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都在转发议论关于郑州富士康工人徒步返乡的事情。随着社会关注度不断攀升及话题持续发酵,郑州市政府也派出了工作组赴富士康协调相关工作,一些河南省地方政府也派出大巴车在高速路口迎接返乡乡民,沿路群众自发地为这些返乡人在路边摆上矿泉水、零食等补给。
穿越田野徒步返乡的富士康员工
沿着公路徒步返乡的富士康员工
为何这些打工的年轻人要昼夜星辰马不停蹄徒步也要往家赶呢?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和不确定性使年轻人产生了不安全感和恐慌,因为谁也不想有感染新冠肺炎史。
根据河南省卫健委的最新通报,10月31日,郑州市新增确诊病例13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2例,现有确诊112例。从数据来看,这跟2020年的武汉及2021年的上海疫情相比谈不上特别严重,当地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住疫情。然而“工人逃离富士康”事件,无疑对政府公信力和处置效率提出了疑问。因为信息不透明和公关不及时,网络甚至一度谣传已经感染了上万人。
郑州政府应对危机的不及时让人联想起去年郑州地铁五号线“7.20”事件。去年7月20日,郑州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地铁五号线附近出现大量积水。不一会,积水冲垮地铁口围挡不断向地铁深处涌去。当时正在地铁上的乘客已经自发步出车厢,沿着地铁外沿走道徒步向出口走,正在这时乘客忽然听到有广播和工作人员要求原路返回,于是乘客又一个个返回到车上,车也被锁上门。然而,这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因为雨水持续倒灌进车厢,水位已经到了胸部和脖颈,氧气越来越稀薄,乘客纷纷感觉呼吸困难。危急时刻,大家拿起手机打电话、发视频,各处求助。这时,有乘客拿起灭火器疯狂砸车玻璃,将玻璃砸出一个窟窿,空气一下子进来,缺氧状况终于得到缓解。
郑州地铁五号线口摆满了群众祭奠遇难者的鲜花
约晚上八点,救援人员赶到事发隧道,将乘客一一救出,但是依然有14人不幸罹难。一时间,愤怒的网民纷纷质问:为什么发生严重城市内涝地铁还在运营?乘客明明有自救倾向为什么要把车厢门关上?2022年1月21日,郑州地铁5号线“7·20事件”被认定是责任事件,郑州市应急管理局、郑州市地铁集团等相关责任人被依法处理。
不敢说“7.20”事件对郑州富士康工人纷纷逃离有负面影响,但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徒步返乡不是一种“自救”行为。
▶ 多灾多难的河南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豫州大地,物产丰饶,历史上曾创造了浩瀚的物质财富和灿烂文化。因为河南有一半多都是平原,特别适合农耕,历史上多个朝代曾在河南建都;也正因为河南地方太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次战争、灾难降临在中原大地之上,老百姓流离失所,饱受苦难。河南人也成为中国最能吃苦的人群之一。
近代以来,河南老百姓就遭受了两次大灾难。
1938年,日寇不断由北向南侵犯,五月,日寇强渡了黄河。为阻止日军继续南下,蒋介石数次下令炸开黄河。六月,黄河上游持续降雨,河水猛涨,黄河花园口被掘开,河水向豫东南奔涌而下,淹死、饿死、感染瘟疫而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
四年后,也就是1942年,河南又发生大饥荒。当年,河南持续干旱加蝗灾,粮食减产绝收,国民政府不仅不思救济,还在忙着征兵征粮。饥饿的百姓四处逃难,吃光了榆树皮,榆树皮吃完了就吃观音土,一路上饿殍遍地,惨不忍睹。
1942年河南大饥荒逃难的灾民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这两场灾难,是天灾更是人祸。
▶ 饱受偏见的河南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跟很多中西部省份一样发展落在了中下游。因为河南人口多,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河南人吃苦耐劳是出了名的,但是这群勤劳朴实的人却饱受歧视。
一个是传“河南人爱偷井盖”,一是说河南人爱贪小便宜,容易出“河南骗子”。其实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有小偷小摸、坑蒙拐骗的人在所难免,但这种人仅仅是很少的部分。这其间除了一叶障目,以讹传讹,媒体其实也在推波助澜。这种歧视,要么是故意夸大,要么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打上“标签”的后果,就是普通河南人也遭受无端歧视。比如招工不用河南人,甚至部分“大厂”还要在河南求职者的简历后面备注“河南人”三个字。
如果家乡有足够多的发展平台,谁愿意背井离乡谋生呢?郑州成立富士康,就吸引了河南20万青年就业。但一个富士康远远不足以支撑起河南年轻人的未来,现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就是在优先发展沿海和西部大开发后撑起中部地区的脊梁。
我们也看到,河南政府在树立河南正面形象上所做的努力。比如,河南卫视爆火的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节目,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律动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无数人的好评。
因为饱受苦难,被人歧视,河南成了一个悲情的省份。其实,河南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都有优势,河南省GDP为全国第五,中部第一,省会郑州的发展也是迅猛异常。因为人口多,多有“内卷”,但总的趋势来看,河南崛起将是迟早的事。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冠疫情持续不减,老百姓难,政府也难,然而此时,也正是考验政府执政理念和管理能力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