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社会学的思维来理解这个时代的爱情新问题呢?或许很多人觉得爱情和社会环境没有多大关系,而仅仅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对恋爱时间长的感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对恋爱时间长的感悟(如果对于爱情的新旧脚本你一无所知)

对恋爱时间长的感悟

如何用社会学的思维来理解这个时代的爱情新问题呢?或许很多人觉得爱情和社会环境没有多大关系,而仅仅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如果你这么想,未免太狭隘了,如果你能把视野展开得足够宽广,那么你看到的问题将变得不再是山崩地裂,而是微风细雨了。

很多人说:琛哥,为什么我的情感之路这么坎坷?总是波澜起伏?

其实有很多问题我在说道-丽人堂都讲过,这次我总结出三种比较常见的爱情经历阶段,给大家剖析一下。

第一种怎么进入爱情?

第二种爱情遇到了困难怎么办?

第三种失恋了,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爱情是从古至今一直被我们讨论的话题,而在今天这个时代给我们的爱情脚本真的很难,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

其实当你发现每一份爱情无论成功或失败,如果我们从中能得到自我的成长,这份感情就是好的。

另外,我其实很想强调爱情真的是需要学习的,如何去爱是种能力,我们有好多要学习的方式可能在过去我们是忽略掉的。

所以今天我特别想给大家讲清楚的就叫爱情脚本,这个脚本其实是背后有一个更宏大的社会机制,社会文化在影响,如果你不能跳出这个框去看,你很容易被它裹挟着往前走。

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法国社会学家伊瓦.易洛思提出来的。

他说:“我们今天个人生活的失败并非是源于我们的心理弱点,而是结构性的安排,导致了我们变化无常,多灾多难的情情感生活。”

所以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什么叫爱情脚本,其实爱情脚本就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所确定的一整套有关爱情的经营机制。

它决定了我们在什么时间段遇上一个人是合适的,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最合适的伴侣,什么样的感情被我们看成是好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活是得到所有人赞赏的。

这些其实都是由社会提前决定好的,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你会发现在你选择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大的脚本,它在决定你怎么做出所谓的正确选择。

而这个正确选择不见得一定是最有利于你自己的,不见得是你内心里最想做的脚本。

当我们讨论爱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经常最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父母经常会催婚,他们会不断的希望我们早点结婚。

我们会跟父母有很多的冲突,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爱我们,不是父母对我们不好,是因为我们两代人所拿的脚本很不一样。

父母他们拿的脚本里面就会有时间,地点,人物,角色评价的确定。

比如说时间,上学的时候不能早恋,要影响学习,但是你一毕业希望你马上能找个人结婚,马上就能够进入到正常的恋爱关系里面。

我们完全不考虑这中间其实你是需要学习的。

从地点来讲,我们的父母都希望是离得近的,文化程度相当的,比如说上海人喜欢江浙沪三个地方,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说其实差异越大,有的时候吸引力就越大。

在人物方面我们父母都希望你找一个老实的,但是又能独挡一面的,因为父母会觉得你将来的生活还是要男主外女主内的。

他既要能独当一面,但同时他要非常可靠的在你身边陪伴一辈子。

在评价方面你会发现我们父母评价我们嫁得好不好,是跟隔壁老王家去比较的,如果老王家的女儿嫁的比你更好,我们父母就很受伤,如果你比隔壁老王家还要好,父母就会觉得很棒。

这一系列的概念都跟父母所处的时代,他们拿到的爱情脚本有关。

比如说他们考虑你的年龄的问题的时候,其实主要是受到理想的生育年龄的限制,然后在他们的概念里面,如果一个女性不结婚,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所以对父母来讲你是必须要结婚的,而从地域角度讲,这是跟过去不流动的社会体系有关的。

为什么要跟隔壁老王家比较?是因为我们过去是个熟人社会,我们所有的人都是通过外部人的评价来确定自己是不是好的,这是我们过去所有人社会的一个特征。

但是对于今天的女性我们的脚本其实变化了,我们从家庭领域走出来了,我们变成了独立的女性,我们能自己生活得很好。

我们生活在大城市,很多的时候是个陌生人社会,所以我们对于爱情本身的脚本也都变了。

首先你会发现我们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找一个人让我生活得更好,而是说我如果结婚能让我过得更好,我才会去结婚,它不再是一种宿命,它是一种选择。

第二个时间角度讲,我们会觉得爱情该发生的时候就发生,而并不一定是说非要在某个时间段必须完成的事情。

而地点在信息化时代,地球就是个村,你说地域能影响多少?

