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烧肥肠

说来不好意思,23岁以前,我没有吃过肥肠。

我们家的食谱比较窄,记忆中除了猪肝,其他内脏也基本上不吃。倒不是害怕胆固醇高,早年各种食物都紧缺,每月每人凭票只能买到一斤带骨猪肉,猪的躯干以外部位难得一见;另外,父母对内脏的兴趣也不浓,等到副食品供应很丰富的时候,我家餐桌依然与肥肠绝缘。

但是,邻居家的一顿肥肠,让我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家所在宿舍有一个院子,各家的厨房都不大,所以,春秋夏三季大家都将小方桌摆在厨房门口用餐,也喜欢在那里择菜、切菜。刘婆婆家的厨房离院门不远,人们进进出出都会经过。

有一天我出门时,刘婆婆与媳妇正在淘洗白花花软嘟嘟的肥肠,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它接近原初的模样,忍不住停下来观看。她们双人接力,将连绵不绝的肥肠从菜盆里捞出来沥水,足足装满一筲箕,何止九曲十八拐。肠子两侧附着了近一寸宽、像花边一样的柔软油脂。

院门外的两位阿姨也兴致勃勃地跑进来围观,带着一脸艳羡,连声赞叹:这是整整一副猪肠呢!那么多油,扯下来肯定可以熬一大碗。我走出院子时,还听见她们在确认:肥肠里面是不是已经用盐和面粉使劲揉搓、清洗过啊,“不然腥得很哦”。

等我返回院门时,刘婆婆与儿子、媳妇刚刚端起饭碗。桌上只有一道菜,却十足气派,白瓷大汤钵里的肥肠烧莴笋热气腾腾,郫县豆瓣饱经煎熬后的红油,浸得每一块荤的素的都滋润又深沉,带着辣味的浓香弥漫空中。三双筷子在饭碗和菜钵之间快速穿梭,肥肠莴笋的造型一下子从高耸的山峰变成高原。秋天的傍晚已有寒气袭人,他们的额头却冒出细密的热汗,咀嚼声与轻微的吸溜声,像是在不间断地对食物赋予礼赞。

几位邻居围拢过来,刘婆婆进厨房拿出筷子,坚持要大家尝尝她的手艺。邻居一边拈起来品尝,一边由衷夸赞……

我也有些动心,但还是摇头退了两步,未敢尝试。毕竟“怯生”,对从未接触过的食物,有点由于生疏导致的隔膜;加之,肥肠那一丝丝轻微的、独有的气味,似乎终究还是异味。

回想起来,当年对那钵红烧肥肠绝无丝毫嫌弃,却也不是特别向往。但是,刘婆婆他们纵情享用的那一幕,却刻入脑海,印痕至深。那是每天只有清汤寡水的匮乏年代,一顿如此丰足、肥腴的美食骤然降临,跟日常的反差得有多巨大!那一刻,胃肠与心肝肺腑同时遭强力安抚的无限酣畅与幸福感,我仅仅在旁边看着,也被剧烈地辐射到了。

肥肠粉

一晃就过去了许多年。1980年代中期,青石桥的一家肥肠粉店,火得一塌糊涂。似乎,没有尝过的人都不好意思。其实离它不远,穿过东大街,斜对面的那家老字号牛肉焦饼,才真是香得荡气回肠。此时,它的风头却被肥肠粉盖过了。

好友琼约我去吃肥肠粉,我有点迟疑。听说我不会吃肥肠,她立刻怂恿道:你一定要学会,吃不来好可惜哦。好吧,本着学习的态度,欣然从命,我们骑着自行车赶往青石桥。还不到十二点,小店那几张桌子周围早已坐满,门口还站着二三十人,有的目不转睛紧盯着正在烫粉的那口大锅,还有的居然端着碗站在街沿上吃。这阵势太稀罕了。

