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互相吸引的本质(两性交往策略的经济学解释)(1)

污,指说的话虽然听起来没什么,但是却引人无限遐想,细想则觉得很黄很邪恶(百度知道)

昔日白莲花,今日何首乌(污)?

说起来,“污”应该也算是两性交往策略的一部分。利用隐晦的带有性暗示的语言与异性对话,除了为了打嘴炮,最终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找人一起生猴子?

性别比例改变两性交往策略

虽然当代网络约炮工具发达,但是人们仍然主要在自己周围的小环境中找到另一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小环境中的男性和女性就构成了一个有供有需的市场,而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则决定了市场的供需是否平衡。研究者推断,为了成功建立两性关系,人们所采取的两性交往策略会因为两性市场的供需情况而发生改变

在实验室的研究发现情况的确如此。研究者向大学生提供一份新闻报道,其中描述了他们所在校园中的男女比例(“男多女少”或者“女多男少”),结果发现:

  • 在性别比例有利的情况下(自己性别的人数更少,“僧少粥多”,供大于求),男性和女性都更倾向于采取自己性别所偏好的社会性性取向:男性更少时他们就变得更加放纵,女性更少时她们就变得更加保守

  • 而在性别比例不利的情况下(自己性别的人数更多,“僧多粥少”,供小于求),男性和女性则都倾向于采取另一个性别所偏好的社会性性取向:男性更多时他们变得相对保守,而女性更多时她们就变得相对放纵

  • 在性别比例不利的情况下,人们也对具有吸引力的同性表现出了更高的攻击性

研究者提出了“性别比例理论”来总结性别比例对于人们行为的广泛影响。性别比例还影响了男性的财务决策和女性的职业选择。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在女性比较稀缺时更可能消费而非储蓄,比如他们会购买更加昂贵的求婚戒指,这是因为他们需要花更多的钱来和大量的同性进行竞争。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当男性比较稀缺时,女性更可能找高工资的工作并推迟建立家庭的时间,这是因为女性在这种情况下更难找到长期稳定的对象。

参考文献

Durante, K. M., Griskevicius, V., Simpson, J. A., Cantas, S. M., & Tybur, J. M. (2012). Sex ratio and women’s career choice: Does a scarcity of men lead women to choose briefcase over bab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3, 121-134.

Griskevicius, V., Tybur, J. M., Ackerman, J. M., Delton, A. W., Robertson, T. E., &White, A. E. (2012). The financial consequences of too many men: Sex ratio effects on saving, borrowing, and spend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2, 69-80.

Moss, J. H. & Maner, J. K. (2015). Biased sex ratios influenc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uman mat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2, 1-9.

(题图为98版《鹿鼎记》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