,小孩死亡率高达30%,听到这一消息的丈夫是懵的,但也很快第一时间调整情绪,并用笑话逗乐紧张不安的妻子。
手术过程中,向爽心脏一度停跳,各项生命指标下降,对于婴儿来说十分危险。
好在医生技术高超,母子平安。
看到妻子和孩子都从鬼门关回来了,丈夫躲在角落止不住地流眼泪,“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还能干什么呢”。
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曾经看到一个很感动的答案: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深以为然。
生孩子是一个需要极大勇气的过程,女人也从来都不是生孩子的工具,而是生命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当一个哭闹的婴儿被放在母亲面前时,想必十级的疼痛也是值得的。
当兵,北漂,抗癌,人生平凡且充满挑战人类最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勇气。
走出家庭的温室,长期告别女友,两年不能回家,这些都是一个入伍士兵所要面对的。
东北小伙张书豪,独自填下志愿,坐33个小时的火车开始了自己作为伞兵的军旅生涯。
在这里,他勤奋刻苦,积极乐观,多次测评成绩都达到满分。挥汗如雨背后,他看着别人家人朋友发来的生日问候,想起了家人。
在那一瞬间,张书豪似乎是长大了。进军营之前,他没能常常陪母亲,更不理解继父,如今想要好好陪伴一下母亲时候,才发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不懂事。
于是,张书豪更加刻苦地训练,考核优秀还获得了见到父母的机会。
作为伞兵,张书豪把所有动作都练成肌肉记忆,蹲出了铁腿,这才登上了飞机。
想必,当他鼓起勇气,在数千米的高空纵身一跃时,一定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跳伞,往往在十九秒内就决定生死,丝毫马虎不得。它需要勇气,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训练。它把一个男孩磨砺成男人,这样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北漂族闫晶,租住在五环外一个16平米的小屋内。对于她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她拼命奋斗,在外面看了一天的房,回到家也要继续上网课。即便颈椎累得直不起来,饭也只能随便吃两口,可她依旧笑着坚持。
对此,喜欢吃饺子的她说,“没有房,吃再多的饺子,还是会冻耳朵”。
江西肿瘤医院旁的一个简陋小巷,整整齐齐地摆放了数十套厨具,有需要的病人家属会到这里来生火做饭。这里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虽然在医院里陪护的日子很苦,可是几乎每个来到这里做饭的人心里都是乐的。
他们有的初次下厨,一片好心却闹出一堆笑话;有的为家人病情日夜操劳,却也整天笑对人生;有的自己刚刚动完手术,就劝其他病友想开一点。
第一次面对数千米的高空,第一次面对购房压力,第一次面对死亡,遇见这些或大或小的第一次,我们后退不得。倒不如纵身一跃,拥抱这美好的第一次。
再忙,也不能将带孩子的责任甩给老人
在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年轻人上班很忙没时间带孩子,便将带孩子的责任全甩给老一辈。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带孩子也是乐此不疲。
杨敏,喜好跳舞走猫步,曾经是四川大学老年艺术团的成员,却因为要照顾孙女没有时间排练,而选择退出。
家里人都要上班,儿媳妇还是空乘人员,带孩子的重任就全交到了杨敏身上。
喂孩子吃饭,送孩子上学,带孩子看病,杨敏几乎全包了。在孙女面前,她是一个好奶奶,在孙女上学后,她便又成了老年大学学员。
国标,走秀,走猫步,都是她的拿手好菜。
就算时间再少,杨敏也会抽空来上课。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也要有自己的人生。
截至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56亿,而这其中像杨敏这样的老年大学学员有1300万。
杨敏,代表了中国老年社会中有着个人精神文化追求的一类人。他们不甘于窝在家里,整天带娃哄孩子,在街头巷尾晒晒太阳度日。他们选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拾起自己曾经的兴趣爱好,拥有了更为广阔的人生。
这一类人的不懈追求,让我想起了《遗愿清单》里的卡特和科尔。
当被告知生命只剩一年后,卡特和科尔做出了让家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们玩赛车,跳伞,登雪山,放弃了家人,过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当他们结束旅程后,反而都更好地融入了家庭。
因为对家人是爱,对爱好是喜欢,虽然爱总比喜欢多一点,但是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活过的人,很难在离世时不后悔。
卡特和科尔晚年的兴趣爱好看似“疯狂”,其实是他们压抑了一辈子的个人追求。
对于我们中国老年人来说,大可不必如此。即便的确是要照顾孙子孙女,也一定不要忘了要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追求。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杨敏”一样的老年人,学会拥有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尤为重要。
人生第一次,需要多一点勇气
每次到纪录片结尾,都会响起一首温暖的曲子:
推开世界的门 你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 捧着一颗不懂计较的认真 吻过你的眼睛就无畏的青春 左手的泥呀 右手的泥呀 知己的花衣裳
再搭上一幅幅生老病死的画面,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别容易引人泪目。
每个人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人生第一次,让我们从初为人妻到为母则刚,从懵懂少年到成熟男人。
无数个第一次考验了我们,更磨炼了我们。
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看似不可实现的第一次也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要知道,永远都有比你更不幸的人,而此时此刻,他们还在比你更加努力地活着。
所以,人生第一次,多一点勇气,走下去试试又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