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村 草药飘香

太行山深处,山西陵川、壶关与河南林州三地交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浙水村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

村里的民居大多为明清风格,青砖灰瓦,朴素的雕花,以及房前屋后挂着的玉米串,无不彰显着这是一座极具太行特色的山村。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2)

浙水村最主要的产业是中草药

在浙水人世代生活的太行山里,有着数不清的野生中药草资源。早在明清时期,村里人就有农闲采药的习惯了。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3)

如今,除了山中的野生中药材,村里四千多亩土地,也都种上了连翘、黄芩、党参等中药材,每年能给浙水村创造三、四千万元的产值。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4)

一条古道 见证昔日辉煌

历史上,浙水一带西连上党,东扼太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5)

但由于当时村里只有一条小道通往外界,出入极为困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村民们都只能自给自足,靠着几亩薄田度日。

直到一位姓靳的商人,看中山村的优势,出资将原本的羊肠小道拓宽成了一条能通车马的大道,又陆续在路边建起了一处处房子。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6)

道路的拓宽,大大方便了行路的商旅。

山西河南两省的商贸往来陆续选择从这里通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条上接太行、下连中原的重要商道,阳马古道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7)

商旅们往返途中,常常在村中休整,逐渐形成一处热闹的集市,大批商贾也在此开立商号,建屋居住,浙水村日益繁荣起来。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8)

满山草药 助力山村发展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各地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古道逐渐衰落,昔日繁华的浙水村也逐渐萧条。

到了2009年的时候,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两千元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9)

为了找出路,大家又把目光转向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大山,只需两年就能收获的连翘,成为了村庄发展的变通之道

占用农田种药材,就意味着减少自家的口粮,这让不少村民有些犹豫,但还是有一批人站了出来。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0)

老靳就是其中一个。2015年,他率先在自家的五亩地上移栽了野生连翘。

为了让试种的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出台了中药收购的保价措施。除此之外,当地还对幼苗栽种进行补贴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1)

有了这些扶持,村民们的信心更足了。第二年,老靳家出产的青翘,就卖到了15元一斤,一年收入超过了20000元

有了成功经验,浙水人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几年下来,全村的连翘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多亩,黄芩、党参的种植面积也超过1000亩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2)

2019年,当地又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园,吸引制药企业落户,为村民销售药材提供市场支持。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浙水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3)

一条风景道 重聚往日人气

随着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浙水人又把发展乡村旅游提上了日程。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4)

但由于浙水的旅游设施并不完善,交通网络也不畅通,游客很难来到村庄。

直到国家启动了长城、黄河、太行山的旅游公路建设。2020年,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开通,其中陵川段的起点就在浙水村。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5)

一时间,有着众多古建筑留存的浙水村,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访,小山村再现昔日繁华

随着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在外打拼的浙水人开始回乡创业。他们在村里开办起民宿、农家乐和乡村咖啡馆,阳马古道两边作坊小街也再次开门营业,就连村里的老人也在家门口做起生意。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6)

短短两年的时间,浙水村累计的游客数量就突破了百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村庄也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7)

今晚20:00,走进浙水村,看深山小村的致富路。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8)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播出内容:《浙水村——古今一条道 颐养浙水人》

播出时间:2022年2月23日(周三)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19)

编辑 | 王琳艳

山西太行山传统古村落(山西浙水村太行山深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