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捐款修庙功德碑序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捐款修庙功德碑序言(旌德新建渐公墓修缮倡议书)

捐款修庙功德碑序言

旌德新建义门汪氏始祖渐公墓修缮倡议书

尊敬的天下汪氏宗亲:

你们好!

汪氏自得姓以来,近三千年历史,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尤其是显祖唐越国公汪华更是名震九州,功高五岳,保境安民,建吴称王。审时度势,率土归唐,宿卫长安,受历朝帝王将相,达官名流赞颂。受江南六州百姓千年祭祀。华公生九子,均文武兼得,英勇仁义,为军中将领,王府辅臣,骁卫京都,廉政州郡!然我旌德新建渐公后裔曾十世同堂同食宋真宗诏嘉【义门】。

汪渐,尊称渐公,汪氏五十二世祖,唐越国公八子俊公次子处方后裔。唐末乱世,其父广公携子渐公避乱迁旌德新建,渐公为义门汪氏始祖,而吾先祖汪渐是其父避乱一担挑来旌德新建定居,所以又称担来公。逝后葬白杨庄。因年代久远,墓穴之地面建筑已无,根据当地年长宗亲回忆,对照清乾隆四十八年编修的《义门汪氏宗谱》所载墓图,已确认墓址。

祖坟乃先人英灵之居所,后人情思之寄托。百善孝为先!祭奠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修坟立碑是我们后人的善举!祖坟地既是家族血脉之根,也是体现根源的实物载体,祖坟置于山水之间,风景秀丽,乃一方风水宝地,真龙正穴。现今,我汪氏后代受祖恩庇护,历代人才辈出,繁荣昌盛,财丁之茂全依福地之荫。渐公墓历时千余年,墓址在这次供电部门施工中出土,连一块碑记都没有。见者汗颜,闻者心酸,深感遗憾。凡有良知者,扪心自问,如此何以告慰祖先?何以留传后辈?何以安心为人?祖坟无颜,后人无面!

今经初步商议和征集广大裔众的意见和心愿,迁墓重建势在必行,但鉴于以前种种原因,这次重建渐公墓必须要八朝共同参与,同时成立修墓领导小组,定出具体修理方案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细则和方法,更要有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绝对不能乱花一分钱,办事既要对得住祖宗,更要对得起族人对我们的信任,望各地各朝房选派德高望重,且肯为族事族务出力又不计报酬的热心人士参与。

这次建墓的资金收集和支出,要做到网上公开,务必使广大裔众人人皆知,恳请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乃是光宗耀祖,振兴门第,流芳百世之善举,待祖墓建好后,继而成立伯仓理事会,共同式管理好我们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庭。

走过千山万水,赤子之心永恒。坚信,涓滴入海,伟业终成。此次重建渐公墓,汇聚天下汪氏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崭新篇章。此乃千秋功德,全靠汪氏家族的子孙后代共同努力,慷慨解囊,祖上有灵,必保佑各家人才显赫,代代昌盛,金玉满堂,家家富贵!凡是汪氏后人,应饮水思源,积极行动起来,人人有责,个个有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扬我汪氏孝悌诚贤的家风,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尽心尽力,齐心协作,为重建坟墓出谋划策。体现对祖宗的一片孝心诚意,为子孙多积阴德,完成坟墓的重建事宜。先祖地下有灵,也会为此而兴奋不已。汪氏家族自古积德行善,识大体,顾大局。当然各有各的思想境界,经济能力也参差不齐,所以此次重建采取自愿原则,不强迫,全凭一片诚心。此次捐款将刻功德碑,千古流芳!

今因国家建设需要,已征用该地段,并在施工过程中已挖掘到古墓上层封土。经镇政府,村委会与当地汪氏宗亲协商,决定迁址到新建村后,重修渐公墓。修墓期间要人管钱、管账、管材料,收支要做到网上公开,要取信于宗亲,务求争取早日完成,此乃八朝裔众之期待和职责。故此,正式向天下汪氏族人发起倡议:敦请汪氏族亲奔走相告,广言宜倡,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扶祈愿,共襄盛举,其庄其德,不伦分文,滴滴充盈天地,点点利益无边,心心普皆回向,十方同归正觉。值此盛缘,仰望万方慷慨德义,祈待勒石以记,流芳后园,其景普天。

这次倡议,由旌德义门汪氏【渐公】墓修墓理事会发起。理事会成员对工作热心肯干,更不计较报酬和得失,修墓小组需大家的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才能修好。

旌德新建义门汪氏始祖渐公墓修缮理事会名单

捐款接收单位:旌德新建义门汪氏始祖渐公墓修缮理事会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

账户名:汪大印

账号:6230522570016748772

捐款人及时与汪勇联系方便查收确认款项,并保留汇款凭证。联系电话,15212280388

接受捐款:

汪 勇:15212280388(微信同号)

汪太荣:13966195858(微信同号)

汪文元:15056267241(微信同号)

汪家辉:13805624340(微信同号)

旌德新建义门汪氏始祖渐公墓修缮理事会

2019年11月30日

附记

旌德新建村义门汪氏始祖渐公墓

迁址勘舆及重修方案

汪渐,尊称渐公,汪氏五十二世祖,唐越国公八子俊公次子处方后裔。唐末乱世,其父广公携子渐公避乱迁旌德新建,渐公为义门汪氏始祖,逝后葬白杨庄。因年代久远,陵墓之地面建筑已无,根据当地年长宗亲回忆,对照清乾隆四十八年编修的《义门汪氏宗谱》所载墓图,已确认墓址。

