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与孟子的(1)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禾苗的情况,禾苗却枯死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认为帮助禾苗生长没有好处而抛开禾苗不管的人,就像是那些不去锄草的人。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倒害了禾苗。

寓意:

本寓言的寓意是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文章短小精炼,先是用寥寥数语,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可叹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后又加以评论,可谓画龙点睛,合人顿悟作者的用意所在,叙议结合,相得益彰。

孟子所做的关于“浩然之气”的文章中提到了这则寓言。浩然之气是孟子的呼吸养生方法。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译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孟子之后用“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用以表达自己的“浩然正气”不应刻意培养,而应遵循本心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