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次整理了一古今异义谚语(点击查看),童鞋们表示涨了姿势,这次我们再来说几个成语好了。

衣冠禽兽

这词骂人的时候可带劲了,《辞海》中解释也很直接: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1)

然鹅我要告诉你,成语刚诞生的时候其实是个褒义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装。明朝服装的规定,文官官服上绣,武官官服上绘。因为品级不同,禽和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你衣服上有禽兽,那说明你是说官的啊!让人羡慕。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2)

其实人家是灶马。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3)

一种小昆虫,所以和蜘蛛比较般配啊,你说蜘蛛丝这么细,和马的痕迹能比吗,听着就不合理啊。

呆若木鸡

大家看到有些人呆呆的时候,是不是很顺溜的就说他:呆若木鸡!其实人家以前也是个褒义词,还是是最高级别的那种。出处在《庄子·外篇·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4)

简单翻译下,纪渻子是个训鸡的高手,为齐王养斗鸡,齐王很着急啊,隔个十日就问鸡好了吗?可以打架了吗?等终于可以上场斗鸡了,其他人的鸡都是又叫又跳,纪渻子养的鸡却是望着像木鸡,其他鸡看了反而被它的样子吓跑了。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5)

庄子老人家最初的用意也是想表扬一个人镇静自若,态度稳重,和呆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人尽可夫

现在指女的生活作风不检点。其实吧,这词在以前还有点教育意义,和生活不检点也是毫无关系。来看原文,《左传·桓公十五年》: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

意思是一个女子,任何人都能成为她的丈夫,但是父亲呢,是有血缘关系的,只有一个,没办法改变的,先天定好的,不能和夫相比。所以说和现在的意思相差甚远啊。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6)

差强人意

这个词就厉害了,不光我们误解了古人,还是古人曲解了更早前的古人,double曲解!这成语现在的意思是:还有不足,只能勉强让人接受。看下《后汉书·吴汉传》里的原文:

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粗略的翻译这段文言文啊,就是说吴汉性格好强,每次出征,皇帝都不能安心。将士们见战况不利,开始诚惶诚恐,失去常态,而吴汉神色如常,整理兵器和兵马,激励士兵。按这个情况,皇帝知道了明显是要夸吴汉很厉害啊,而不是说他做的勉强让人接受咯。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7)

近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一书引宋代王幼学解云:“谓(吴)汉甚发起人意思。”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引王幼学之说后亦加按语云:“然则‘差强人意’云者,乃‘甚强人意’之谓,非‘稍强人意’之谓也。”也就是说,刘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国军队。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8)

此外,根据当今另一位学者研究认为东汉时期,“差”和“独”是可以替换使用的,而据《册府元龟卷三·帝王部·名讳》记载:“桓帝讳志,之字曰:意。

也就是说“差强人意”可以看作“独强人志”,代入原文,其他将士都诚惶诚恐,唯独吴汉能激励士兵的意志。这样的翻译是不是很顺呢~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主要还是到了明代的时候,文学家杨慎等把成语翻译成了“大体上使人满意”。(这锅可以甩给他们了!)

出尔反尔

这词现在是比喻言行前后有矛盾,反复无常。那来看下原文出处:

邹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之前的成语(知道这些成语以前的意思)(9)

在这里,“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的意思是你怎么样对别人,别人会怎样对你,更像是“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和原意也是相差甚远啊。

当然不光这些成语,不如我们现在去翻下以前学的成语,看看还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