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耀武(程文耀武)(1)

程文生活照

程文耀武

作者 | 冯益汉

程文(1929~2019)原名程文祥,临朐县崮山村人。其母因“犯月份”受挤兑,她只得与丈夫携子回到娘家王瑞村居住。1942年,程文随父母讨荒,父(绰号程大个子)病饿而死,母子们堆石块盖父尸而去。后母又死,程文率两弟乞讨。时日寇占据海浮山,14岁的程文让两弟爬上桑树吃葚等,他往山顶扛鹿柴(以整棵桑枝向外围张开于炮楼四周,为阻八路军进攻),以挣三个窝窝头。但当他拿窝窝头回寻两弟,人已无踪(解放后才团聚)。

1944年,15岁的程文参加了八路军。这个只上过三个月私熟的小战士行军途中,走在前面的战士的后背行李卷上挂着小纸片,文化教员就是在行军途中教这些文盲战士讲读这小纸片上的字。但改名程文的他就果然名如其人的程文(科举考试用作示范的文章)了:他从朝鲜战场归国后,被保送进哈尔滨外语学院,专修俄语,他竟如鱼得水,成就斐然。如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二译是梅益按照英文版翻译的;而程文调任《人民文学》外文编审后,奉命以俄文版进行第二译,程文就不负众望地“程文”,使这第二译本成示范的文章了。这一位真谓“走读”(行军途中学念字)的人物,是怎样具备其文学功底的呢?还有他的历次获奖,笔者在此不详谈文,却要谈程文耀武。

程文八年从戍,他当卫生员、文艺兵,并未接触武行,是他后来与著名武术家李德印同蹲“牛棚”时,随李学练太极拳剑的。我在采集写长篇小说《武林英烈窦来庚》的史料时,知李天骥这位著名武术家曾供职山东省国术馆。李德印当然得父李天骥武学真传而成名家。以程文之天资,拜名师而习武于“牛棚”,当然心专艺成。程文对我说过一段轶事:他在莫斯科公干时,一天傍晚独身行于人稀处,突然闯出一位壮硕男子,袖口处一片铜扣,他说:“知道黑手党吗?拿出钱来!”程文迅即镇定下来,亮掌起势,也以熟练的俄语说:“你知道中国功夫吗?”对方一怔,竟仓皇逃遁了。程文失去了一次耀武的机会。

1993年7月底的一天,冶源联中的法夏庆老师来到我家。他说:“我大舅程文从北京回乡探亲了。他现在我家,他看过你写的几件文艺作品,极崇尚你的才学,他有意要见见你……”我说:“我亦早闻程老大名了!哎,我的儿子考入山东大学了,今中午他的三位同学要来庆贺。你是我儿子的初中班主任,能否就请程老一同过来一聚呀?他这位成功人士,也是青年们的榜样啊?”法答应回家与舅商量去了。不多时,法竟用摩托车载程老光临我家了,程老在后座上夹着一箱酒。这顿午餐有程老的光临,就意义非常了。

程文耀武(程文耀武)(2)

程文与妻子刘智结婚60年纪念

从此之后,程老回老家就更勤了。我探知程老的习武之事,便向文友、冶源太极拳健身协会会长苗元春介绍。苗大喜过望,程老应邀到老龙湾边为大家表演大极拳剑,更使大家瞠目结舌,认定名师。1997年5月24日晨,苗元春张罗将程老请到海浮山疗养院空场上为程老的太极拳剑录像,以当学武资料。是日,乃程老古稀寿诞之日,苗元春在老龙湾畔的冶泉宾馆(今玉泉寺处)设寿宴,连同程老的亲戚同聚一堂。程老感激众人对他的推戴,苗元春推荐我即席赋诗,我起身念出七古《祝程老古希寿辰》:

程老古稀今非常,故乡亲友聚一堂。

冶泉鸣琴伴华宴,浮山卧“寿”映楼窗。

苗元春乘兴唱京剧,我为伴奏京胡,众人纷纷起舞、歌唱。程文用俄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众女纷纷邀程老跳舞,程老舞步轻快,姿态优雅,极展现其文武天赋。

程老对我的长篇小说极感兴趣,他认真读我的60万字《武林英烈窦来庚》手稿,随记笔记。我把窦来庚的四子窦璋请到海浮山庙中,将窦璋的太乙拳录制胶带给程老捎去北京,意在寻找内行人商讨,以把太乙拳推广开去。可惜他未能在京找到熟知太乙拳的名家,使他的承诺未得实现。2012年冬腊月,我为影视剧事赴京,程老总想招待我,我因有主人安排食宿而婉谢,程老特地为我买了一把京胡。时过不久,程老家生变故,在荷兰大使馆的三子病成植物人了,儿媳绝望离去,年过八旬的程老夫妇成了责无旁贷的苦主……程老就不曾再回故乡了。

我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武林英烈窦来庚》,想托程老的二外甥法夏利求程老为写个序言,程老转告我:他当年看《窦》书稿所记的两本记录,都让三儿媳一块儿拉走了……我一想:程老此时哪还能为我的《窦》书写序呢?……至2019年1月底,书友法夏利告诉我:他的大舅程文已经去世了,享年90岁。我并不吃惊: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程老能活到90岁,就幸亏他的心宽呀!路上行人七十稀,程老仁者寿,年过九旬而去,他贵在此生无憾——自己的文学成就已彪炳文史;而文人耀武,把跟随李德印学来的太极拳剑传给了故乡人,岂非壮举?至今他的演练太极拳剑的录像带还在冶源一带太极武术爱好者之间传看着。程老的生命是去了,但他的武姿、舞姿、嗓音还在多少个电视屏幕中熠熠生辉,程文耀武或能流传千古。程老曾赠我一本厚厚的《太极拳运动》,曾把他随身携带使用的一把伸缩剑赠给了我。我这个太极“半瓶醋”还曾在沈阳新华社辽宁分社(儿子供职处)记者公寓帮看孙女时,“矬子里拔壮汉”中冒充了三个月的太极拳“教练”。那些退休老记者们笑谓我文人尚武,我大言不惭地说明:我的老师程文的老师是李德印,我这个徒孙就正可谓“三世而斩”了,但我却写了一本获大奖的武林《窦》书。如烟往事,每看到程老赠我的书剑,无不太息!记述此文,以寄情思。

程文耀武(程文耀武)(3)

程文(前)与同为志愿军九兵团文工团战士的弟弟程文袖回国后于1954年4月在沈阳合影

附程文简介:

程文,偶用笔名一夫。山东临朐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44年参加八路军,历任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三野九兵团文工团美术分队长,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编辑,编审。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有苏联中长篇小说《永恒的规律》(合译)、《克罗什历险记》、《克罗什的假期》、《湖畔奏鸣曲》、《要案侦查员》、《寡妇船》、《浪荡女人》、《马特洛索夫》及个人回忆录等。《克罗什历险记》获北方十社优秀选题奖,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获“人生路标丛书”优秀编辑奖,《山羊科兹玛的故事》获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友谊奖。

图片/王兆亮

程文耀武(程文耀武)(4)

冯益汉(1944一),笔名艺翰,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