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飘逸因注重细节或密而成障,因点到为止或不够通透,因自由洒脱或不接地气,故进之以旷达,旷,明也,疏也。达,通也,至也。旷达即开朗豁达,明通无碍。

美学的境界(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旷达)(1)

超诣的超越偏向于某一个领域的突破,飘逸的自如则是在所有已知领域内的翱翔,从超诣到飘逸是从线性进步发展为立体的融合,可以说这种融合是不厌其细的,因为飘逸的程度便取决于这种融合的充分性,但也随之出现了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过于追求精细,容易因小遗大,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二是飘逸追求潇洒自如,所以更倾向于在已知限度内精益求精而忽视甚至排斥新的未知因素的介入。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决定了飘逸需要进之以旷达。

美学的境界(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旷达)(2)

飘逸追求精细却又不知伊于胡底,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要求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把握都要抓住其核心和要领,比如学习诗歌则诗人灿若星河,学习绘画则画家数不胜数,如果漫天撒网,胡子眉毛一把抓,便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一篇文章有中心思想,一幅画有技法特征,一首诗歌有感情基调,甚至一个汉字也有其主笔。这些对于事物的概括性总结,不仅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细节。进一步,不论是对多种学问之间的联系还是对一种学问内部联系的把握,都需要首先抓住它们内在的主要结构,只有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洗炼、清奇和旷达,洗炼是从有用和无用之中洗去大量的无用,找到少量的有用,如沙里淘金。清奇是从有用和无用之中挑选出作者认为最有表达价值的有用,如游山玩景。旷达则是在飘逸的基础上,将一个个具体的有用归并提升为更为普遍的有用,如转型升级。

美学的境界(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旷达)(3)

飘逸侧重于打通事物之间的联系(包括逻辑联系和非逻辑联系),旷达则是破除这些过多过细的浅层次和偶然联系所形成的障蔽,从更高层面加以纲纪品类,总结出更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法则和规律,使得事物由纷乱障蔽而至于豁然明达。这也说明,相对于飘逸曲尽变化的偏艺术性,旷达更接地气更偏向于化繁为简的实用性。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书法中的飘逸」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以作品为天地立心

「美学二十四品之飘逸」心无定法,与时而化,不得而得,若与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