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就给清王朝敲响了丧钟,真正的清史不在史官的笔下,也不在帝王将相的自我吹捧中,就在这部大旨谈情的红楼梦里,谈的是情叹的是人生无常,王朝末世,在当时正统看来《红楼》是最失败的作品,闺阁琐事,不屑入目,不堪入目,曹雪芹是最失败的文人,放浪形骸,自甘下流。但是谁都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文人用一部《红楼》向这群高居庙堂、尸位素餐的蛀虫,向这个千疮百孔的乾隆盛世宣战了!

曹雪芹人生经历对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禅意十足)(1)

曹雪芹撕下乾隆盛世和所有人的伪装面具,把这个社会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看,看清了也就看淡了,所以曹雪芹在一开篇就写出了《好了歌》,人这一辈子怎么回事都在这首歌里了,纵是帝王将相又能怎样?最终逃不过荒冢一堆草没了,纵是家财万贯又能怎样?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曹雪芹人生经历对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禅意十足)(2)

《红楼》写的都是美中不足,贾宝玉皮囊虽好却是闲人顽人,通灵宝玉虽晶莹剔透却是闲石顽石,林黛玉才气纵横却偏偏有不足之症,薛宝钗端庄秀丽却死活进不了宫,就连红楼开头两位神仙一僧一道也是跛足和癞头,实在有趣至极,世人都愿皆大欢喜,就出了一个曹雪芹,偏要画蛇添足,偏要把不美的一点展示给世人看,就连红楼梦这部巨著也是美中不足,只有八十回,这是冥冥中的巧合?

曹雪芹人生经历对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禅意十足)(3)

其实整部《红楼梦》最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细节便是美中不足,而正是这种美中不足才尽显人间百态,就凭美中不足这个细节,就说明曹雪芹写的不是才子佳人也不是浓情蜜意,而是一个文人对国家的忧思,只不过是假托闺阁之事来暗喻国家命运,但是这仍然逃不过统治者的眼睛,在曹雪芹去世的前六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皇帝下了搜毁反清书籍的上谕。曹雪芹的十年心血差点毁于一旦,至今《红楼梦》只剩下前八十回,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曹雪芹人生经历对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禅意十足)(4)

曹雪芹生前实际上一直没有放弃对清王朝和自己的希望,虽然他已经预感到了前途命运之悲凉,但是他却不甘认命,一直努力奋斗,希望能够有所成就,曹雪芹“补天“之志从未懈怠,直至晚年,友人敦诚《寄怀曹雪芹(沾)》还在安慰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实际上他的好友比曹雪芹看的还明白,曹雪芹的个人奋斗遭遇艰难险阻,敦诚劝他知难而退,专心著书。

曹雪芹人生经历对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禅意十足)(5)

曹雪芹亦不负所望,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然而由于过度劳累加上生活环境十分凄苦,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雪芹四十八岁,因幼子夭亡,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大约于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 。

参考文献:《红楼梦》《曹雪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