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何阳九阴六?阳九阴六,阳爻在《易》中以九称之,而阴爻则是用六称之,为什么不是阳三阴四或是阳五阴六?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不是随意给安上的,可是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史上提及的也极少,貌似就该是这样的,更貌似叫什么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易经调运的原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易经调运的原理(易经为何阳九阴六)

易经调运的原理

《易经》为何阳九阴六?

阳九阴六,阳爻在《易》中以九称之,而阴爻则是用六称之,为什么不是阳三阴四或是阳五阴六?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不是随意给安上的,可是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史上提及的也极少,貌似就该是这样的,更貌似叫什么无所谓。

但史来研《易》之人显然有极个别的人例外,总有个别人和我们一样愿意真正去研究,历史把邵子赐给了我们,正是因为他的研究,我们真正明白了阳九阴六如何而来。研《易》不读邵子书,恐难得真知。

邵子在《观物外篇》开篇"《河图》天地全数里的开篇两段,直接就讲了阳九阴六,同时这两段话是对最古老而复杂的太衍筮法的入门基础。如果没有邵子,也许我们永远也解不开这阳九阴六的谜。

先讲天地四象,此为先天八卦的最早取象。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错是天的全部本体。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错是地的全部本体。

邵雍《观物外篇》: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数之全也。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无体之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也爻的根本意思与正是: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数之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