结果,我们也无缘登堂入室,那就站着吃吧。肥肠粉分红汤白汤两种,琼建议初学者从红汤入手,因为麻辣可以遮盖肥肠的气味。端着那碗肥肠粉,仔细打量:下层是烫得绵软滑爽的红薯粉条,上面有鲜嫩的绿豆芽、一小撮葱花与油酥黄豆。七八根比小指头还苗条的肥肠丝散落在最上层,说来有点吝啬,但对我这样的小白却是恰好。

川西坝子哪家好吃(川西坝子遍地肥肠)(1)

成都肥肠粉 (IC Photo/图)

我本来想迂回包抄,琼鼓励我直奔主题,于是斗胆拈起一丝肥肠,送进口里。略有一点不适,不过可以克服,便又勇敢地拈起第二根、第三根……咀嚼起来,肥肠口感柔韧,别是一番滋味,还是可以接受的。

大功告成,从此填补了一项空白。下次进阶,再去尝试白味肥肠粉,白味更能体会出老汤的浓郁醇厚。而肥肠的好吃,也渐渐能够捕捉到了。当然,它没有上升成挚爱,我的恒久之爱还是芝麻酱。之后逐渐发现,周围热爱肥肠的人,简直数不胜数。

很多年间,成都车管所设在双流白家场。排长队办完车辆的年检,再去吃一碗梦萦魂牵的肥肠粉,是很多车主小半天辛苦后最惬意的享受。当然,不少人也会专门去白家场。那里的肥肠粉店开得密密麻麻,各自号称“总店”“正宗”。老顾客熟门熟路,带大家径直跨进最资格(即最地道)的那家。

店面挺大,品种多样,比起经济不够繁荣的八十年代,红薯粉上面的肥肠不仅成型,块头也够大。迷恋肥肠的人可以添钱多加一勺,更豪放的还会阔气地叫一声:再来两个冒结子(挽成结的肠子)!那碗肥肠粉,真是奢华。

几乎每家肥肠粉店的门口,都有一个做军屯锅盔的师傅在炭炉边现场操作。锅盔两面被烙得金黄酥脆,椒盐味的猪肉或牛肉馅又烫又麻又香。锅盔既耐嚼又经饿,跟肥肠粉确实是绝佳搭配。

肥肠食谱

直到1999年与王泽华合写《民国时期的老成都》,我才晓得,肥肠在成都人的食谱中,一向就占据了重要席位。

大师级名厨黄敬临民国时曾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开过晋龄饭店,其名菜有烤填鸭、油淋随园鱼、红烧鲤鱼肚、蝴蝶海参、软炸扳指等。这里的扳指即肥肠,取其形似。黄敬临与儿子在陕西街开设的不醉无归小酒家,吸引了不少文化界名人,他们的蒜泥肥肠、葱烧鱼、红烧舌掌、豆泥汤等特别受食客青睐。

老成都有一类餐馆主营蒸肉、红烧肉、汤菜。顾客一坐下,店伙计立刻就将预先做好的粉蒸牛肉、红烧排骨、雪豆肘子汤等端上桌,热气腾腾,香气袭人。这些蒸菜烧菜里,肥肠的出场率很高。书法家、诗人李一氓先生说:“后世称为‘快餐’的,其实成都早已有之”。他特别提到蜀腴与朵颐,后者“菜品中等,价位也合理,略不同的是有炒菜,可以喝酒。”

李一氓是彭州人,1919至1921年就读于成都联合中学(现石室中学)。同学们平日在校内食宿,星期天常跑出学校吃午饭,去得最多的是新街口的蜀腴饭馆。饭馆租用了一家巨宅的轿厅——那家大公馆一进大门就有这么一处五开间的大敞厅,用于上下轿子、停放轿子。蜀腴只卖饭菜不卖酒,菜都是事先预备好的,味道都很好,每天有20来样。蒸菜、烧菜里,总有粉蒸肥肠、红烧肥肠。