今因国家建设需要,已征用该地段,并在施工过程中已挖掘到古墓上层封土。经镇政府,村委会与当地汪氏宗亲协商,决定迁址到新建村后,重修渐公墓。

墓址选择堪舆

新建村后有来龙山,脉来东北(罗经艮位),来龙山脉逶迤西行,至村西南。其脉南延坡地,托起新建古村落,村前小河,西南流向,绕村而过。

当地宗亲曾提供两处预选墓址,经现场勘察,罗经测定,结合征地难易和建材运输便利等条件,选定一处。

选定墓址位于村后来龙山中段,弧形山弯中突起的小山坡上,此处主山端正峻拔,落脉陡峭,自上而下分三级梯形状地块,土名淘米塘,以山脚水塘命名。取穴依据古籍堪舆“十二杖法”之“顺杖兼缀杖”法定位,罗经测定为癸山丁向,即坐北朝南偏西15度。

此处墓址后,山形靠椅;左右两侧小山,似龙虎拱卫;墓址前山脚,有小山塘和淘米塘如镜可照。明堂开阔,瑞气聚集,远山青黛色,层次分明,墓对圆形小山头,山峦俊秀,气势祥和。此地安放先祖灵盒,平安吉祥。

重修墓园方案

现已征用修缮用地约500平方米,利用三级地形特点,陵园式设计,力求简洁、庄重、大方,参照明、清徽州古墓式样。

墓体占地约30平方米,南北长约6米,东西宽5米,除去长方形四角,成椭圆形墓茔。墓底浇筑混泥土垫层,成墓基础。墓穴建砖砌棺椁(拱顶墓室),椁内安放盛有先祖遗骨的灵盒,灵盒四周铺放随迁而来的墓土,下垫黄纸,上复盖红绸,并焚香、鸣炮、烧纸钱,以奉先祖之灵迁安!墓顶复土栽草,墓穴四周建砖砌矮墙,高1.6米,外向露面部分贴花岗岩板材。墓顶后向正中立靠山碑,碑文竖排“义门汪氏始祖渐公之墓”隶体书法,上方横排自右而左“五十二世”。碑身长2.2米—2.5米,宽0.3米—0.35米,厚0.1米。碑头去角,饰刻图案。

墓体前向坟面,宽2米,由内外五件套花岗岩石材构件组成,居中弧形高度2.2米。内五件中间坟面,用黑色大理石板材,坟面文字内容可同靠山碑,东侧加“癸山丁向”,西侧刻重修日期,公历和农历。两侧弧形立柱,方形座厢,埧手,采用花岗岩构件,出面部分,饰以阴刻线条,琢毛工艺,不用石刻图案和制作粗俗的石刻饰件,以达简朴、庄重之效果。

墓体棺椁建上档竹林处,开挖深度约1米,墓面建在上档竹林与下档交界处,须筑牢固基础。墓坟面前建半圆形明堂,以墓埧手外沿为半圆边线,因上下两档高差约1.5米,明堂内需填土抬高,其高度应低于墓面底横梁(俗称门坎石)0.12米。明堂外两侧埧手处砌台阶,半圆正外侧中摆放香炉。明堂西侧设排水孔。整个明堂内外均贴花岗岩板材,以求整座墓体统一协调。

墓体东西两侧,因地块高低相差1.5米,须建挡土墙,并利用挡土墙置放墓志铭、修墓记、功德碑,东侧碑前空地建“渐公墓亭”,亭后栽竹映衬。

墓前空地与下档空地高差约2米,且地塝垂直,须作降坡处理。以上档墓体为中心,中间地段降坡为75度,栽花种草,两边降坡约45度(适合室外楼梯标准),浇筑混泥土1.5米宽的台阶,表面铺贴花岗岩板材,两边安装花岗岩扶手,沟通上下档地块,具体尺寸,可现场酌定,下档地块作为渐公后裔祭拜集散地。

墓上方小山坡后向,原人工开挖的排水沟须填平夯实,两侧建排水沟,东侧排水沟宜深和宽一点,以利梅雨季节排水。墓体后向的竹林须砍伐,挖除竹鞭,防止竹鞭伸入墓内。栽种松、柏常青树种,以衬映墓体,整座墓园除通道和祭拜场地外,全部规划植树、栽花、种草,以常青树木为主,使之春有花香,夏有阴凉,秋有红叶,冬有傲雪松竹的墓园景观,彰显我旌德义门汪氏敬祖之传统美德和因势造型的墓园特色,以慰渐公在天之灵。

汪氏八十七世俊公后裔福琪编制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附记:受旌德县汪氏宗亲委托,绩溪县汪王故城溯源文化传播中心汪中成和旌德县汪勇宗亲曾多次赴旌德县新建村现场察看,确认义门汪氏始祖渐公墓原址,并与征地施工单位,村镇负责人商讨原地保护,交涉迁移事宜。最终由当地汪氏宗亲确定迁址重建渐公墓。

此行于2019年11月24日上午,由中成驾车,恒家、茂春陪同前往旌德县新建村,在新建村村委会主任和当地宗亲的引导下,一起登山现场,在两处墓址中择选一处,在确定待迁墓址处,由我用罗经确定方位,立杆放线,规划征地范围,指导建墓要点和注意事项,并由中成提供“征地永久协议”书文本,协助当地宗亲在新建村村委会办公室办妥征地手续等事宜,为重修渐公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此乃异地宗亲之间的兄弟情谊,可见一斑,谨以为记。

汪福琪于2019年11月24日晚

订阅《汪氏通谱资讯》季刊

请扫描下图“汪氏商城”

或是电话联系

汪子涵(15961332733)

汪楠(18970292929)

汪长富(13305662987)