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那些孩子气的古诗词)(1)

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老人在《繁星》里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寄小读者》中,她还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童年是美的,童话更美,拥有一颗童心永远年轻而美丽!

当代老作家木心也曾说:“爱孩子,尤爱孩子气的成人!”孩子气,是成人世界里最珍贵的稀缺品。有孩子气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们总能将平凡的日子过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让我们翻开林林总总的诗卷,找寻古人那一缕缕清灵活泼的孩子气......

唐代诗人胡令能少时家贫,从小跟父亲学习修补锅碗盆缸,以此作为谋生之技,人称“胡钉铰”。也许正是因他年少时的这段经历,诗人一直保持一颗纯净的童心,所作两首“童诗”语言浅显,构思精巧,情趣浓郁。在《小儿垂钓》里,他吟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记叙的这位初学垂钓的蓬头小儿,那份特别认真的劲儿着实令人喜爱。他坐在芳草茵茵的河边垂钓,有村人路过,问他:“收获怎么样呀?”小儿头也不转,只是摆了摆手,他怕张口说话吓跑了水里的鱼儿呢。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那些孩子气的古诗词)(2)

在另一首《喜韩少府见访》中,胡令能刻画了一个拘谨腼腆的农村孩子形象,诗云: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少府为官名,唐代县尉的别称。县官突然造访农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大人赶忙换上衣服,笑嘻嘻地出门迎接。孩子哪见过这种车马簇拥的大阵势,赶紧跑进芦苇丛中躲藏起来。乡下孩子没见过世面,胆怯腼腆,这种天真纯朴、机警灵活的性格,不由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怕见客怕生的情景。

晚唐诗人韦庄给家中小女写了一首诗《与小女》,诗曰: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个小女孩年纪很小,也很淘气。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因为贪玩小车而不肯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一朵金线花而哭闹不停。诗人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那些孩子气的古诗词)(3)

无独有偶,明代诗人毛铉也写有一首《幼女词》,不过他描写的幼女年龄要稍大一些,大概七八岁的样子,诗云: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此处的“小姑”指的是新嫁娘。这个小女孩稚气未尽,有样学样,穿了新衣裳,不由学起了新娘子成婚拜堂的模样。发现有人看她,羞答答低下头来,两手搓弄着裙带。这女孩儿少不更事、清纯可爱的样子,怎不令人生怜呢?明代文学家李贽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此诗亦然,童心诗心相映成趣,耐人品味。

南宋诗人杨万里是个“老小孩”,童心悠悠,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童趣诗。夏日,他喜欢在小河边的凉亭中、树荫下的小院里午睡,睡醒了起来,干什么呢?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云: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在枝头摇曳,泛着清酸之气;芭蕉初长,绿阴掩映纱窗。春去夏来,日长人倦,诗人午睡后起来,情思迷惘,童心焕发,竟痴痴观看孩童在院子里捕捉柳花。在《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中,诗人写道: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他躺在松阴、草苔间的竹床上,慵散地翻书又放下。百无聊赖中起身,逗弄小孩子吧,他掬起泉水去浇芭蕉,淅沥的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孩子,他们仰起小脸看天,还以为天上下雨了呢。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那些孩子气的古诗词)(4)

一向以豪放著称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偶尔也婉约一下,他从生活细节入笔,描写得出神入化,令人耳目一新。他写有一首乡情词《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词的下片曰: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家乡的果园里,黄梨红枣熟了,西风吹来,散发出缕缕果香。一群儿童手拿长长的竹竿来了,他们经不住诱惑,是来偷梨偷枣的。有的在扑打树上的梨子枣子,有的在一旁望风,提防被人发现,随时准备逃跑。当年战场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将军,卸下了往日里威严肃穆的面具,此刻变成了一个“老顽童”,不但不让家人阻止“偷梨枣”的孩童,而且还躲在静处闲看孩子天真无邪的举动。其实,童心未泯,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那些孩子气的古诗词)(5)

袁枚,为清代性灵派代表诗人,他认为“诗者,人之性情也”,诗里直抒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其代表作《所见》,描写了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捕蝉的情景,诗曰: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野外林荫小道上,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腾腾走来,他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开心事儿,一路行来一路歌,歌声清亮亮、脆生生的,传遍了整个树林,连牛儿都竖耳静听。忽然歌声停了下来,只见小牧童闭口仰脸,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原来,一只蝉儿正在高树上起劲鸣叫,他真想悄悄伸手捕蝉呢......诗人看见了这一幕,萌发了“真性情”,描画成一幅特写,也是一组动漫画,醉了我们的眼眸和心灵!

袁枚曾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不管是否为诗人,愿我们都有一颗晶莹透彻的美丽童心!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