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的顶峰,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法唐诗自然是李白、杜甫为首,成就极高,但因为诗歌只有寥寥十几二十个字,所反映的只是某一个片段、场景,容量太小,无法展现广阔的社会层面宋诗宋词,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形式重于内容元曲因为元朝存在时间短,与中原文化融合不深,成就不高明清小说倒是艺术形式转变较大,篇幅较长,可以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涌现出一批好作品《金瓶梅》语言艺术成就较高,但因为黄色较多,不能对社会起到教化作用,不适合普通人阅读,多数时间被列为禁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思想性倒是不错,可惜故事情节不连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牟平红楼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牟平红楼梦(胶东人文探秘之十五红楼梦中的牟平方言)

牟平红楼梦

中国文学艺术的顶峰,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法。唐诗自然是李白、杜甫为首,成就极高,但因为诗歌只有寥寥十几二十个字,所反映的只是某一个片段、场景,容量太小,无法展现广阔的社会层面。宋诗宋词,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形式重于内容。元曲因为元朝存在时间短,与中原文化融合不深,成就不高。明清小说倒是艺术形式转变较大,篇幅较长,可以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涌现出一批好作品。《金瓶梅》语言艺术成就较高,但因为黄色较多,不能对社会起到教化作用,不适合普通人阅读,多数时间被列为禁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思想性倒是不错,可惜故事情节不连贯。

大浪淘沙就剩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其中首推《红楼梦》。《红楼梦》不论是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顶峰,这是一种共识,举世公认无可替代。

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红学,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中国的文学大家比如鲁迅、胡适、周汝昌、王蒙乃至毛主席都参与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以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部分。红学与甲骨文、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近年来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怪论频出,红学研究有下滑之势。但红学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工农兵学商之中都不乏红学爱好者,厨师可以研究书中的菜谱,园丁可以研究书中的花草,中医可以研究书中的药方。正如鲁迅所说:(在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学在国际上的热度可与研究莎士比亚作品比美。《红楼梦》中描写的许多场景、画面,实际上就是作者曹雪芹家族的生活实录。

我们先从汗牛充栋的研究资料里简单梳理一下曹雪芹的前世今生。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清代正白旗属于上三旗,即贵族中的上流,包衣是指贵族的家奴,不是奴隶,是贵族家里的工作服务人员。虽然身份地位低微,但因在权贵左右服侍,又属于在籍旗人,只要有能力就会得到升迁。

曹雪芹家族的发达从他的曾祖父(太爷爷)曹玺开始。曹玺的继配宫女孙氏(二婚老婆)是康熙的奶妈保姆,曹玺近水楼台做了江宁织造(全国共三家,其余两家是苏州和杭州),即南京地区皇家纺织服装采购供应公司老板,正五品,官不大但由国库拨款,属于肥缺。祖父(爷爷)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就是康熙的发小玩伴,接班继任江宁织造,又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古代食盐为国控物资,都是肥差。父辈的曹颙(任上病逝)和曹頫继任江宁织造。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大富大贵,成为当时南京地区豪门望族 。康熙六下江南,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接驾四次,但此时曹雪芹尚未出生。接待皇帝当然极尽奢华,无限荣光,也耗尽曹雪芹爷爷的积蓄,埋下曹家败落的伏笔。

康熙48年(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经查实亏空三百多万两白银,没治罪已是天大的恩典,后虽经多年多方筹措,到曹雪芹父辈仍有三十七万两的亏空。曹雪芹的父辈有点学问,但经商之道、处世哲学掌握得不好,雍正六年(1728年),此时皇恩已不再浩荡,曹家因亏空银两、行事不端获罪被抄家发回原籍,当时曹雪芹18岁,随祖母、母亲迁回北京老宅,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艰难的日子。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举家食粥酒常赊, 幼子因无钱治病夭亡,他极度悲伤以致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因贫病交加去世。如果按照正常剧情发展,曹雪芹也是接班江宁织造。可惜天不遂人愿,大清少了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官,中国多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红楼梦》我读过很多次,但没有一次读到底,因为其中涉及的知识太多,不明就里无法卒读。但有一点我很感兴趣,就是其中有我们胶东的方言土语。书中有南京话、北京话、满族词汇这很正常,有胶东话就值得探究了。当然其中也可能有山东其它地方的方言,比如潍坊昌邑方言,但因为本人才疏学浅,无法识别,只得作罢。后来读泰山学院孔昭琪教授以及张振昌、王建波等名家的文章,深受启发。其大意如下:

1.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系清初被清兵从胶东掳掠到辽东,被曹振彦认作养子。这似乎有些牵强,曾祖父对曹雪芹的文学语言几乎毫无影响。

2.曹雪芹的祖母李氏,祖籍胶东昌邑,后随父母做地方小官,长期在宁海州驻地生活,宁海州即如今的烟台市牟平区。这倒是有可能的,因为曹雪芹的祖父、父亲、叔父均在官场操劳,且去世很早,当然影响不大。曹雪芹应该是由祖母和母亲在南京培养成人的,类似书中的贾母与宝玉。祖母李氏对于曹雪芹童年的语言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只是证据链不完整,有待专家挖掘。