在角色上面我们更强调平等,而不再是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我们强调要各自成长,势均力敌。

在评价体系上我们也变了,你会发现我们的重心变成我觉得好才是好的,而不是别人的家的是好的了。

比较一下两个脚本,你会发现爱情的旧脚本所有的出发点,其实是从家庭的利益之上来出发的,所有的考虑是从家庭怎么能走得好,整个的我们的各自的生活变成一个整体。

但是爱情的新脚本他所有出发点变成我怎么更好,是从我个人的利益角度出发的。

即使我结婚也是希望婚姻能对我有好处,而不是我怎么让婚姻变得更有好处,这是新旧两个脚本巨大的差异。

我们今天的困难就在于,其实我们对于这两个脚本的这种差异和冲突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是两个脚本混杂在一起的。

因为今天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被称之为叫压缩的现代化发展,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用了40多年或者70多年,我们发展了人家几百年的经济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很快,可是我们的文化是有滞后性的,它不见得能够马上跟得上。

有不同脚本的人它共存在一个社会里面,所以当你在面对这些新旧脚本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拒绝你父母的脚本,你会内疚,你甚至会怀疑我不听他们的我会不会是错的,是不是?

但是今天我们的整个社会文化恰恰就有这样的一种多元的冲突,所以爱情脚本的新旧混杂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的是这个爱情脚本是不是我想要的?大家给我的模板是不是我想要的?

当我们有这个剧本的时候,这个剧本里面他所给我的角色,他给我的这些假设是不是我能够演好的,其实这些都是问题。

中华女子学院的前院长张立喜做了一个研究,就会发现今天的爱情跟婚姻里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角色期待的错位,导致爱情变得更难。

我们先来展开来说说在传统的角色里面,男性是一个挣钱养家的,他是给整个家庭提供保护,然后他不太需要做很多照顾人的工作。

回到家里他是一个权威,对女性来讲,你是个被保护者,你是一个没有挣钱能力的,所以像这样的一个经济角色就决定了你在家庭里面你要做大量的照顾人的角色,你是要服从的要顺从的。

然后你会发现你还具有牺牲的美德,你要去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人,这被看成是女性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性的脚本没有改变,今天对男性的要求依然是要挣钱养家,甚至是个加强版,你的原始积累会更高,因为房价变得更高了。

所以你可能得有更多的年份去原始积累,对男性来讲它的传统角色是加强的。

可是对我们女性来讲,我们的角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仅仅只待在家里,还走出家门了,也可以经济独立了。

我为什么还要遵循你的权威,我为什么还要服从那种牺牲的美德,我为什么还要去坚持它呢?

现代女性的角色开始追求自我这个概念,遇见更好的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等等,这样的词汇在女性的文化里是非常普及的。

但是因为我们的男性没有改变,所以男性是不可能意识到我需要去跟潮流的,所以你会发现男性本身的角色变化是很少的。

所以新脚本对对我们女性来讲压力太大了,我既被要求是个独立的女性要工作做得好,同时又被要求在家庭领域还得要吻合旧爱情脚本里面男性对我们的角色期待。

当我们面对这种角色错位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功利的一面,因为现在的你考虑自己的利益更多了。

其实爱情的旧脚本和新脚本里面都有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说对于男性来讲,在新脚本里面也会有好处,你独立自主,有工作,有文化,他带着出去还挺有面子。

所以你会发现男性会把旧脚本里好的东西拿过来,把新脚本里好的东西也拿过来,对我们女性来讲也有这样的取向。

你想一个男性能挣钱养家,能够提供很好的经济实力,所以爱情旧脚本的东西我们也要,但是我们也要自己的独立自主,我要有话语权,我要有自主性。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希望把两个脚本里好的东西都拿进来。

当你看明白这些问题以后,你就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爱情了,首先我们得放下自己这种贪心的想法。

第一步是要去做一些梳理,你既不能够完全回到旧脚本,回到传统角色,你要选择新脚本的时候,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

我们如何来进行好的选择,不要让人生进入恶性循环,这的确是需要选择和权衡的。

第二个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碰到很多两性之间关系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觉得是对方个人的错,实际上从这个个人来讲也不见得他是多渣,人品有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他的脚本跟我们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双方都能认同的分工模式,合作模式,而不是用旧脚本去要求对方,也不要用新脚本去指责他的做的不好的地方,这个其实都是太过贪心的。

在今天这个时代,其实爱情的新脚本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会发现自主权回到了我们个体的手上,而不是成为捆绑两个人的枷锁。

所以别人的脚本不见得适合我们,新旧脚本的分割也不见得那么的明确,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停一停,问一些问题,更好的思考我们想要的爱情到到底是什么?

爱情本身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爱情是我们丰富自己生命历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