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的座次顺序(在宴席座次上到底哪边是)(1)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汉民族的婚礼宴席上都有一个"大宾桌"。"大宾桌"是必须讲礼仪也是最讲礼仪的桌次,所以是最能体现参与人员位分高下的礼仪场所。我们就此讨论宴席座次的"客上位"和"主上位",供大家参酌。

正常情况下,"大宾桌"的人员包括送亲人、迎亲人和陪亲宾客。大宾桌的组成人员是有讲究的,包括亲缘关系、交往关系、身份地位等,都是因素条件。各地习俗讲究不同,大宾桌的人员组织也不完全一致,但送亲人是主宾,迎亲人是主陪,即送亲人坐"客上位",迎亲人坐"主上位",各地都是一样的。

实际生活中,宴客如何确定位次上下,较为流行的观点有两种:一是看门向;二是看方位。

(1)关于门向。所谓门向,即宴席桌次所在房屋的开门方向,以正面居中冲门的座位为"客上位"。"大宾桌"的客上位只坐一人,也就是一人占一边,即按标准的八仙桌,东南西北四个边,一边坐两人,"客上位"为一人一边。"客上位"的右边为"主上位",即以南开门为参照,东边靠近客上位的是"主上位","主上位"也可以占一边。

(2)关于方位。在厅堂多桌次举行宴席的,以礼仪中心点为参照定方位,定桌次,定位次。所谓礼仪中心点,即台点,也就是舞台的中心点,也就是司礼司仪人员主持占点,也就是致辞致礼人员的致礼致辞地点。以礼仪中心点位为参照,正面面对中心点的靠前的那桌就是最上桌;使用长舞台宴桌在舞台两边摆放的,紧靠中心台点左边的桌次为最上桌次;正面朝向舞台方向的位次为"客上位"。

宴席的座次顺序(在宴席座次上到底哪边是)(2)

看看古法礼仪规范文本是怎么规定的。《礼记---乡饮酒义》有:"宾必南乡。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

大致意思是:宾必须面向南坐。南方是夏天的位置,夏就大,滋养万物,万物生长,长而大就是仁。西方是秋天的位置,秋就是收,依照时节收敛,秋收就是守义。北方是冬天的位置,冬就是中,中就是藏。主人必须坐在东方,东方是春天的位置,春就是蠢,万物生长,生气通达就是圣。主人居东方,是因为他提供万物来奉献宾客。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总体上讲,宴客座位,坐北面南为主宾,坐东面西为主人,作为一般礼仪规制。古时候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直都是;皇家是,官场上是,老百姓也是,大家都是。

我们不要被《鸿门宴》的座次影响了。一定要清楚,《鸿门宴》的座次是项羽有意安排的,并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在《鸿门宴》上,刘邦是北向坐("沛公北向坐"),即坐在屁股对门的位置上,这个位置古往今来都是最贱的位次,说明啥?说明项羽根本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根本就没把刘邦当人待。反映项羽骄横自大、刚愎狂妄、蔑视刘邦的心里心态,也才是锱铢必较、爽直浅薄又小心眼的项羽本色。

宴席的座次顺序(在宴席座次上到底哪边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