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种农产品的市场分析(我们的新时代小黄瓜)(1)

“我们村有一半以上菜农种植无刺小黄瓜,我也种了20多年了。”日前,在孙家集街道胡营王村一处果蔬专业合作社,宁秋兰正跟几位菜农忙活着。她告诉记者,如今村里不仅有果蔬专业合作社,还建起了育苗基地,8月份就能育苗,到时候大伙儿统一买苗,足不出村便可实现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服务”。

“我们村有165户,曾经家家户户种小黄瓜,都发了‘黄瓜财’。”宁秋兰在种棚过程中,见证了小黄瓜与村庄发展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项目投资者之一,付海娟说:“寿光的蔬菜技术员遍布全国各地,依托这个庞大的群体和我们自己的产销网络,只要育出好种苗,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2021年以来,孙家集街道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业园区,胡营王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围绕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重点在提升“胡营王小黄瓜”品牌知名度和促进群众增收上下功夫、做文章。

“村党支部领办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吸引菜农入社,共同推广标准化种植。”付海娟告诉记者,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吸引社会资本加入,联手建设育苗基地项目;与院校合作,自主研发和培育无刺小黄瓜,做强产业“微笑曲线”两端,为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创造更多财富。

“村里的黄瓜棚现在都拔园了,我们主要是从化龙镇种植基地收购黄瓜。”采访时,付海娟雇的一辆小货车从化龙镇拉货归来,车上全是无刺小黄瓜,一根根顶花带刺,鲜嫩油亮,“无刺小黄瓜是典型的水果黄瓜,很受消费者欢迎。”

付海娟告诉记者,村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化龙镇的蔬菜种植基地有长期合作,每天早晚两次到基地运输无刺小黄瓜,到合作社进行包装后派送各蔬菜供销点,24小时内便可销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商超。

如今,胡营王村的无刺小黄瓜产业“蛋糕”越做越大:有的村民看准商机建交易市场,收黄瓜、卖黄瓜;有的搞物流运输,为群众就地卖菜提供方便……付海娟和家人做蔬菜市场贸易也有十多年了,对村里的这项产业充满了自豪:“别看我们村不大,却有12个果蔬专业合作社,其中11个是无刺小黄瓜蔬菜专业合作社,集中回收、集中销售,平均每天有30多万斤小黄瓜在此集散,为大伙儿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小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