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熟悉的人无不拍手称赞,感叹于它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曾几何时,这所有着近80年历史的乡镇中心校,因为缺乏名师引领、不具备资源优势、教学质量不高而对附近的家长和学生缺乏吸引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落后学校”到“家门口好学校”的华丽蝶变,这背后的基因和密码,就来自于校长谈莉莉和她的活力管理思想。

教师节优秀教师是怎么评出来的(这位上海校长的)(1)

遭遇生源外流尴尬

初任校长时候的情景,一直深刻在谈莉莉的脑海中——每天早上,邻近区的实验小学把校车开到二中心小学的校门口,接送那些本属于该校的孩子到他们的学校上学。

家长直截了当地告知谈莉莉:“学校没有名师,我们担心得不到优质的教育”。

面对这样的尴尬,谈校长第一时间召集全体教师召开专题会议,她说:我们不能抱怨这些“舍近求远”择校的家长,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也不能抱怨这些开着校车过来接孩子的“名校”,谁不想在事业上干得红红火火?

“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知耻而后勇”,改变工作思路,抢抓时机,变道超车,促成学校教育价值的增值?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教育转型带来的获得感,让师生获得更均衡、更精准、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将家门口的好学校资源扩散到更多地域,让更多师生受益?”

&nbsp>

教师节优秀教师是怎么评出来的(这位上海校长的)(2)

提出活力教育思想

谈莉莉提出活力教育思想,坚持用成功唤醒成功,让成功助力成功。

她推广“大拇指”文化,她坚定地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实现了学生培养和评价导向的变革——

“也许我跑得并不是最快的,但我是最坚持的一个;也许我的思维并不是最敏捷的,但我是最认真思考的一个;也许我的成绩没有排在前列,但我是最努力的一个;也许我不太会表达,但我是最真诚的一个;也许我才能不多,但我是最用心的一个……”

——这“五最”成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共性价值认同,也在实践中塑造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教师节优秀教师是怎么评出来的(这位上海校长的)(3)

谈莉莉还决定数字赋能,助力师生卓越成长。

时至今日,谈莉莉依然记得在课题开题动员大会上她那番令全体教师心潮澎湃的发言:

当前,我们面临着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教育正在进入数字时代,我们拥有海量数据,如果我们缺乏把数据转化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行动的话,那就好比我们生活在数据的海洋中却忍受着数据的饥渴。海量数据蜂拥而至,对教育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数据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在谈莉莉看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谁能够把握和顺应这种趋势,谁就能够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占得先机。

于是,该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用最少的时间提高学业质量,用最多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素养。

在疫情期间,该校在大规模在线教学中,成功实现了稳定卓越的教育教学。

生源大回流逆转

最终,她成功实现了从影响“一群人、一个学校到整个区域”的跨越,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学校发展成区域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和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校。实现了从“生源大流失”到“大回流”的逆转。

曾经学生和家长“绕道而行”的尴尬,已经被每年招生火热的报名所取代。而“办一所优质学校”的初心和使命,也在谈莉莉自己和同伴的努力下从一个“美丽的梦”变成了现实。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的变革也不能因循守旧,如何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让学校发展真正惠及每一个师生,成就师生卓越成长之梦,这始终是萦绕在我海中挥之不去的问题。”

谈莉莉出版了两本专著《课堂上的拷问与探究》、《指向生命价值的活力教育》,她说,她希望把自己的管理思考、实践能够分享给更多的同类学校校长……

教师节优秀教师是怎么评出来的(这位上海校长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