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乌里克,维吾尔语意为“象牙屋”,真不知何时、何故、何人给它起了这么雅致、高贵且朗朗上口的名字。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

实际上,丹丹乌里克系西汉时期的扜弥国故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扜弥国当时王治扜弥城,户三千三百四十,人口两万四十。可见当时的扜弥国俨然一大国也;盛唐时,丹丹乌里克归属“安西四镇”中的于阗管辖,并驻扎有唐朝军队。出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丝绸之路南道西去的各国使臣、商贾、僧侣、传教士等停留过此地。只可惜这个在盛唐曾兴盛一时的佛教中心常年遭受风沙的肆虐、吞噬,迫使当地人流离失所,迁往他乡,最终,丹丹乌里克与众多绿洲城廓一样都难逃被大漠黄沙湮灭的命运。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2)

1896年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博士在“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首次发现了丹丹乌里克;1900年12月,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斯坦因怀揣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依照斯文.赫定提供的线索,带着向导和田人吐尔迪再次进入“丹丹乌里克”。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3)

在老道的考古家斯坦因的眼里,暴露在地表上且没被风沙埋掉的建筑物,恰好说明那些“沙漠寻宝人”刚来过此地不久,而真正的“宝贝”全都在地下埋着。他带着从和田招募来的30多名体格健壮的民工就地挖掘了十四天,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出土了大量的汉文、梵文、于阗文和婆罗谜文文书,以及陶器、钱币、色彩鲜艳的壁画、浮雕和佛像,最重要的是斯坦因在一尊比真人大许多的佛像下发现了供养人供奉的《传丝公主》、《鼠神图》、《波斯菩萨》等唐代木板画和泥墙上的绘制的壁画《龙女图》。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4)

《传丝公主》的画中央绘有一位身着盛装的贵妇,头戴高冕,众侍女偎依其旁,一端放一篮子,里边盛满类似果实的物品,另一端有一多面形的物品,左边侍女用手正指着贵妇头上的冕。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5)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6)

斯坦因自诩是玄奘法师的忠实信徒,他给敦煌莫高窟的看护者王道士也是这样说的。眼前的这些东西让斯坦因颇感震惊和惊喜,他非常自信地认为这张画板上所描述的内容就是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讲的东国公主传蚕种至于阗国的故事。他还说那个贵妇帽子里藏掖着的就是她从中原私自带过来的蚕种,篮中所盛形同果实类的物品就是茧,多面形的物体肯定是纺车了。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7)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8)

那位历尽千难万险取得真经东归长安后的唐高僧玄奘在长安大慈恩寺里讲述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奇闻异事,后整理成书为《大唐西域记》,书里就有东国公主蚕种西传的故事:于阗国国王着迷于丝绸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但中原朝廷严禁蚕种外传。于是于阗国国王派使节赴中原求婚,聪明的东国公主把蚕茧和桑种藏入高冕内,随使节远赴于阗国。这个传说还见载于公元8-9世纪成书的一些吐蕃文献里。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9)

三月底的一天下午,老王在新疆地形图上苦苦搜寻着丹丹乌里克的名称和位置,他的一帮日本佛教界的朋友打算年底想去丹丹乌里克。他说现在是旅游淡季,正好可以脱身去探探路。旁边的老解插话说,“三月份是风季,何不到了十月份再进?”老王对老解硬邦邦地撂了一句,咱们后天出发,十月份谁有空啊?

老王性子倔强且固执,认准的事硬往前冲,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大伙儿背后偷偷叫他是“骆驼”,因为有一次他被同事灌太多散啤酒,一个躲在洗手间里像骆驼一样口喷白沫。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0)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1)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2)

我和老解分头去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先租一辆四人座的德国产乌尼莫克牌双排沙漠卡车,然后再联系一下和田地区文物管理部门......

路上跑了两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昆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的策勒县,这个地方经常路过,但没进去过。根据手上掌握的资料,丹丹乌里克遗址在县城东边的达玛沟乡附近。我们先找到乡上的文物监管员买买提先生,他很热情,直接就把我们带到乡里的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遗址(小佛寺)。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3)

老王急忙说要看的是丹丹乌里克,不是这个小佛寺。但买买提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说不知道丹丹乌里克在什么地方,后来又解释道自己做不了主,让我们去请示他的上级吧。还是老塔反应快,迅速给买买提点上一支烟,邀请他去乡上最热闹的巴扎上吃了顿大餐,但最终买买提先生还是不松口。这下老塔急了,这两个说着同一种母语的人开始“互掐”起来,相互之间好像都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估计是来自新疆不同地方的人对“r”这个卷舌音有不同的发音法,就像四川人在说“四”,但你听他好像在说“十”。好在老解是于田人,家乡的维吾尔人都叫他“凯里雅”,讲着一口流利并带纯正和田口音的维吾尔语,他在忙着给当县领导的老同学打电话。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4)

老解放下电话向老王传达了领导的指示:丹丹乌里克在乡上正北方向90多公里处,路上都是上百米高的大沙梁子,估计车进不去,但可一试,买买提作为监护员陪你们进去,吃住费用由你们担,亲兄弟也得算明账啊。

早上我们出了县城还没走上几公里就碰到绵延起伏的沙漠,根本没路,只有漫漫黄沙。老王只说了句丹丹乌里克就在正前方的话音未落,我们的沙漠卡车哼哼两声就掉进沙坑里动弹不得。大家跳下车,从车上卸下两片为此行特地准备的铁制沙地防滑板垫在两个前轮下,卡车只哼哧了两声就顺利地冲出了沙窝子,大家欢欣鼓舞地上了车,但没走多远,车子又陷在沙子里,我们只能跳下车再铺上防沙板,就这样来回倒腾几十次,眼看半天时间过去了,我们却走了不到3公里,按90公里的距离测算,这种走法,到丹丹乌里克还不得跑上二十几天。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5)

老王表情凝重,嘴里好不容易蹦出一句,改道吧,去看毛主席。大家反应快,知道他想往于田走,这位“大神”说他96年就去过丹丹乌里克,不知是真是假,但我们崇拜他。于田县城中央伫立着毛主席和库尔班大叔握手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这时的老解也正好可以回家看看。于田在维吾尔语里就是“克里雅”或“凯里雅”,发源于昆仑山的克里雅河的尽头就是沙漠深处的大河沿乡,维吾尔语里称“达利雅布依”,乡里老乡做的“库麦奇”给人印象深刻,当然和田地区包括洛浦、策勒、于田、民丰、且末等的美食还多着呢,肉馕、馕坑烤羊排、红柳烤肉、烤羊腰子、烤鹅蛋、烤鸽子、烤南瓜、包谷面馕、鲜榨石榴汁......(待续)

甘肃省敦煌大漠驼铃(骑上骆驼去探寻大漠中传丝公主的)(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