可不要小瞧了曹雪芹的祖母李氏的家族,曹家和李家是世交,势力在伯仲之间,两家的兴衰史几乎一模一样。李家也是先辈做康熙的奶妈,太子的奶妈不止一个。后人做三大织造之一的苏州织造,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李家接驾一次。曹家的亏空主要靠李家接济,这是康熙皇帝暗许的。后来李家被抄家比曹家早几年。曹家与李家类似《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曹雪芹的祖母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在曹家说一不二,类似贾母。

3.据复旦大学的DNA测定,曹雪芹系曹操的六十四代孙,威海市乳山市下初镇河南村(清代属于宁海州即牟平管辖),该村曹姓居民是曹操的七十几代孙。他们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就是他们村出去的,家谱有记载,因此曹雪芹祖籍是他们村。缺少迁移证据。

我们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红楼梦》中有一些语言是牟平地区独有的方言,属于胶辽官话。曹雪芹生长在南京,18岁后直到去世都在北京,从来没在胶东生活过,但能在书中熟练自如地使用胶东牟平方言,必有原因,还需要红学专家的考证。这个牟平地区是个大的地域概念,因为牟平在元明清时期是宁海州驻地,管辖今烟台市区以东的广大地区,东至文登南至乳山。现摘取《红楼梦》中的部分牟平方言,这些牟平方言现在仍在使用,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读音因距离远近稍有不同。每一个牟平人都能迅速明白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词语转换和思考时间。

1、合适:适合。合,读huo,类似“或”。适, xi,读一声或二声,反映不同的情绪。

这个饭只合他的适。(66回)2不忿:不忿气,不服气。忿,读一声,拉长声。气,读轻声。

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5回)

3、真个:果真,有疑问之意。类似读作“整个”,个读二声guo。

没脸:没有面子。没,读mo,二声,类似“魔”。

鸳鸯笑道:“真个的我们是没脸的了?”(44回)

4、出挑:出息,长得越来越好看。出,读qu,类似“取”。挑,tiao,读轻声或二声。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 (16回)

5、点补:垫补,不到饭点饿了,先吃一点垫底。补,读轻声。

饽饽:馒头。饽饽,胶东主食。第二个字读轻声,类似“不”。这里有饽饽,且点补些儿。(71回)

6.书房:指学堂或学校。上书房,牟平现在指到学校去。房,读轻声,类似“坊”。

二爷今日便宜了,大爷不在书房里,都放了学了。(87回)

7 尽够:足够。尽,读三声,也可以说尽够尽够,语气更强烈。李纨说:“——我包管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49回)

8、叨登:揭露,被揭发出来。叨为重音,登为轻声,类似“的”。  宝钗对宝玉说:“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了,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62回)

9、昧下:私下藏起来。昧,重音。下,读轻声。

贾琏说平儿:“ 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就昧下了。”(72回)

10、刮拉:牵扯到。刮, gua,读四声,类似“瓜”。拉,读轻声。  宝玉说晴雯:“你说我也罢了,袭人好意劝你,又刮拉上他。你自己想想该不该?”(31回)

11.铰:jiao,读三声,用剪刀剪布料或纸张。

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41回)

12.掉歪:因为对某人某事有意见,故意找茬或找借口。

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掉歪。(78回)

13.家去:回家。家,读作zia,四声。

这会子还不家去歇歇,还跑些什么?(71回)

14.尽:让某人某事在前,优先的意思。读作jin,三声,或读作zen,三声。

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75回)

15.才刚:刚才。

才刚老爷还问叔叔呢?说是有什么事情要使唤。(64回)

16.钻沙:贬义词,像小动物一样钻到角落里,找不到了。钻,读zan,一声。沙,读san,轻声,类似“伞”。

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52回)

17.打点:把准备带走的东西收拾好。

你这空儿把送姥姥的东西打点好了,他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42回)

18.没大狠:没怎么,物品使用的程度很轻。

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42回)

19.娇贵:娇惯,宠爱过分的意思,含不满情绪。

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劝他们。(74回)

20.赶等:等到,也做“赶”。

赶等大了还不知能出产个什么玩意儿。(88回)

诸如此类的还有:

21.宾服——佩服。宾,读四声。牟平话:他办事儿没有不宾服的。

22.我知道么——我什么也不知道。么(mo,读长腔一声)什么。牟平话:你说他这么坏那么坏,我隔得远,我知道么。

23.不听说:不听从别人(多指长辈)的教导。说,读xue,三声。牟平话:你不听说不听道,能出息个好东西?

24.忽刺巴儿的——突然、出人意料,含有对突然性不满的意思。牟平话:你这忽刺巴儿的叫我走,我一点儿准备也没有。

25.来家:在外时间很长后回到家。家,读zia,四声。牟平话:你这是从北京来家了?

26.奈烦:很耐心的样子。牟平话:看看你绣的鞋垫这个俊,你可真奈烦。

27.不离:不错,差不多。离,读li er,二声。牟平话:你这次语文打九十分,还算不离。

28.挑饬:挑理,挑毛病。饬,读ci,类似“刺”。牟平话: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你就别挑饬了。

29.摸不着:没捞到,没有得到。着,读作zhuo ,一声。牟平话:过年村里分那么多好东西,我没有户口摸不着。

30.袄儿:上衣,一般指外套。牟平话:得穿上袄儿,外面风大,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