老成都的街头小吃中,冒饭肥肠、抄手倍受欢迎。小贩的担子一端是鼎锅,里面翻滚着肥嫩白净的猪肠。中间小横板上的瓦钵子里,放着调好的抄手馅,还有切好的心、肝、肉、肺片,任君选择。另外有一大筲箕米饭用于冒(在滚汤中加热)饭,外加粉条、豌豆尖、冬菜、芽菜及佐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顾客一多,三四张小板凳就不够了,只能站着吃。如果什么都不买,从家里端碗冷饭去冒热,也行,只花一点点加工费,小贩依然一丝不苟,要给你浇上葱花、辣椒之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以猪肠为主角的名小吃很多,北门大桥的肠肠粉,暑袜街的红肠肠,东门城隍庙的肠肠豆汤,鼓楼北街的小笼蒸肥肠等,都令食客入口难忘。

著名作家、美食家李劼人先生认定,川西坝子的矮脚短嘴黑毛猪特别优越,猪种好,饲养得又非常经心,所以它的肉“比任何地方的猪肉都要来得嫩些,香些,脆些。假如你将它白煮到刚好,片成薄片,少蘸一点白酱油,放入口中细嚼,你就察得出它带有一种胡桃仁的滋味。因此,你才懂得成都的白片肉何以是独步。”

既然成都平原的猪肉如此卓尔不群,肥肠的品质和口感肯定也水涨船高了。

川西坝子哪家好吃(川西坝子遍地肥肠)(2)

成都锦里食肆 (视觉中国/图)

肥肠血旺

川西坝子盛产肥猪,说来肥肠并不算精华部分,早年多是不宽裕的人偏好它们,取其价格低廉又属荤腥。从美国摄影家比尔·霍克1981年摄于成都的照片上看见:每斤棒子骨售价两角,一斤大肠仅5分钱。据我的同学回忆,那时每斤猪肉7角8分。可知,即使到了1980年代初期,猪肠相对于猪肉,依然价廉。

现在猪肠的售价已接近猪肉,一斤卤肥肠更是要卖百元上下,名店门口,顾客依然络绎不绝。人们追捧肥肠,已纯粹是因为热爱了。温江万春镇的卤菜五花八门,有经验的食客都知道,若是周末去,要确保能买到卤肥肠,最好早点打电话找店家预定,其他的品种反而没有这么紧俏。

在成都周边县城和乡镇,以肥肠为主角的菜品花样百出:红烧、粉蒸、干煸、凉拌……其中,肥肠血旺的人气特别旺。

民间高手不知怎么巧运灵思,竟然将猪肠、猪血这两样乍一看不怎么搭调的低端食材,调配得众口称颂,确实出手不凡。至今,人们游览县城、古镇时,吃一顿肥肠血旺仍是不可省略的环节,专程前往者也不少。大邑城的大口巴血旺,安仁镇的刘血旺、游血旺,王泗镇的庹血旺,新场镇的周血旺,蒲江城的张啰嗦血旺,名号都很响亮,好些还开有分店。通常,它们的店堂不很大,装修也不太讲究,但一到中午总是人流不息。

炒尖椒、拌茄子、土豆丝、豆腐干等现成的素菜早已摆成几排,任顾客自己挑拣上桌,血旺却需要等待。一边排队一边看师傅操作,会增强期待感。大铁锅里翻滚不息,无数根肥肠载沉载浮,早已被煮得鼓鼓囊囊。奶白色高汤浓香缭绕,多半是靠肥肠与各种配料、香料成就的。一个装着半盆红油辣椒的不锈钢盆子,像小船一般飘浮在汤面,盆中还有一小团即将融化的猪油。四川的红油辣椒都用菜籽油熬制,罕见加入猪油的。现在多数人对猪油避之犹恐不及,可它说不定正是这家老字号肥肠血旺的点睛之笔。听身后的顾客议论,另一家肥肠血旺店炼制红油辣椒时,除了菜油、猪油,还会加入鸡油、肥肠油。

