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看过《往日情怀》,你一定听过《The Way We Were》这首歌吧;如果你没有听过悉尼波拉克导演,你一定听说过《走出非洲》这部电影吧!今日阿飞要推出一部充满深情的电影,来治愈一下你的节后遗症。
接着又在第35分钟处给了两人缠绵的镜头3分钟之久,就为了把两个人彼此吸引、温情脉脉的感觉呈现出来,让人感觉这不是在做爱,而是爱之深情之切的下意识小动作。
喜欢一个人,能记住他说的每一句话(不知这是否让你想起旧爱)。影片中男主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文青,女主为了和他一比高低,偷偷的花了好几个晚上写作,不惜把自己的工作报告扔一边。但结果是教授严肃的说“我一般不在课堂上念学生的文章,除非这个人写的特别好且非常有天分”,文章就是男主写的,此刻女主的着迷之心再进一步。
爱上一个人也会变得盲目无知,女主觉得自己的白马王子身上永远发着光,她把自己催眠了——她在按着自己的期望想象着男主应该的样子,是和自己一样追求美好幸福稳定的生活,是充满正义和责任感的人,是能按着计划把生活一步步过完的人。可惜这一切都是女主自己的自我洗脑,或者说女主尝试去把男主改变成这样子,但这是不可能的。在爱情中,试图去改变对方成为自己想要的人都是徒劳的,有那功夫你还不如多读几本开导书。
但是,就像所有的爱情一样,太甜了会齁死人的。从两个人本身性格来说,一个是热情似火,一个是冷静如水。虽然两个人都为彼此而着迷,但在那个没有人不谈论政治的特殊年代,他们的爱情生活矛盾重重。女主无法融入男主的朋友圈,更是在聚会上闹翻了场。
“全世界都知道罗斯福总统死了,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言外之意就是“不是只有你爱他,不要再装酷”。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情况呢,喜欢王尔德就觉得自己是最懂他的且不能让别人说一句不是。当然在影片中女主更多的是因为她疯狂的政治热情,也是因为此,他们终究是没有熬过去,没有像女主说的“如果我们老了还能熬过去这一切,那就太美好了”。
男主是有着发光的写作才华而一点不关心政治喜欢生活过的随性一点的人,而女主是一个“一有机会就向这个世界说教”的人,尤其在那个年代,意识形态严酷,各种思想主义蓬勃发展,好像个个都是能拯救人类命运的天使。即使如今,好像喜欢说教的人也并不鲜见,这些人总是告诉我们这个不对那个不能做,我们一生中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在防洗脑上。
在影片的结尾,男主说“凯蒂,你把人期待的太高了”,言外之意就是“我只是个想写点东西的作家,我不懂这个世界到底谁是真理,我只想凭才华混口饭吃”。当然,片中男主并不算贫穷,在好莱坞也写剧本赚了不少稿费,只是女主的热情太满血,她不能生活在没有正义感需要发挥的空间,也可能是因为她是犹太人,总之她不会放弃,不会放弃为全人类的公平正义等等问题去奉献热情和力量。
影片最后他们又不小心重逢,女主还在发宣传单(客观来讲这是敬业的表现)。男主也最终给于了理解:“你永远不会放弃,对吗?”这个镜头交代了他们真正不能在一起的原因。
这片让人佩服的是导演没有给出政治上的谁对谁错,而是保持着客观的态度去全力呈现男女主人公的彼此着迷的爱情。至少在这里,导演没有成为一个说教者,他给与我们自己去思考的空间,“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个哈姆雷特”。
在政治和经济面前,爱情大部分会灰飞烟灭,就如可爱的鸡蛋被粗暴的十八磅锤砸个稀巴烂。想起小时候听奶奶说伯父伯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如何互相伤害,因为分属于不同的阵营,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代,可能真的无法想象爱情在政治意识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的景象。也许马爷的理论都已交代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大的浪没有风起不来,再浪漫的爱情没有面包照样会疲软变小。
深情,单纯,痴狂,太多的词汇不如听听影片风靡世界的主题曲,所有的话都在音乐里。谁不曾有过一次全力以赴忘情投入的爱恋,希望每一对曾经的恋人都可以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没有互相伤害没有撞见时视若无睹,而是偶然重逢,深情的说一句:“你还好吧!”
晚安,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