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前,女子的地位较低,想要出人头地,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民国时期,尽管提倡男女平等,但社会上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普遍情况下,女性的生存要依靠男性。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1)

那个年代,妓院和青楼两大毒害女性的娱乐场所还是有的,这种对女性不尊重,男人的风流之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全面取缔。

民国一位奇女子董竹君,小时候被父母卖到青楼,逃出来后又被丈夫抛弃,但她是一位要强的女人,一个人在上海混乱的上海闯荡,最终创立了锦江饭店。

被父母卖到青楼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市一处贫民窟,父亲叫董同庆,从事底层劳动的人,没有什么积蓄,全家以拉黄包车为生。

那个年代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董竹君的父母虽穷,但为了女儿的将来,还是省吃俭用,努力干活赚钱,凑足了学费,将董竹君送到私塾接受教育。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2)

就是父母的这一坚持,让董竹君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发展。不幸的是,几年后,董同庆患上了疾病,失去了劳动力,家里没有收入。

万般无奈之下,董同庆和妻子商量,为了能活下去,决定将董竹君卖到青楼,这样能拿一笔钱不说,还能让她吃饱饭,不至于被饿死。

既然董同庆已经决定了,董竹君没有拒绝的权力,只能被迫中途辍学,被卖到一家青楼,在那里做三年“清倌人”。

旧时代,青楼和妓院是两种场合,相较妓院这种男女苟且之地,青楼相对干净一些,里面的女子主要是凭借某种才艺给客人表演,如弹琴,唱歌、跳舞等。董竹君13岁那年被父母卖到青楼,学习唱戏,并非是那种接客的女子。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3)

董竹君长得漂亮,且读了几年书,有些文化,相较于其他青楼女子,她显得格外出彩一些。因此,来到青楼消遣的男客人会经常点董竹君,花钱请她表演,一来二去,董竹君认识了不少人。

一年后,青楼的老板娘暗示董竹君可以接客了,她不愿步青楼姐妹们的后尘,但又毫无办法。一天,一位伺候董竹君的老妈子见她可怜,劝董竹君有机会赶紧跑,不要再待在这里。

正当董竹君想不到逃跑后去何处时,一位叫夏之时的客人向她伸出了援手,愿意带她出去。夏之时的身份不一般,他是经常出没在青楼的革命党人,经常去听董竹君的戏,对她很关心。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4)

起初董竹君拒绝夏之时的求爱,因为他有老婆,自己虽在青楼,但不愿做小三。不久,夏之时的夫人病逝,他本人也被袁世凯追捕,计划逃往日本暂避,临行前告诉了董竹君。

经过反复思考,董竹君最终选择跟夏之时一起走了,趁着青楼的老板娘不备,留下赎身钱后直接坐黄包车来到日本租借,乘船和夏之时一起去日本生活了。

经历一段失败的婚姻

夏之时带着董竹君来到日本后不久,二人便结了婚,生活在一起了。此后,董竹君开始在日本留学,进入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5)

夏之时虽是一位国民党人,但他骨子里依旧有一种封建的思想在作祟。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四川办事,临行前给了董竹君一把手枪,让她防范贼人,如果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用枪自杀。

这明显就是不信任董竹君,夏之时为了看住她,急忙让在上海读书的四弟来日本陪嫂子读书,用意也太明显了,目的就是监视董竹君。

两年后,董竹君从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计划去法国留学,但丈夫夏之时坚决反对,借口工作忙碌,需要帮助,硬要董竹君回四川。

在四川派系斗争中,夏之时跟错了人,发展受到了限制,最终被解除公职。郁郁不得志的夏之时染上了鸦片,脾气变得暴躁,经常拿董竹君出气,对她拳脚相加,恶语相向。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6)

在董竹君患上肺病独居的三个月里,夏之时一次都没来看过,甚至连派人问候都没有,这让董竹君彻底失望了。从那以后,董竹君觉得凡事要靠自己,只有自强自立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婚姻并非她最后的归属,况且还是那段失败的婚姻。

独闯上海,闯出一片天

董竹君带着那种自强不息,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先后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因局势动荡,经营不善,以失败告终。

自1929年开始,董竹君就与夏之时分居了,5年后二人宣布离婚。离婚时,董竹君不要丈夫的家产,提出了两点要求,即:不要断绝孩子的抚养费;万一自己有三长两短,念及当初的情分,抚养四个女儿读书长大。

起初,夏之时还答应得好好的,后来不仅不支付女儿的抚养费,更要从董竹君手中夺走女儿,被她严词拒绝。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7)

有了几次经商失败的经验后,董竹君觉得四川不适合创业,带着孩子去上海,打算去那里碰一碰运气。

一位姓李的商人,觉得董竹君与其他女子不一样,是一位独立自主不轻言放弃的人,得知她的遭遇后,决定慷慨借她2000元。

有了启动资金的董竹君,决定在上海大世界附近的华路臬路开一家川菜馆,取名“锦江小餐”,也就是锦江饭店的前身。

由于准备充足,且有经商经验,再加上“锦江小餐”这家餐馆做出来的菜的确地道,开业后,生意越来越红火,连杜月笙,黄金荣等当时在上海有头有脸的人都来捧场,是该餐厅的回头客。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8)

生意红火后,董竹君手上的闲钱也越来越多了,她扩大规模,在上海各地开设了不少分店,将“锦江小餐”改名为“锦江川菜馆”,成了上海地界有名的女老板,上过报纸,成了名人。

除此之外,董竹君还开设其它业务,如置办了锦江茶室等,生意也很火爆。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被日本人占领,起初日军没有对董竹君动手,后来日军想借助她的名气,专门为日本人服务,遭到董竹君的严词拒绝。

拉拢董竹君不成,日军决定对他下手,好在董竹君嗅觉敏锐,提前离开上海,将生意交给代理人张某打理,自己带着女儿逃往菲律宾,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来。

抗战胜利后,在董竹君的经营下,锦江川菜馆恢复了往日的红火,生意好得不得了。解放战争时期,董竹君投入地下革命工作中,帮助地下党同志传递情报,在策反杨虎的行动中,立下大功。

民国往事董竹君(民国奇女子董竹君)(9)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打算以锦江饭店的人员为班底,创立锦江饭店,专门招待高级干部和国外来宾的食宿饭店。

董竹君得知组织的意思后,将自己劳动16年创立的锦江川菜馆全部捐出,当时估价高达15万美元,这是一笔巨款。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董竹君不仅捐了饭店,还捐了花园住宅,自己和女儿住进了普通的民房。

1997年的12月6日,董竹君因患感冒病逝,享年97岁,她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是当之无愧的奇女子,胸怀和气度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