师傅用漏瓢小心地将烫熟的血旺舀进菜盆,加入切好的肥肠段,再淋上红油辣椒,随后撒酥黄豆、葱花等。赶紧动手,血旺最要紧的就是吃得烫——火候恰到好处,血旺已经熟透却依然娇嫩柔弱,不胜筷子搀扶,得用勺子伺候。它被红油的香、辣、麻合力浸润,再加上透彻的烫,舌头瞬间像被点燃,但又欲罢不能。血旺没有一丝腥气,入口即化,令牙齿无所作为,回味却很悠长。这才顾得上搭理肥肠,软糯而不乏劲道,丰腴又毫不油腻,配得上血旺的好。

肥肠血旺的隔壁往往要卖油烫鸭,食客一般都要去宰上半只或一只。油烫鸭的口感酥香、密实、微甜,跟血旺肥肠的鲜嫩、火辣,恰好彼此成全。

蒲江文庙街的张啰嗦血旺,是好友岚带我们去的。后来我们每次跟她去蒲江看樱花、摘樱桃、逛河滩,总有一顿要去张啰嗦。除了血旺肥肠,他家的土豆烧肥肠、豆花、萝卜汤,也同样精彩。对了,蒲江的早餐呢,最让人心心念念的是艾麻子奶汤面。

江油肥肠

以前去江油,参观李白纪念馆、游窦团山是重头节目。这些年,素有声望的江油肥肠名声大噪,使得涉足此地,还必定会动念吃一顿肥肠。听说,不少江油人早上是以一碗红烧肥肠、一碗米饭的扎实组合,开启幸福一天的。还有这么个说法:如果没有吃过江油肥肠,就不算来过江油。

这一次,走到江油的郊区,已经看见公路两旁层出不穷的肥肠店,看店招都颇具诱惑力,有二十年老店,还有百年老店。进到城区,以肥肠为招徕的餐馆同样多,有的离珠宝店、母婴用品店不算太远,却也并不违和。

朋友小杨推荐小小吃。他说自己有一阵经常去江油,每次必去这家店,标配是一碗米饭,一份红烧肥肠,一小碗圆子汤。他家的肥肠,里面的油扯得相当干净,吃起来很清爽。这当然是加分项啊,一听就愈发向往。不过人的口味确实千差万别,之前看到一篇推荐江油周肥肠的文章,历数他家各种肥肠的美味,说感觉有一个特别的好,就是他们洗肥肠时有意保留了里面的一点油脂。

我们去的是小小吃比较新的分店,在一个购物中心临街的门口。浅棕色牌匾的白色店名上方,有一行“引题”:“无肥肠不江油”。这六个字颇具格局,完全不拘泥于小我,似乎适用于所有的江油肥肠餐馆。

店堂布置得简洁干净,不像有的老字号那么满面尘灰烟火色。菜上得飞快,小碟小碗的,圆子汤还有一份、半份两种,十分体贴——顾客可以多尝几个品种,价格还不贵。红烧肥肠、圆子汤、烧白、红烧排骨等,都是高水准。

肥肠果然一丝不腻,辣得温和又很入味。据说他家的肥肠是当天的鲜货而非冻品,因而口感好;圆子细嫩疏松,十分惊艳。我私底忖度,假设肥肠里再烧点莴笋、芋儿之类蔬菜,就更完美了。

川西坝子哪家好吃(川西坝子遍地肥肠)(3)

绵阳特色美食,图中为江油肥肠碗碗菜,红烧肥肠,粉蒸肉,丸子汤,干拌肥肠。 (IC Photo/图)

回成都跟人聊起江油肥肠,发现拥趸真是不少。有人深情回味某一顿土豆烧肥肠或麻辣肥肠煲;有人无法忘怀干煸肥肠与肥肠鱼;有人去往江油,早餐必须是一碗香辣滑顺的肥肠粉……

著名电视人、美食家陈晓卿先生称江油为肥肠的耶路撒冷,他的夸赞含蓄却有力度,真是巧妙——“(在江油)我尝试着辩解:为什么会吃下三碗甑子饭。”这句话广为流传,似乎为江油肥肠之美味盖上了认证图章。

王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