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和复试参考书目(考研报考院校的锁定)(1)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惊呼教育语音课堂,接着昨天的课程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参考书目及真题、复试分数线及规则、考录比等方面的解读,可以帮助大家对自己备选的院校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确认,文章精选自任燕翔老师主编的择校指南,好了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一、参考书目

除了招生专业目录,专业课参考书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判定考试难度的依据。有的学校是整个一级学科列参考书目,那就要咨询清楚,到底哪些书是你报考专业的,哪些是同一一级学科下其他专业的。

H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考试范围备注
876光学《光学》(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赵凯华编著初始科目
911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李一玫,邵小桃,郭勇编初始科目

比如H大学不但按考试科目列出了参考书目,而且在栏目标题上用的是“考试范围”,说明复习这些书就够了,一般不会超出这些书的范围。这种明确列出考试范围,并且和考试科目相对应的学校,应当优先选择。有一些学校并没有标明考试范围,只是标注参考书目,而且是泛泛地列了几本本专业必读书,那就要小心了。考试很有可能超出参考书目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学校考试难度更大,因为复习范围书籍不明确。还有一种难度更大的,那就是索性不列参考书目,尽量不要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参考书目有的学校是单列的,有的学校是放在招生专业目录里的。

二、近3年的专业课真题

近3年的专业课真题是判断该校专业课考试难度的最好依据。有的同学去看专业课的复试分数线,认为复试线高的专业课就难,其实不是,因为专业课如果不是统考的话,各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难度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同学觉得应该去旁听目标院校的专业课课程,至少要复印目标院校专业课的课堂笔记,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高校中给本科生授课的年轻老师居多,而参与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命题的却不大可能是年轻老师,必定是年长的学科带头人。这里面就有可能产生一个错位,你旁听的老师并不是命题的老师,两者的授课内容、学术旨趣也未必一致,旁听不但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有可能误入歧途。想要知道专业课考试的真正难度,一定要从近3年真题入手,去研究真题的命题方式和命题重点。近3年真题比较难获得,一般学校是不出售的,更不用说挂在学校官网上了。不出售的原因是,专业课命题一般是指定1-2位老师在几年的时间里固定地担任命题老师,很容易从真题中揣摩出命题重心。如果通过报名惊呼会员从而获得到真题后,如果发现目标院校真题自己非常不适应,是自己的短板,那就要慎重。比如历史学专业非统考的学校中有些学校喜欢命制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比如让你自己选择一本对你影响最大的历史学著作进行述评,或者让你评论学术界的争议问题。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是本科阶段缺少独立学术研究、学术思考的同学来说就非常不利。总的原则是,真题相对自己比较适应的学校优先考虑。

专业课真题不仅是择校的重要依据,也是择定学校后进行专业课复习的最佳指南。真题和参考书目相配合,可以保证你的专业课复习不会偏离方向。

三、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应该和近三年专业课真题结合起来解读。绝大部分学校都会公布自己的复试分数线,这是衡量该校考试难度的重要指标。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复试分数线低的学校。但是不能只看复试分数线的高低,还要结合近3年真题的难度,有的名校分数反而比普通学校分数低,是因为它的专业课难度高,并不是考试比普通学校简单。

四、考录比

考录比亦称报录比,是当年报考学生和通过录取学生的比例,一般考录比越高,说明这个学校竞争越激烈,录取难度越大。但是绝大部分学校是不公布考录比的,因为担心有的专业考录比过高,会吓退很多有意向报考的学生。而有的专业因为报考的人少,报录比很难看,比如当年报考的全录取了,考录比就是1:1,这种院系尤其不愿意学校公布考录比,因为面子上过不去。如果是学校的官网公布的考录比,那可以参考。如果学校没有公布,可以去咨询一下研究生院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但是如果人家拒绝公布,那就不要强求,因为这个数据和其他信息不同,招生单位有权力不公布。更不要采信网上的考录比数据,因为这些教据无法证明真伪,即便有些宣称数据来源于目标院校也不要轻信,应该去目标院校的官网上验证一下,如果官网上没有公布,那么这些宣称来源于目标院校的信息也就难辨真假,不要采用。我们采信数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直接和权威两大原则,宁可没有,不要乱采信,那样反而容易弄巧成拙,误导自己。其实考录比只是一个辅助性的信息,有更好,没有也无须焦虑,因为报考的考生有很多会弃考,但是考录比只统计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并不统计真正参加考试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所以它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参考信息,并不精确。另外,即使考录比相同,也要考虑学校的名气大小,因为有勇气报考名校的总体实力会比报考普通学校的高。假设北京大学法学的考录比和苏州大学的相同,那也不能说明两所学校的考试难度相同。

五、复试规则的解读

相比较考录比,复试规则要容易获得的多,几乎每个学校都会公布复试规则,有的单独公布,有的在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里一起公布,还有个别学校不在研究生院网站或者研究生招生网站上公布,放到院系网站上公布。复试规则也比考录比重要得多,却是经常被大家忽视的信息。

