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论

提起庞统,最先想起来的应该就演绎中司马徽那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至少我是这样的)。而提起庞统,向来是和诸葛亮并称的(虽然说起武侯,未必会把他和庞统并称), 似乎,凤雏之旁,必有卧龙。

然而,人们只会为诸葛亮写出“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留给庞统的只有“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相比卧龙,凤雏实在是太过不幸了。

那一箭飞矢,射落了他未满的羽翼,凤凰还没来得及翔于九天之上,便坠于天府之国。

暮山紫烟,风云相继,雏凤凋华英。

三国历史上的庞统(三国天空中的九天飞凤)(1)

二. 成名感觉中国历史上一等人才的出道基本都是一个路子:在他们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突然会有当时的高管显贵、世之英才发现他们的能力。如李密挂牛角读书被杨素赏识,苏轼考场作文被欧阳修赏识,当然了,还有许子将给曹操一生的最好总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让曹操成名是不假,不过大半是骂名吧)而庞统,被我们都知道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一句“南州士之冠冕”捧出名了。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一开始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并不理解南州的意思,然后经查工具书,发现有这两个解释比较符合。1. 南方地区(也就是荆州,交州,益州和扬州)2. 南阳我个人认为,南州是南阳的意思,应为感觉说南方太大,而且同时代的,蒯氏兄弟,董和,孙策等等一干人比不过这个20岁的小伙子,感觉这么夸有点过。其次,庞统是襄阳人,曹魏建襄阳郡之前襄阳属于南阳。不过,如果说司马徽是庞统的第一个伯乐倒也未必,因为习凿齿的襄阳记有记载庞统的叔父庞德公(德公应该是号):统,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且凤雏之号按襄阳记的说法出于庞德公之语。说来这个庞德公和司马徽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还都赏识另外一个种田的农夫。无论是在树上采桑的司马徽,还是室中的庞德公,在见识了那个弱冠少年的谈吐之后,都会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将会是驰骋的龙驹,翔天的凤凰。

三国历史上的庞统(三国天空中的九天飞凤)(2)

三. 谋略

很可惜,蜀国的资料太少了,关于庞统的谋略的只有三件事。

一. 九州春秋曰: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二.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三.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第一条,出自九州春秋,大致描述和隆中对差不多的战略思想,如果放在现在来看也许觉得没什么,可是在当时,你怎么判断是联合孙权还是刘璋呢?何况当时四川是真心富庶啊,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绵竹一带亩产量达到30斛,中原一带只有10斛。或许有人会说,刘璋懦弱之类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毛子当年一开始对于元首也很懦弱,可是结果呢?大家都知道了。

第二条,庞统摇身一变成了范增了,想玩个鸿门宴。其实这条计策的风险是很大的,万一蜀中之人不买账,直接让刘循接班,各关隘严防死守,坚壁清野,你手里攥个刘璋有什么用。(具体参考大明土木堡事变后的情况)。更重要的一点是,《三国志蜀书一刘二牧传》中这句已经反应了这点,“吏民咸欲死战。”但是,如果对方应对不及时,或者直接投降呢?毕竟川中士族和刘氏一族也有矛盾。更何况,这样可以把己方伤亡减小到最低。

不过结果是,刘备没有采纳到底这条计策是否管用也不得而知(虽然我倾向不管用)

还有就是刘备的个性问题,也许是前半生输太多了,不敢超级的风险成了先主的特性。在新野,他放弃了诸葛亮的建议,而之后,他两次放弃了庞统的提议,承然这3条计策,都有些天马行空,似乎不切实际,但是不代表不可行,邓艾偷渡阴平,之前也是被认为不可能的,但是结果呢?韩信背水一战,岂非也是冒险?刘备的考虑自然也有道理,自己这样做最多是被后人认为胆小,可是被认为胆小总比霸业未成好。

更何况,如果刘禅、诸葛瞻听了姜维的话,陈余重用李左车呢?

第三条,也是唯一载入陈寿原文的,更是三条中最体现庞统的能力的。

其一,庞统是基于当时的情况,给了刘备三种不同的选择(甚至看上去很蹩脚的选择),而不是像很多谋士献策那样,给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因为人总是主观的,完全客观的人是存在的,不过这种人叫圣人。我可以肯定庞统还不是圣人,但是作为凡人的他,想出了弥补人性弱点的办法。(当然每个人应该也能想出了。)那就是将此刻能进行的所有措施都告诉刘备,到底怎么办你自己决定。谋士是干什么的?谋划的,不是拍板的老板。何况你就是给你认为最好的对策,且这个对策是正确的。Boss无视掉不听怎么办。何况谋士要是出错了呢?老板又听了你的对策呢?其实两种方式的风险系数差不多,还不如boss自己拍板,还能省了万一失败后的怪罪。

其二,庞统的策略可以看出偏向出奇制胜,至于关于出奇的描述可以参考上文。我在此是想论述方案一的可行性,它的可行性应该极低,因为当时张松事变已经发生,刘璋必然已经开始防备刘备,想RUSH掉是极为艰难的。

可是,有个疑问是刘备假装要走的时候,杨怀他们居然跑过去送行,这个是XX到没有防备,还是想学刘邦玩鸿门宴,亦或是当时刘璋集团还并不认为刘备是来夺地盘的?

而根据“璋 ( 刘璋 )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 先主”说明当时非常有可能刘璋只是提防刘备,而不是翻脸,否则应该死守关隘才对。(刘备为什么不用这条计策参考上文),第二方案可以参考演义,和最终的结果。

总结:由以上感觉,斗争上,庞统之谋大半是走陈平的那个路子,属于出些损招和阴招的,军事偏向奇兵急攻。也就是庞统是和贾诩类似的毒士。

三国历史上的庞统(三国天空中的九天飞凤)(3)

四. 人品 庞统其人品如何呢? 性好人伦,勤於长养。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可见庞统的道德观是很符合儒家的尊老爱幼和仁者之道的,可是他的计策总是偏向阴损。每每出这些计策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否会有犹豫。看到那个没有胡子,须发花白的男人对自己这个小伙子恭敬请教时,看到他对百姓的关心时,看到诸多人愿为其听命时,庞统或许认定,这个叫刘备的男人能给百姓带来安定。必定倾己所才,助君一统天下。不管用什么样的被逼手段去谋夺,我的目的永远简单而明确:带给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富足的世界。

五. 凤陨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雒城的飞矢射落了凤凰的羽翼,凤陨蜀中,那一刻你是否有所不甘? 真是丢脸呢,号为凤雏的我,终究还是没能走到最后的终点啊。不过主公,只要您能三分天下进而兴复汉室,统死而无憾。可惜王师克复长安的那一天,我看不到了。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陆游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六. 凤雏

或许庞统不死,三国的历史会改写,或许他会劝谏刘备早日加强荆州方面的防务,或许他会在汉中之战减小刘备的损失,从而在曹操兵退之后,直接实现隆中对的那个钳形攻势;亦或许他会组织烽火连营的发生。(诚然,这有些夸张,因为后来刘备有了法正代替。)

不过这已经不在重要,他已经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尽到了自己的指责。唯一遗憾的是,明珠最大的荣耀是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光芒,而上天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

蜀中梦里山川,马嘶声断,驱驰古来难。多少人倒在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

而雒城旁的风云葬落了飞凤的梦想。

与那个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人相比,他岂非更不幸?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