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记忆(话说家乡的美食)(1)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上古时期,沧州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1949年,设沧县专区。水浒传上的林冲发配之地。沧州自古有‘镖不喊沧’之说。武术之乡。习武的习惯使之这里的人们也个个健壮豪爽,一方沃土养一方人,正因为人们个个习武健身,在饮食上有了自己独特的美食!

沧州火锅鸡

家乡美食记忆(话说家乡的美食)(2)

​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做法是: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

河间驴肉火烧

家乡美食记忆(话说家乡的美食)(3)

​清乾隆帝下江南水旱两路必经河间,一次错过住处在农家吃饭,农家为了让皇帝吃着方便,把精心煮制的驴肉加到层次松软的火烧里,乾隆吃后连连称赞美味可口。问农家此为何物,农家如实回答:大火烧加驴肉,乾隆甚喜,即兴赋诗一首:

河间处处毛驴旺,巧妇擀面似纸张。

做出火烧加驴肉,一阵风来一阵香。

并差人在河间修筑行宫常住,(河间乾隆行宫及手书御碑均有史料记载)以饱食驴肉火烧美味,后回到皇宫还时常想念驴肉火烧,遣和绅来河间寻找做驴肉火烧的那户农家进宫,和绅也是一位美食家,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和绅吃驴肉火烧的故事,时值中秋和绅与几位夫人在府内吃驴肉火烧赏月,当时皓月当空,和绅见鲜香酥脆的驴肉火烧里面层次极多,一层层比纸张还薄,吃到嘴里松软异常。拿起夫人的玉手把玩时不禁诗兴大发:

玉人指甲长,火烧分外香。

两相皆上品,对月透华光。

此诗表述的意思是清朝女人们每日修剪的指甲非常长非常薄,薄到能够透过指甲看到微弱光线的月亮,火烧的层就和女人的指甲薄厚一样。

连镇烧鸡

家乡美食记忆(话说家乡的美食)(4)

​连镇烧鸡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的特产。东光连镇烧鸡以制作独特、形色美观、肉烂脱骨、营养丰富而闻名国内外,倍受各界人士的青眯,凡品尝者无不拍手称绝。

  连镇李文焕烧鸡历史悠久,源于300年前,家喻户晓,明清两代诏烧鸡传人入宫,可职御膳房。周总理亲笔签赠“中华第一鸡”。

吴桥宫面

家乡美食记忆(话说家乡的美食)(5)

​吴桥宫面是河北省吴桥县著名的传统名产,属于贡面。此面起源于东汉末年,以小麦精粉为原料,配以精盐,精炼油,淀粉等,不用任何添加剂,采用秘传手工工艺制作,经过盘条,上秆,拽条,拉丝,阴干等多道工序制成。该面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面条细匀空心,色泽油亮而洁白,耐火不糟,回锅不烂,食用方便,既可以做为主食,又可以做副食佐餐;吃凉面条,热面汤均可。它是老人,病人,产妇,婴儿常备的滋补食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品。

糖果子和炸老虎

家乡美食记忆(话说家乡的美食)(6)

​炸老虎是京杭大运河沿岸比较有名的早餐面食,沧州人称之为炸老虎,临清人称为炸荷包。用小麦面加适量的水、碱面、盐、明矾等,各成面团,放大约两小时后,取一小块面,赶成半公分厚、巴掌大小的面片。锅内倒油,烧至七成热时,将面片放内锅内,面片改颜色时,翻个,炸至8、9成熟时,捞出,稍凉一下,将面片一端,撕开一个鸡蛋大小的口儿,把鸡蛋磕开,从小口倒入面片内,然后再放入油锅内,炸至鸡蛋熟时捞出,即可食用。

小鱼辣椒

家乡美食记忆(话说家乡的美食)(7)

​小鱼辣酱是用2--3公分长的小鱼,加入辣椒等作料,烧开后慢慢熬制而成。除了具有熬鱼的清香,还外带着一丝辣气。当地人时不时的买来做小菜,口味不错,到沧州可点上一个“小鱼辣酱”品尝一下。

材料

小鱼、干面、葱、姜、蒜、小红辣椒、面酱、酱油、醋、白糖、盐、味精。

制作方法

1、先把洗好的鱼控一下;

2、再把鱼沾上干面,放油里面煎。先大火再小火,煎黄即可;

3、煎好以后,倒一点油,油热后,再把面酱倒入一点点,放点红辣椒(依个人口味)炒一下,有香味为止;

4、把鱼倒入,再把酱油、醋、白糖、盐、味精调成汁倒入锅中,用锅盖闷一下,倒入水,等水开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