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妈咪育儿经(原创丨欢迎转载分享)

每位家长,都曾共同怀揣过一个殷切希望,也就是老话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天才毕竟是少数,一个父母普通的家庭生出一个基因突变、智力超群的孩子也只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其智力水平和其父母其实不相上下,有的甚至还不如父母。

这时,就会有家长说:我也不奢望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天资过人,但是学习上比不过别人,好歹稍微听话、懂事些,在性格方面当一回“别人家的孩子”。

殊不知,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活动越是活跃,家长若能及时给予良好的启蒙教育,孩子以后就有可能成为大多数父母心中的“天才”。

视觉回避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常有这三种)(1)

孩子从小捣蛋惹人烦,长大后却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

乐乐,从小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待在家里的时候,没一刻是安生的,不是把新买不久的玩具给拆坏了,就是把爸爸的新剃须刀给拆了,他的所有玩具的最终归宿几乎都是沦为一堆零部件。

而随着乐乐逐渐长大,他也不再满足于拆自己的小玩具,开始对家里的家具下手了。

在乐乐的妈妈小陈的“强制干预”下,乐乐总算是放弃了对家中大件电器下手的念头,可即便如此,他也已经拆坏了三个遥控器和四个闹钟了。

视觉回避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常有这三种)(2)

本以为,乐乐这样的孩子只会让家长头疼,没想到上了初高中的乐乐,就如同脱胎换骨一般,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不用父母操心。

尤其是学习方面,物理、化学这类学科对于乐乐而言,学起来都可以称得上易如反掌,每回拿回家的成绩单,都能让小陈笑逐颜开

逢年过节,乐乐也从亲戚们“避之不及”的对象,变成了大人眼中的“香饽饽”、小孩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果真是应了那句古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视觉回避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常有这三种)(3)

美国研究:这三类“爱捣蛋”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脑力超常的“潜力股”

对于爱调皮捣蛋的孩子,大人们通常都会下意识地给他们贴上“不成器”、“不学无术”的标签,其实不然。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的一次研究结果,孩子的这三类“捣蛋”行为很有可能暗示着他们的脑力超常。

一、喜欢拆解物品

对于父母而言,一个听话乖巧的宝宝无异于是老天馈赠的礼物,而一个调皮爱拆家的孩子,就像是充话费送的。

其实,动不动就喜欢拆解物品的孩子虽然破坏力大,但是他们的这一“爱好”,反而证明了动手能力强、脑袋瓜机灵

要知道安卓系统的创始人安迪,幼年也是一位拆家大户呢,正是他拆电器的行为才让父母意识到他在机械方面的天赋,最终将他培养成编程和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因此,家长们不要仅凭主观想法就把孩子归类到“败家子”类别里,实际这些孩子很可能是隐藏的小天才。

视觉回避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常有这三种)(4)

二、喜欢刨根问底

相信父母都曾经历过被孩子追着屁股后面问这问那,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体验。

对于缺乏耐心的家长来说,孩子的这类行为就如恼人的苍蝇一般。但其实孩子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正是他们脑力高的体现。

《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小时也是这样的小孩,他源源不断的提问在母亲的耐心回答下激起了他对生物的浓厚兴趣,最终使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生物学家。

视觉回避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常有这三种)(5)

三、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

如果说,上一类孩子是喜欢深究问题,那么这一类孩子就属于广泛涉猎型提问。

他们会对任何事物产生好奇心,随时随地地抛出各类问题,而他们这种广泛的求知欲,也正是他们脑力超常的表现之一。

发明家瓦特,从小也是一位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他的好奇心使他常常留意生活中的各类现象,烧水时被顶起的壶盖就给了他灵感,后来就有了蒸汽机的发明。

视觉回避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常有这三种)(6)

当然,孩子虽然有上述三种暗示“脑力超常”的表现,但也不意味着孩子日后一定能成就非凡。

一味依靠孩子的天赋,只会让孩子步上“伤仲永”的后尘,因此,要想孩子日后更好发挥先天优势,父母一定要重视他们的启蒙教育。

孩子启蒙教育“两步走”,不要让“潜在天才”被扼杀在摇篮里

【第一步】在0-3岁的幼儿启蒙期,父母们可以多和孩子说话,向他们展示各类认知卡片等,以此刺激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发展。

【第二步】在孩子的4-6岁阶段,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互动游戏,例如搭积木、吹气球、捉迷藏等,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他们的专注力,而且无形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推理、逻辑和思维能力。

另外,当孩子出现爱问问题、喜欢拆解物件的行为时,家长们一定要耐心对待,不管孩子的先天天赋如何,只要家长们肯在孩子的后天培养上多下功夫,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父母的骄傲。

视觉回避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常有这三种)(7)

PS: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和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