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菩提树下悟道图(每日读想悉达多②)(1)

第一部||婆罗门之子②

确实,神圣的经书尤其是《娑摩吠陀》的《奥义书》里,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这最内在、最终极的存在,绝妙的诗句啊!“你的灵魂就是整个世界。”书里这样写道。它还提到人在睡眠时,在酣睡中,便可进入自己内心深处,沉潜在阿特曼里面。这些诗句蕴涵着惊人的智慧,汇集着大智大慧者所有的知识,它们凝聚成具有魔力的语句,纯净得如同蜜蜂采集起来的蜂蜜。不,千万别小看这巨大的知识财富,它们是不知多少代聪慧的婆罗门搜集和保存下来的。

可是,那些婆罗门,那些僧侣,那些贤人或忏悔者,那些不仅了解而且践行了这最为深刻的知识的人们,他们究竟在哪儿?那个能把存在于阿特曼中的归属感从酣睡中唤醒,将它融入我们的现实成活,化作我们言语和行动的达人,他又在哪儿呢?

悉达多认识许多可敬的婆罗门,首先是他的父亲,他是为高尚纯粹的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他父亲令人钦佩,举止安详、高贵,为人纯朴,言语聪明,头脑里充满机智、高尚的思想;然而即便是他,即便是这么一个见多识广的人,难道他就能生活得幸福安宁,就能心安理得?难道他不仍旧只是一个探索者,一个渴求者吗?难道他不是仍旧得反复地去啜饮圣泉之水,从祭祀、从书籍、从婆罗门的论辩中汲取养分吗?他是个无可非议的人,可为什么还得每天洗涤罪孽,还得每天努力清洗自己,还得每天重新开始呢?难道阿特曼不在他身体内,难道他自己心里不涌流着生的源泉吗?

必须找到它,必须找到自我中的这个源泉,必须把它变为自己所有!剩下的只是探索寻找,只是曲折坎坷,只是误入歧途。

这就是悉达多的想法,这就是他的渴望,这是他的苦恼。

他经常诵读一篇《奥义书》里的如下词语:

“确实,梵天之名即为真理——真的,证悟真理者日日得入天国之门。”

悉达多菩提树下悟道图(每日读想悉达多②)(2)

那天国往往看似已经临近,可他却从来不曾完全企及过,从来没有消除过最后的焦渴。所有圣贤,所有他认识并受过他们教诲的圣贤,没有一个完全企及过那天上的世界,没有一个能完全消除那永恒的焦渴。

“果文达,”悉达多对他的朋友说,“果文达,亲爱的,跟我一起到榕树底下去吧,咱们该潜心精修了。”

二人走到榕树边上坐下来,眼前坐着悉达多,果文达离二十步远。悉达多坐下后准备诵“唵”,随即喃喃地重复以下几句:

唵是弓,心是箭,

箭矢之的在梵天,

欲射不容心志偏。

通常的精修时间结束后,果文达站起身来。夜幕已经降临,到晚间洗涤的时候了。他唤悉达多的名字,悉达多却没有回答,仍然在那儿沉思打坐,两眼呆呆地凝视着一个远远的目标,舌尖微微从牙齿间伸了出来,似乎没有了呼吸。

他就这样坐着,沉潜在禅定之中,心诵着“唵”,灵魂已如箭矢射向梵天。

悉达多菩提树下悟道图(每日读想悉达多②)(3)

【随读随想】

悉达多已如箭在弓上,蓄势待发。

他要去找寻自己的生命之泉,而且意志坚定,必须找到它,必须找到自我中的这个源泉,必须把它变为自己所有!

信念坚定,剩下的只是探索寻找,只是曲折坎坷,只是误入歧途。

悉达多菩提树下悟道图(每日读想悉达多②)(4)

信仰,无需循证,只需坚持!

箭矢射向梵天,谁也无法阻挡,下一篇中,悉达多就要出走了。

悉达多菩提树下悟道图(每日读想悉达多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