复试规则的信息量很大,但是真正和我们中期专业院校选择直接相关的,只有两项信息:第一是复试的差额比例,第二是复试的权重。所谓复试差额比例,指的是参加复试的人数和最后录取人数的比例。打个比方,某某大学规定“复试时采取差额复试的办法进行,差额复试比例为120%左右,机械工程(学术型)和机械工程(专业型)生源充足,比例放宽至130%左右”,机械工程(学术型)招生人数为76人,学校会让初试的前99名(76×130%)同学来参加复试,然后刷掉23人。所谓复试的权重,是指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比如某某大学规定“总成绩=初试总分÷5×50%+复试总分×50%”,就表示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这两项指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标示了目标院校对外校考生、特别是本科学院一般的外校考生的态度。很多学生都担心自己并非出身名校(985、211),即使初试成绩好,会不会复试中因为“出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有这种担心的同学更应该查阅目标院校的差额比例和复试权重,一般来说差额比例越大,复试权重越高,本校学生和本科学校较好的学生优势越大。如果量化的话,那么复试差额比例150%,复试权重50%是一条警戒线,如果复试差额比例超过150%,复试权重超过50%,本科学校一般的学生选择的时候要特别慎重。大家不要机械地理解复试权重,认为50%复试就和初试同等重要了。只要复试权重≤50%,说明这个学校的倾向是重初试的,复试出题不会很难,区分度也不会很大,很难拉开差距。复试权重其实表示的是一种态度和倾向,只要≤50%,就可以放心报考,当然能低于50%更好。

至于复试规则中的其他信息,没有必要在中期选择的时候阅读。有的同学认为复试内容和形式也非常重要,确实重要,但是并不是在这个时段关注。初试考完最后一门前,所有的精力都应该放在初试上,努力把初试分数考高,不要为复试内容分心。因为如果初试没有达到复试线,连复试机会都没有,那就是为完全不存在的事情而劳神了。更重要的是,初试分数越高,复试风险越低。如果某学校某专业招生10人,复试差额比例120%,你的初试成绩位列前5,那么只要复试不出严重的失误,录取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你的初试成绩排名第9或者第10,那你的复试风险就会陡然增加。你需要在复试中表现得非常好,才能保证被录取。如果你的排名是第11或者第12,刚刚进入复试,那你的复试就需要超常发挥,表现非常卓越,才有可能反败为胜。初试成绩会对复试的老师产生反向的压力,如果你初试成绩第1,即使你的复试有一点瑕疵,一般情况下老师也很难下刷你的决心,因为你的初试成绩会给他很大的压力。如果初试成绩非常靠后,一旦复试出现问题,老师刷你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他会叠加你的初试和复试表现,潜意识里放大你复试中的问题。所以,只要复试差额比例和复试权重没有超过警戒线,就不要去纠结复试内容,努力把初试成绩考高才是王道。网上有些过分渲染复试的信息,不要采信。

六、自身情况和院校匹配小结

在给出所有院校信息搜集和解读方法之后,我们来对自身情况和院校匹配做一个小结。

首先,自身情况和院校匹配应该放在专业院校匹配之后,因为专业院校匹配决定的是你以后能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依据是不同专业就业时对学校的要求;而自身情况和院校匹配其实解决的是你有可能考上哪些院校的问题,依据是学校的考试难度。两者合璧,就能保证选出来的院校既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又能保证就业时给我们强力助推力,不会白上研究生,这样也就达到了院校选择的终极目的。两者不要同时进行,先进行第一项匹配,选出10所左右的备选学校,然后在这个范围内进行第二项匹配,进一步缩小范围,锁定学校。

其次,判断学校是否难考主要依据的信息是:招生人教、保送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近3年真题、复试分数线、考录比、复试权重和复试差额比例。有些学校是要从你的备选学校中剔除的,包括:招生人数少的(一级学科小于等于5人,专业为2人的);保送生比例超过50%的;考试科目与自己的主干课完全不同,特别是本校不学数学,但是该校却要考数学的;复试权重超过50%的;复试差额比例超过150%的。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招生人数多、保送人数少、考试科目与本校主干课完全一致、参考书目与本校教材完全一致、近3年真题的命题风格自己完全适应、复试分数线低、复试权重低、复试差额比例低。但是全部都符合的情况很少见,那么大家可以以此为标准衡量备选学校,进行难度的排序,最后选定一到两所学校。

最后,考试难度确实有洼地,即有些学校专业很不错,但是考试难度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这些学校应该是自己通过招生人数、保送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近3年真题、复试分数线、考录比、复试权重和复试差额比例这些标准找出来的,不是问出来的。因为一旦具体院校信息公开,大家都知道这些学校是难度洼地,蜂拥而上,一起报考,那这个学校就不是洼地了,而是高地了。所以,千万不要采信那些公开的洼地信息,也不要采信所谓小道消息,内部消息。在当今信息无比发达的社会,不可能只有你掌握信息,而别人不掌握,不存在所谓的信息孤岛。所以,洼地要靠自己去探询,绝对不能听信传闻。这也是我不能在这里直接公开洼地学校的原因,最多只能提供一些大概的思路。思路一:地域洼地,有些地区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报考,比如北京、上海。但是有些地区因为气候、生活习惯、交通等问题,有些学生就不是特别踊跃地报考,这样就会形成地域洼地。如果你对地域没有太多要求,可以沿着这条思路去探询这种类型的洼地学校专业。思路二:招生单位类型洼地。因为很多同学对综合性大学了解较多,有特别的情节,而一些专门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相对综合性大学就变成了洼地。比如财经类专业,因为财经类专门大学招生人教多,保送人数少,相对就比综合性大学好考。再如理工类专业,有很多科研院所实力不俗,但是不大被人了解,也会形成招生单位类型洼地。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喜欢我们课程的同学们可以分享或者推荐给更多考研小伙伴一起来学习哦。同时,如果大家有更多想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在我们惊呼教育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会为你送上你最想知道的干货知识。最省时间的考研复习尽在惊呼教育,我们在这里等着你,同学们明天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